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專業“加減” 以產業“求新”推動高!吧闲隆
2025/3/30 10:09:16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隨著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蓬勃發展,我國高校專業目錄也隨之不斷更新。在教育大省河南,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122個專業。新增的專業有哪些,它們又新在哪兒呢?來看記者的調研。近年來,隨著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蓬勃發展,我國高校專業目錄也隨之不斷更新。在教育大省河南,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122個專業。新增的專業有哪些,它們又新在哪兒呢?來看記者的調研。
不僅是能夠自動監測人體健康狀況、預防事故發生的方向盤,在河南大學柔性電子學院,記者還看到了輔助肢體工作的智能裝備、完全透明的光伏發電玻璃。師生們告訴記者,它們都運用了柔性電子技術,這也是學院重點研究的方向。據河南大學柔性電子學院執行院長趙高峰介紹,柔性電子技術追求“剛柔相濟”,電子器件具備輕、薄、柔、透四大特點,可拉伸、延展性強、可加工性強。
趙高峰介紹說,如今,柔性電子器件已經應用于顯示、傳感、航空航天和人形機器人等各個領域。正是看準了相關產業的廣闊前景,去年,河南大學新成立柔性電子學院,招收的首批學生是來自不同學科的研究生。“高度的專業交叉融合是柔性電子學鮮明的標簽,這個專業的目標是培養高端的復合型人才,推動先進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趙高峰說。
從鄭州大學選拔而來的陳潔,本科學習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得知河南大學柔性電子學院招收研究生,她馬上報名考試。
不僅是學生們對新專業充滿濃厚的興趣,一批高層次人才也加入進來,成為學院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就成為了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布局未來 教育資源持續優化
目前,河南擁有174所高校。這幾年,他們在學科設置上沒少下功夫,面向產業需求增設一些新專業新學校。就在“加減”之間,教育資源持續得到優化。
在河南省教育廳,記者看到了這份《河南省2024年急需特需、新興未來本科專業支持目錄清單》,表格里標注著急需緊缺領域和對口專業,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先進裝備、新材料等前沿領域成為“高頻詞”。
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自鋒表示,大家都認為河南種糧食、種小麥、種玉米,但是現在的河南不僅是傳統的農業大省,也是新興的工業大省、制造大省、經濟大省,更需要學科和專業,尤其是人才培養的支撐。
朱自鋒坦言,作為“國家糧倉”,這幾年,河南一直琢磨著提升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圍繞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高校新增智能建造、智能車輛工程等20多個相關專業。河南科技大學等高校新增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鄭州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還開設了本碩連讀的拔尖人才實驗班。
滿足用人需求 生產一線成課堂
專業跟著需求走,這幾年,面向產業發展,河南還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為學生們搭建實習見習、就業創業平臺,這么做的實際效果如何?繼續來看報道。
不久前,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得到教育部批復,將更名為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大學,從大專升格為本科。記者來到校園時,師生們正在仿真水壩、河流等模擬場景中上課。
在周口港,記者就見到了一批正在實習的大三學生。帶隊老師告訴記者,學生們可以直接參與工程項目建設,優秀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就業。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些年來,國家持續完善港口、內河水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急需航運物流管理、航道設計與維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瞄準旺盛的人才需求,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大學新設立了測繪工程技術、智能制造裝備技術、治河與航道工程技術等11個專業,在天津港、青島港等港口建立了實習基地,在校期間,學生們就獲得了很多實踐機會,這幾年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目前,河南在校職校生達到144.65萬人,不少企業還在職業院校開設了訂單班,定制化培養特需崗位人才。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與交通學院院長吉武俊表示,學校跟企業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實訓的課堂,實現了入校即入企,畢業即就業。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