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舟破浪·造炬成陽丨千年舟攜手朱炳仁·銅倡議「讓非遺回家」!
2024/3/21 21:26:0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隋朝開鑿大運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通濟渠,僅用時不到五個月,就修成全長近650公里的“工程奇跡”。銅舟破浪·造炬成陽
千年舟x朱炳仁·銅
讓非遺回家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運河文化 綿延千年
隋朝開鑿大運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通濟渠,僅用時不到五個月,就修成全長近650公里的“工程奇跡”。
在接下來的六年里,運河工程繼續“開枝散葉”,最終形成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抵余杭,全長超過兩千公里的“東方巨龍”。
此后,江南所產的魚鹽稻米、絲綿布帛,隨著一艘艘漕船北上,前往帝國的中心洛陽盆地及及關中平原,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
時至今日,這條千年巨龍仍然在不斷流淌,將古老的文明傳承給當代,為未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說,作為通匯古今,又貫通五大水系的超級工程,她既見證了歷史,也成為了歷史,是“活著的,流動著的人類遺產”。
繼往開來 跨界聯動
2014年,京杭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隨著申遺保護工作的啟動,不少沿途的古跡遺存都被重新發掘和保護,得以用嶄新的面貌迎接著瞬息萬變的新世界,讓今人看到古代中國的光輝記憶。
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的第十年,也是千年舟深耕家居行業的第二十五年。為傳承和保護非遺文化,銘記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運河申遺發起人之一、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先生一起擘畫新篇。
在“舟耀華夏·紋藝覺醒——2024年千年舟服務商&供應商營銷發展大會”上,千年舟集團董事長陸銅華和朱炳仁先生一起,共同開啟了千年舟集團二十五周年紀念——贈舟儀式,以“銅舟”為媒,以“采青”為意,送上美好祝福。
隨后,千年舟集團副總裁田茂華和朱炳仁銅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劍偉,共同簽訂了“千年舟x朱炳仁·銅 讓非遺回家”戰略合作協議,以期以跨界聯動為契機,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借助廣泛的合作與交流,譜寫賦新華夏文化新風尚。
乘風破浪 蓄勢前行
一部運河史,半部中華文明史。盡管今天大運河的某些功能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卻歷久彌新。據統計,大運河沿線水工遺存、運河故道、古城古鎮等有1200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不計其數。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借鑒與創新;文化的保護,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和支持。唯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華夏文明長盛不衰,永葆生機。
銅舟歸位,好運相隨;乘風破浪,耕新萬象。未來,千年舟將會繼續以行業領軍者的自覺和擔當,扛鼎文化傳承與賦新的大旗,跨界非遺溯流而上,從良渚發軔啟航,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繪夢新時代的“東方家居美學”。
《管子·水地》云:“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作為華夏文明的一份子,千年舟懷揣使命感和自豪感,深入挖掘大運河蘊藏的文化內涵與基因密碼,在傳承、鏈接、創新中,讓中國文化扎根民間,走進萬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