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心”同事,華潤萬家星星守望計劃助力“心”青年就業
2025/4/8 11:52:25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體育運動讓許多心青年的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繼而堅韌了內心。這也是心友會探索的引導心青年走向就業道路的一條通路。“華潤萬家客村店的陳俊瑩從入職至今4年多,已經完全獨立地負責收銀工作。可曾想過幾年前,她還是很多字都不認識、也不擅長使用手機軟件的心智障礙青年(下文簡稱心青年),從廣州市心友心智障礙者服務協會(下文簡稱心友會)的‘心職培’開始,到入職后跟著領班主任一點一滴地學習至今,她的努力和身邊人的陪伴與指導是值得借鑒推廣的。”心青年啟航一篇《陳俊瑩的成長之路》,講述了他眼中的心青年伙伴的變化,“陳俊瑩的一些優勢也被發現了,譬如比較沉默、性格深沉、情緒穩定、為人敦厚,所以偶爾顧客著急或者催促并不會令她十分困擾”“表現出了很強的學習能力”。他還因此總結心青年的潛質,“在超市的大屏幕往往都是有固定操作流程的,這對于心青年的穩定秩序感的特質有了極大的幫助”。
除了陳俊瑩,同樣勝任超市工作的還有湯淼、倪卓君、曾亦飛、張晉齊等心青年。工作給他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未能接受普通教育、未獲得正常的社交與社會融入機會,在許多社會大眾眼中是“無價值”“被憐憫”的“殘障青年”,到獨立出行、自食其力,工作賦予心青年們自尊、自信,以及昂頭挺胸面對他人眼光與生活的底氣。
在就業輔導員余萱看來,超市的工作很適合心青年的特點,尤其是整理貨架、保潔這種重復刻板的工種。令人驚喜的是,在溝通方面存在短板的心青年,經過不斷的培訓,甚至能夠勝任銷售、收銀等崗位,逐步實現主動融合。盡管艱難,這樣的成功案例持續出現,令家長、心青年及其支持者越來越有信心。
“我們必須接受一個現實,不是所有心青年都能實現就業或者社會融合,但是這個群體存在批量化就業的可能性。”心青年就業支持者、心友會負責人區泳強強調,需要心青年就業鏈條的各環節環環相扣、緊密銜接,“公益機構、企業、家長、心青年缺一不可,需要同時努力、協作,形成一個立體的支持模式。”
這個鏈條中的各環節,做了什么,還需要做什么?
“他們準備好了,我們是能接納他們的”
3月28日,陳俊瑩、湯淼、曾亦飛接到任務,這天上午要各自帶領一名心青年實習生在自己所在的崗位工作半天,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工作是怎么進行的,余萱則在一旁適時提點。
陳俊瑩負責的是自助收銀區。在余萱的引導下,她為心青年鄧嘉怡介紹“一上班就要用卡開機”“收銀機亮綠燈就是可以買單”“下班要跟同事們說再見”......與此同時,她還不斷轉頭關注著收銀機前的情況,偶爾走開協助顧客,或者第一時間把顧客丟棄的收銀清單丟進垃圾桶。
“一旦他們進入了這個工作的場景,就會牢記自己的任務,你看她好像介紹的時候有點心不在焉,是因為她的責任心在‘作怪’。”余萱說,心青年的這種特點其實在工作上非常可貴,他們非常投入,認定了就一定會負責,“俊瑩在休息日發現店里很忙,還會主動要求回來上班支援”。
“在這么多心青年中,俊瑩的變化最大。”心友會秘書長陳穎對心青年們的變化了如指掌,“剛來的時候,俊瑩的眼神比較呆板、躲閃,現在的眼神很靈動,而且能直視別人,證明她的溝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樣明顯從內向到外向的還有曾亦飛。在日用品的展架前,曾亦飛給心青年胡柏灝示范如何理貨,把貨品擺得整整齊齊——這種一絲不茍,也是心青年的特征。當超市的同事向胡柏灝夸獎曾亦飛最近一周成功向顧客推銷出1000多元的貨品時,曾亦飛有點害羞,也有點驕傲。
“亦飛是我們這里第一個上崗的心青年,已經有4年多了,剛來的時候很沉默,不太敢跟顧客搭腔,現在已經是銷售的好手,而且講解優惠規則頭頭是道,一句也沒講錯。”曾亦飛的帶班同事連聲表揚曾亦飛性格穩定,這么多年沒有在工作崗位上出現情緒波動的狀況,“他們準備好了,我們是能接納他們的。”
