-
中華環保共設公益項目"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緊盯海洋環境
2023/12/5 0:27: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公益項目(簡稱“少藍”),2023年培養之旅落下帷幕。該項目是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的,今年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央視網消息(記者:胡悅)
近日,“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公益項目(簡稱“少藍”),2023年培養之旅落下帷幕。該項目是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的,今年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2-2023年,“少藍”依托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福建臺灣海峽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及廈門大學70.8海洋媒體實驗室的策劃執行,通過前期線上學習通識課程、中期實地開展科創課題、后期持續跟蹤鏈接活動,培養具有創新型思維的海洋優秀后備人才。
聚焦解決實地問題,將科創足跡延伸進現實生活中
在項目活動中,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選擇題”考驗,“少藍”學員面臨的挑戰更像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答題”,如通過對比人工智能判讀的魚類數據與人工判讀之間的差異性來助力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又如收集生物樣本判斷退塘還濕對紅樹林保護區中生物多樣性的提升程度等,這些問題是現實生活中面臨的真實境況,學員們通過這些科創課題進入海洋環境的科學研究中,提升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深入產學研一線,青少年教育新突破
除深度參與科創課題之外,學員們還走訪了海洋相關的產業基地(如養殖場、水產品加工廠、帆船基地等)與研究場所(如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等)。“少藍”的學習足跡分布在產、學、研的不同場所中,讓學員們了解海洋科學的魅力之外,還能接觸到社會中海洋相關產業的作業日常與經營方式、感悟“海洋強國”戰略下的一線海洋科研實力與科技創新的應用場景,為他們未來的職業規劃展現更多的可能性。
交叉領域碰撞,融合“海洋+”的無線可能
指導每組學員們的科學團隊都由一位教授/博士科學導師與兩位海洋地球/環境生態碩士科學助教組成,這樣的高配比保證每位“少藍”學員可以深度參與科創課題。正如“海納百川”,海洋科學、海洋特色、海洋文化等內容在項目活動中同樣豐富多彩,陪伴“少藍”學員的還有傳播助教、藝術助教等非科學類助教,引導組員們在更多交叉領域開展思維風暴,如撰寫科普內容、自制科普視頻等,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程度激發學員們的潛能。
從2022年“探過海的少年才能乘風破浪”的項目概念,到2023年“‘可持續發展’思維訓練實踐,專注解決實地問題”的科創概念,47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中生在“少藍”學習知識,深度探索,并受到長期、持續的培養與關注,一步步從“少藍”學員轉化升級為關心海洋、愛護海洋、經略海洋的少年先鋒,向著海洋揚帆起航。
2023年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順利結營,但少年們的探索之旅并未結束。
原標題:“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公益項目深耕海洋青少年人才培養方向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