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如何進一步激活數據生產力?
2023/12/21 16:09:38 來源:人民郵電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1月10日,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正式啟動,提出到2030年,數據交易額達到100億元,數據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目標�! �11月23日,國務院批復,支持北京積極創建11月10日,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正式啟動,提出到2030年,數據交易額達到100億元,數據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目標。
11月23日,國務院批復,支持北京積極創建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推動建立健全數據產權制度、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數據要素治理制度。
北京市在數據要素市場改革上的“大動作”頻出,是北京市加速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真實寫照,也是國家數據局揭牌后,圍繞數據要素的改革加速推進的一個縮影。
連日來,從國家規劃到地方政策,都連續發力推進數據要素改革,新理念頻頻出現,新規劃加速落地,數據要素改革加速推進的局面全面打開,在政策不斷發力和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加速
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額不斷攀升,單月數據交易額超1億元,并保持每月穩步增長態勢,預計2023年全年數據交易額突破10億元;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實現牌照落地,發放27張數據資產登記憑證,數據交易規模超過20億元……
數據交易規模不斷創新高的背后,是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國數據基礎制度不斷完善,數據交易模式加速優化,數據要素流通機制持續建立,2023全球數商大會上發布的《2023年中國數據交易市場研究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數據交易行業市場規模為876.8億元,占全球數據市場交易規模的13.4%,占亞洲數據市場交易規模的66.5%。
盡管如此,我國數據價值化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數據要素市場仍處于探索啟動階段,數據要素供需不匹配、價值挖掘不充分等問題顯著,確權難、流通難、分配難等問題仍制約著數據生產力的有效釋放。
“其癥結在于數據生產力與實體經濟存在脫節,數據效能尚未得到充分激活�!敝袊娮有畔a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張立表示,工業經濟轉向數字經濟的過程中“不愿、不敢、不會”等問題突出,根本原因在于社會整體數據意識和數字技能欠缺,看不到數據價值或不具備數據價值變現能力,難以實現數字認知和能力的躍升。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2022年農業數據貢獻度僅為0.32%、工業0.65%、服務業1.69%,數據價值化發展存在諸多難題;2022年我國大部分企業尚未參與數據交易流通,參與交易流通的企業中,約87.67%的企業購買數據,33.32%的企業出售數據,數據供不應求。
“數據流通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缺少數據定價和評估機制,供需雙方存在較大的信息不對稱性,數據流通不透明度高�!敝袊畔⑼ㄐ叛芯吭涸洪L、黨委副書記余曉暉表示,企業數據采集的廣度深度以及采集后數據的利用程度低,數據在企業生產制造和經營管理各環節,特別是核心業務環節還難以發揮其應有的賦能作用。
此外,我國數據流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控制等技術有待創新,各類技術相互組合的探索相對不足,數據安全能力還存在欠缺等問題,依然制約著數據要素價值的釋放。
數據要素改革新規劃頻出
有望激活數據生產力
11月10日,在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啟動會議上,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提出,探索數據“三權”分置落地,讓數據放心“供”出來;培育多層次數據流通交易體系,讓更多數據“活”起來;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讓數據安全“動”起來。這被外界視為國家數據局成立以來的“首論數據要素”。
11月23日,在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劉烈宏首次提出“數據基礎設施”的概念,并提出“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將與數據基礎制度的落地和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實施一起,共同為數據要素產權確權、收益分配、交易流通、安全治理等核心問題的解決發揮作用”,賦予了數據基礎設施重要的地位。
11月25日,在2023全球數商大會上,國家數據局提出研究實施“數據要素×”行動,在智能制造、商貿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若干重點領域,加強場景需求牽引,打通流通障礙,提升供給質量,推動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結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新治理。
從“首論數據要素”到提出“數據基礎設施”概念,再到“數據要素×”行動,自國家數據局成立以來,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與此同時,各地也先后出臺與數據要素相關的規定。浙江出臺國內首個針對數據資產確認制定的省級地方性標準《數據資產確認工作指南》;貴州印發《貴州省數據要素登記服務管理辦法(試行)》,推動數據要素登記服務活動有序開展;廣西印發《廣西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管理暫行辦法》,鼓勵數據處理者在依法設立的數據交易場所開展數據交易;山東提出,進一步規范數據流通交易行為和拓展數據資源資產化路徑。
對于各地頻出的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政策,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表示,這些政策舉措一方面創新性強,例如浙江省嘗試通過標準化的方式完善數據確權,貴州省嘗試通過要素登記管理的方式來完善數據確權;另一方面可操作性強,比如山東省規范流通交易行為,拓展數據資源資產化路徑,著眼數據流通堵點來制定具體操作方法。
而國務院日前批復的《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中提出的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方面的舉措,也給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出了范本。在數據要素權屬方面,提出推動完善數據權屬登記和數據資產評估機制;在數據要素流通方面,提出探索數據流動機制,推動建設數據跨境服務中心與技術服務平臺,支持設立跨國機構數據流通服務窗口;在數據要素交易方面,提出壯大北京國際數據交易聯盟,健全交易標準和市場運營體系等;在數據要素利用方面,提出完善第三方多元主體對數據的開發利用機制等。
當前,我國正處于數據資源邁向數據要素化配置階段的重大變革期,應繼續加大力度,多措并舉,創新手段,發揮數據要素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乘數效應,推動建立數據要素發展新格局。(記者蘇德悅)
轉自:人民郵電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