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探索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新路徑 微專業主打“小而精”受熱捧
2024/10/28 10:09:16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周末,如果你走進大學校園,會發現高校開設了一批微專業。微專業雖不授予學位,但人氣十足,不僅學生報名踴躍,有的學校還面向社會人士開放微專業的課堂。那么什么是微專業?為何會受在周末,如果你走進大學校園,會發現高校開設了一批微專業。微專業雖不授予學位,但人氣十足,不僅學生報名踴躍,有的學校還面向社會人士開放微專業的課堂。那么什么是微專業?為何會受到多方青睞?一起來了解。
微專業是高校在學生的主專業學習以外,圍繞某個特定學術領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養提煉開設的一組核心課程。不同于輔修專業,微專業主打“小而精”,學生可以在一到兩年內完成所有學時,內容上也是交叉融合了多個學科專業的前沿知識和技術。
近年來,不少高校紛紛開設微專業。在北京林業大學首次開設的自然教育微專業課堂上,學生們正在介紹自己以及對課程的期待。他們中有本校學生、有從外地過來的上班族,甚至還有快退休的學校老師。雖然他們的年齡、職業、地域不盡相同,但都希望從這門課中學到更多系統性的知識,以及為未來多創造一種可能性。
北京林業大學學生趙彧稱:“你想去精準地了解某一個行業,想要系統地學習這個行業的理論,想要把這個行業所涉及的跨學科的知識來進行一個綜合學習的話,我覺得微專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北京林業大學的自然教育微專業包含9門課程,共計296課時,其中課堂教學占比70%,實踐教學占比30%。經過微專業的學習,學生可以具備自然教育領域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后續再通過專業培訓等,能取得國家自然教育師資格,從事自然保護地、城鄉綠色空間等方面的自然教育工作。
山東大學是國內較早開設微專業的高校之一,在2018年就開始了這項嘗試。楊青霖是山大首批學習過微專業的學生,本科專業是材料物理學,目前正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機器人領域的碩士學位。從物理學跨界到機器人,微專業的學習經歷為他搭建了橋梁。
新加坡國立大學機器人學系研究生楊青霖稱:“經過微專業的學習,我接觸了更多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方面的知識,我也發現我對這個領域其實有著非常大的興趣,這對我后來去申請國外的機器人學碩士也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
微專業作為高校對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一種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專業的限制,促進了學科間的交叉融合與創新發展,也打破了大學圍墻的阻隔,為校外的求知者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業內人士指出,微專業的發展需要冷靜思考,避免盲目跟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稱:“我覺得更多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質性的需求,每個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能力的狀況、興趣的特點來選擇是不是學微專業,才能夠更加適合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簡單地追風。”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