“他們也能為我們提供價值”
湯淼也帶著心青年陳林在水果檔前學習,示范著如何擺放水果,以及顧客詢問時如何應答。“來到超市后,湯淼已經換了幾個崗位了。”湯淼媽媽張敏談起兒子一臉欣慰,“一開始是蔬菜打秤,熟練了之后就到了水果檔口做排放工作,現在又到了面包房,熟悉了很多技能,再加上職場互動的增加,他成長得很快。”
湯淼是這批心青年中年紀較大的一位,一直沒有嘗試就業是因為張敏對于心青年就業環境的擔憂。“我們擔心如果沒有足夠的支持,盲目就業可能會造成傷害,或者打擊他的就業積極性。”張敏說,兒子39歲的時候,她結識了心友會,認為他們探索的心青年就業模式很適合自己的兒子,這才開始參與到就業培訓中。如此小心謹慎,是因為曾經作為心青年支持者的她發現,許多家長對于心青年就業有誤解:“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只要掌握某個崗位的技能,就可以就業,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職場環境很復雜,千變萬化,孩子要適應這個環境需要長期的過程和有力的支持。”她解釋,湯淼剛就業的前三個月,超市的帶班老師會進行傳幫帶,讓他學習、熟悉工作流程,但是刻板的特點決定了湯淼不可能會靈活地調整和應對這個流程之外的狀況,“舉個例子,在水果檔的時候,他每天負責水果的擺設。有一天,帶班老師讓他加貨,他不管前一天沒賣完的橘子還在水果籃里,就直接把新上市的橘子全部倒進去。幸好經理發現這個情況,馬上跟進處理,才沒有造成投訴。”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令張敏更深刻意識到,心青年想要獲得穩定的工作,需要自己提升綜合能力,也需要外界的支持。
1年多來,兒子一點一滴的改變,都在張敏眼里。有一次,她和兒子去逛超市,湯淼偷偷告訴她,這個超市的擺設不規范,并且認真介紹哪里不規范“標簽沒有正面對著顧客”“蘋果擺放的格局不對”。“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他那么認真跟我聊這些,是因為工作帶給他自信,也激活了他的綜合分析能力,讓他懂得去思考、評價。”張敏說,“這種改變只能在職場上才會出現。”
如今,湯淼已經學會跟顧客交流,介紹雞蛋的優惠力度,介紹蘋果的產地,學會如何更好地把東西推銷出去。與此同時,他積極參與到心青年的跑步活動,參加了馬拉松比賽,甚至影響了張敏,讓她也開始了恒常的跑步訓練,并因此發現了自己的改變。“大家總是說心青年‘享受’很多社會價值,我想說,他們也能為我們提供價值。”
“包容和接納并不代表沒有規范和硬性指標”
體育運動讓許多心青年的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繼而堅韌了內心。這也是心友會探索的引導心青年走向就業道路的一條通路。心青年倪卓君就是通過運動走向就業的佼佼者:過去7年,她完成數十場半程及全程馬拉松,擁有一份超市的穩定工作,甚至在2024年當選中國特奧委員會理事。
在啟航一篇祝賀倪卓君在武漢馬拉松PB(跑出個人最好成績)的文章中寫道:“長跑是就業的基礎,長跑的目的除了鍛煉協調性和耐力之外,還有增進心青年在面對就業時的自信。完成一整天的工作之后,有一群朋友,有一項業余愛好,這是非常珍貴的。而倪卓君能把這項愛好變成7年來穩步前進的一個個腳印,這讓更多家長看到了全面恒常陪伴的方向。同時也讓許多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看到了心青年極強的可塑性以及非常強大的耐力和意志力。”
劉俊燕、何紅娟也是在持續的陪跑志愿服務中了解、熟悉心青年,與他們成為朋友,認識到他們的可塑性,才發動自己所在的企業,開始了持續的支持行動。“在志愿服務中,我們發現心青年是有機會就業的,所以當心友會準備為心青年們提供就業培訓的時候,我們認為可行,因此從提供場地支持,慢慢走向提供實習、就業的崗位。”華潤萬家廣州辦公室高級經理何紅娟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作為企業,一開始也會擔心心青年就業可能存在的風險,比如情緒失控,或者跟顧客或者員工起摩擦等,需要長期跟進心青年、觀察他們的狀態和能力。
