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我國工業經濟“成績單”暖意濃2025/10/29 8:51:49 來源:中國電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深秋時節,涼意漸濃,我國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成績單”卻透著陣陣暖意。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制造業增長6.8%,其中,規模以上高技術制深秋時節,涼意漸濃,我國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成績單”卻透著陣陣暖意。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制造業增長6.8%,其中,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行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 “前三季度,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王新表示,工業生產實現較快增長,工業品出口彰顯韌性,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持續推進,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供需兩端齊發力,促進行業質效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工業經濟在供需兩端協同發力的推動下,呈現出“穩中有進、質效雙升”的良好態勢,多數行業與產品實現實質性增長。 從供給端看,工業生產穩中有進,多行業供給增勢良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從三大門類看,制造業增長6.8%,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0.6個百分點;采礦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分別增長5.8%、2.0%。從行業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7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90.2%。從產品看,在統計的623種主要工業產品中,385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1.8%。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較8月份明顯加快1.3個百分點。 從需求端看,消費潛力有序釋放,政策實施成效顯著。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分四批向地方下達了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以“真金白銀”助力居民消費需求釋放。以舊換新政策涉及的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具類、通信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已突破830萬份,相當于每天有超3萬人申請換新車。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分析認為,我國制造業創新驅動的特點非常明顯,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成效也不斷地顯現出來。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3.5%,同時,核心CPI同比漲幅連續擴大,PPI降幅連續兩個月收窄,“這些經濟指標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多方面壓力和挑戰,我國工業品出口仍逆勢增長,主要行業地區回升明顯。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3%,增速較1-8月份回升0.3個百分點。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由8月份下降轉為增長3.8%,工業品出口情況明顯改善。 在十大出口行業中,9個行業出口增速較8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化工等行業出口分別增長30.6%、12.4%、9.6%和9.2%。在主要出口地區中,浙江、廣東出口交貨值分別由8月份下降轉為增長5.4%、2.8%,江蘇、福建出口交貨值分別增長6.8%、5.2%,較8月份加快6.0個百分點、3.6個百分點。 創新投入持續加大,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 今年以來,我國科技創新領域捷報頻傳--國內涌現出多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通用大模型,天問二號成功發射,全球首臺原位可變徑盾構機“變徑一號”下線……眾多領域的突破,離不開創新投入持續加力。 今年以來,各方面推動新興領域投資擴產,促進新質生產力形成。2024年R&D經費投入比上年增長8.9%,R&D經費投入強度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我國創新指數首次躋身全球前十,24個創新集群成為全球百強,入圍數量連續3年居全球首位。 隨著科技和產業融合創新持續深化,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到“生產線”,創新“勢能”向經濟“動能”不斷轉化。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其中集成電路制造、電子專用材料制造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4%、20.5%,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29.8%、40.5%和98.0%。 新興產業茁壯成長,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升了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今年以來,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超前布局,撲面而來的科技感和未來感帶來很多驚喜,帶動數字經濟快速增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2%;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中,智能無人機飛行器制造、智能車載設備制造增加值分別增長59.9%、25.1%。各種數字產品、智能終端設備日漸普及,大模型應用帶動企業算力需求增加,服務器產量同比增長11.5%。 “應繼續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成為新的增長極,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告訴記者,這不僅為經濟注入新動能,也將繼續為我國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贏得主動權提供有利條件。 傳統產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增加值、用工人數等主要指標都占據全部制造業的80%左右。今年以來,傳統產業積極對接“互聯網+”“AI+”“數字+”,加快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不斷煥發新活力。 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韓建飛告訴記者,前三季度有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新舊動能轉換加快。一方面,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和創新驅動正在煥發新的生機,生物基材料制造、核燃料加工等細分領域實現兩位數增長。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增長潛能持續釋放,特別是汽車、電氣機械、電子行業表現突出,三個行業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合計接近40%,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推動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企業效益逐步改善,重點行業利潤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還有一個特別明顯的變化--工業企業的利潤得到提升,營收利潤率增加,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也逐步回升。多個方面印證工業經濟韌性不斷增強,為全年經濟穩定增長筑牢工業根基。 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9%,扭轉了自今年5月份以來企業累計利潤下降態勢,其中制造業增長7.4%,保持較高增速。從行業看,有色、電氣機械等行業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2.7%、11.5%。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7月份下降轉為增長20.4%,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83%,同比提高0.90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當月利潤改善明顯。 重點行業利潤改善的背后,離不開重點行業的精準治理。“近段時間,我國通過強化質量標準引領、行業自律、反不正當競爭、引導落后產能退出等方式,加大對重點行業內卷式競爭綜合整治,反內卷式競爭治理成效逐步顯現,促進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電氣機械等重點行業利潤改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主任任繼球表示。 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環比回升,企業預期有所改善。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為74.6%,較二季度回升0.6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1個行業產能利用率環比回升,回升面為51.2%。對部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工業企業對四季度企業綜合經營狀況預期指數環比上升1.4個百分點;用工預期指數環比上升0.6個百分點。 “總體看,前三季度工業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工業發展質效不斷提升。但也要看到,有效需求偏弱、企業盈利水平較低等問題依然存在。”王新表示,下階段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加優質供給,不斷形成擴內需新增長點,鞏固拓展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基礎。 展望下階段,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透露,四季度我國宏觀政策協同性和針對性將進一步提升,助力穩預期、強信心,推動2025年經濟平穩收官,為“十五五”順利開局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齊旭) 轉自:中國電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京東11.11百億補貼日連續3天瘋狂加補,1元搶百吋大牌電視
- 品蟹宴、捕魚樂、果菜香!共享金秋豐收喜悅 多地特色田園體驗點燃鄉村文旅消費熱
- 全球密封行業專家Roxtec攜創新密封方案與應用實例驚艷亮相CWP 2025,助力突破深遠海風電密封防護痛點
- 智界亮相中國年度車雙城盛典 品牌2.0實力獲專業媒體集中檢驗
- 帶著李克老師贈送的醴陵瓷出海
- 風光美景“玩”出新花樣!“美景+賽事”“觀賽+旅游”點燃文旅消費熱引擎
- 2025年全國少年兒童“雙有”活動總結交流會舉行
- 君樂寶博士后團隊全國博創賽摘銅 后生元研發攻克發酵乳保質期短板
- 走進16家敬老院 京東超市攜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捐贈助老物資
- 京東11.11百億補貼日10月30日開啟:連續3天瘋狂加補,至高省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