2016年起,華潤萬家啟動“星星守望計劃”項目,調動社會資源,從陪護、運動療愈、就業幫扶等多個領域進行服務和支持,至今合計組織4174場活動,累計服務心智障礙人士45352人次,提供就業培訓1560次,培訓“心青年”17160人次,超200名“心青年”通過培訓考核進入華潤萬家門店實習。
令何紅娟感到驕傲的是,在過去4年多中,心青年與員工磨合順利,實現了融合就業:“雖然在面對顧客的時候,心青年一開始可能偶爾處理得不是太好,比如顧客咨詢時,心青年回答不了,就會選擇沉默不回應,但還好,這種情況下旁邊的員工一般都會及時救場,因此至今我們還沒有收到顧客對心青年的投訴。”
情感上對心青年的愛護和認可,并沒有讓何紅娟放低對心青年的要求:“包容和接納并不代表沒有規范、硬性指標。”她解釋,心青年一定要具備一定的能力、聽從指令、服從規范,才能上崗,實現基礎的工作要求,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機會。她透露,陳俊瑩現在很優秀,那可是她回爐了三次不斷培訓才最終順利上崗的:“這讓我們看到青年們是有這個韌性的,也讓我們知道他們從學習到就業的過程是緩慢但值得期待的。”
“心青年和家長要努力給企業足夠的信心”
“以前,大家都覺得心青年就業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都不想做,我是因為自己的兒子而相信經過培訓,他們是有機會融入社會的。”同時也是心青年家長的陳穎因為兒子而成為心青年的支持者。2019年,心友會開始啟動正式的培訓服務,發掘符合心青年特質的職業,比如超市理貨、茶飲制作、烹飪、酒店客房等工種,開發相應課程:“以超市為例,我們的老師提前進入超市學習各個環節,然后拆分課件,手把手教給心青年們。在這個過程,發現哪些心青年適合某一個崗位,就重點訓練相應技能,心青年學成后,經過評估合格,才會被推薦到超市進行實習。”實習并不意味著支持的結束,而是更需要支持的環節。自心青年開始實習的第一天起,就業輔導員就會一對一全程跟進,而企業派出帶教老師指導,如果發現心青年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業輔導員就會與帶教老師商量如何調整。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各方都滿意且企業有相應崗位的情況下,心青年才有機會簽訂勞動合同,成為正式員工。
“普通青年可能一兩個月就能上崗了,但心青年前期訓練要花一兩年,適應崗位可能也要一兩年,等于三四年才能出一個成果。”陳穎說,這還要建立在企業接納、家長支持、心青年自己努力的基礎上。
多方協作,這是區泳強不斷強調的“立體式支持體系”,從特殊教育到社會組織支持,再到企業支持,才能讓家長看到方向,心青年們才有希望。與此同時,他又強調要為企業提供足夠的支持:“還是有很多有溫度的企業愿意接納心青年,但是第一,他們也需要專業的支持,比如如何培訓心青年,如何與他們相處,如何打造一個融合的就業環境,或者遇到問題的時候如何妥善解決;第二,他們要真正接觸到心青年和家長,對他們有足夠的了解,而心青年和家長要努力,給企業足夠的信心。只有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才能打造一個完整的閉環。”據悉,在過去幾年中,心友會持續推出大量融合性志愿服務活動,讓企業持續陪伴心青年進行文化、體育活動,融入心青年當中,進而積極參與推動心青年就業。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琳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高鶴濤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鄭洪達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蘇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