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賦能讓千年工程煥發“青春” 多維度解碼中國水利“含金量”2025/10/29 8:51:51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如今,清泉復涌、河湖煥新。“十四五”期間,隨著河湖水系的連通和生態補水的加強,許多河流湖泊也恢復了水域的面積,像京杭大運河、永定河、西遼河等一大批河流也在斷流多年以后實現了如今,清泉復涌、河湖煥新。“十四五”期間,隨著河湖水系的連通和生態補水的加強,許多河流湖泊也恢復了水域的面積,像京杭大運河、永定河、西遼河等一大批河流也在斷流多年以后實現了全線貫通、全線有水。 “十四五”期間,我國還建設了一大批灌區工程,加強灌區現代化建設和改造,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糧食穩產豐收提供了水資源保障。 都江堰灌區是中國最具規模的大型灌區之一。“東流不盡秦時水,潤澤天府兩千年。”都江堰這座現存最古老的無壩引水大型水利工程,歷經了2000多年的歲月洗禮沿用至今。 它既是世界灌溉遺產,還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旅游景區。如今,古老的都江堰也煥發了“青春”。 治水到“智水” 千年工程背后的中國智慧 這里是都江堰灌區首段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著名的魚嘴在過去2200多年的時間里,雖然它的形制和位置有過微調,但是它基本保持了當年李冰父子在修造都江堰時候的設計理念,那就是以魚嘴分水,引水進入人工開鑿的內江和渠系,從而灌溉天府之國。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當時的都江堰灌區的灌溉總面積大概是282萬畝。到了“十四五”的末期,也就是2025年的10月份,都江堰灌區的灌溉總面積已經達到了1165萬畝。 灌溉面積更廣 服務保障人口更多 如果參照一下“十三五”時期的數字會發現,這五年時間,都江堰灌區的灌溉總面積又增加了74萬畝。這五年,更重要的變化還是來自都江堰灌區管理機制的創新,以及以數字化為手段的管理方法。2021年,經過中央和四川省的批準,最終成立了現在全新的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開始實施水資源統一調配和全灌區的一體化管理。 就在記者拍攝的過程當中,外江的兩孔閘門正在緩緩開啟,而這個指令就是從距離這里2公里以外,“十四五”期間剛剛建設的都江堰灌溉指揮中心發出的。 這里是都江堰灌區指揮中心。除了指揮與調度功能外,每年夏季四川進入主汛期,岷江形成洪峰以后,這里也是利用現有的水利設施削減洪峰,保證下游安全的前線指揮部。 物聯網數據整合 讓灌區管理更精準 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字孿生和物聯網大數據整合,岷江上游的來水情況、天氣情況、渠首段所有閘門的運行狀態及干渠的水量分配都能夠一目了然、遠程管理。它就如同為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配備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并且還安裝了“智慧大腦”。 跟隨都江堰灌區引流而來的岷江水,記者來到了距離都江堰水利工程110公里的眉山市黑龍灘水庫。滾滾而來的遠距離調配的水源正在向黑龍灘水庫進行季節性的補充,現在的都江堰灌區已經形成了一個總儲水量23億立方米的水庫網絡。更加年輕和充滿活力的都江堰灌區也將用自己的努力護航四川的經濟發展。 江河蜿蜒 治水智慧流淌千年 我國是世界上水情最復雜、江河治理難度最大、治水任務最繁重的國家之一,興水利、除水害始終是治國安邦的大事。從古至今,治水一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命題。 這三個字都是甲骨文中的水字。雖然形態略有不同,但都能看出,在甲骨文中水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字形如蜿蜒的河流,兩側是水岸,中間是流動的脈線。 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因水而生、與水相依、因水而興,同時在悠久的歷史中,我們也飽受水患之苦。千百年來,我們沒有停止探索治水、用水的方式,中華民族在與水的相處中,積累了豐富的智慧。 從洪荒歲月到農耕盛世,中國人與水的相處之道早已不是簡單的“抗洪”,而是走出了一條“順天而治、變害為利”的智慧之路。 上古大禹摒棄“堵水”舊法,順著山川脈絡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海,還讓退水后的土地變成良田,定下了“疏導”的治水基調。到了漢代,賈讓更懂“給水留空間”,提出別跟河流搶地,要么讓道安瀾,要么修渠兼顧灌溉,把“人水和諧”說透了。 宋元明時期,治水更講“精細化”。宋代一邊用“疏堵結合”的堤防擋洪水,一邊記錄水位泥沙,靠數據動態調整。明代潘季馴則用“窄河道”提速水流,借水力沖散泥沙,再用三重堤防筑牢防線,把“治河”和“治沙”擰成了一股繩。 這些流淌千年的治水智慧,藏著對自然的敬畏、對民生的關懷,至今仍在現代水利工程中回響,成為中華文明里珍貴的“水之密碼”。 水潤華夏 治水興邦 順水之性,興水為利。流淌千年的治水智慧為我們積累了可貴的經驗,水利興則天下安,水利強則民生穩,水利實踐和創新沒有止境。“十四五”以來,我國一項項水利工程加快建設,一組組數據震撼人心。這五年,我們多項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世界之最”。 這五年,我國大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水利建設完成投資首次邁上萬億元大臺階,并連續3年突破歷史紀錄。 這五年,我國不斷完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水庫防洪庫容1856億立方米,堤防保護人口6.6億人。我國已建成9.5萬座水庫,總庫容超1萬億立方米,水庫類型、數量及高壩數量均居全球首位。 這五年,我國建設了一大批水源工程、調水工程、灌區工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達到9000億立方米。我國建成全球服務人口最多的農村集中供水體系,“十四五”末,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將達96%。 目前,我國已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覆蓋防洪、供水、灌溉、生態等全領域需求。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京東11.11百億補貼日連續3天瘋狂加補,1元搶百吋大牌電視
- 品蟹宴、捕魚樂、果菜香!共享金秋豐收喜悅 多地特色田園體驗點燃鄉村文旅消費熱
- 智界亮相中國年度車雙城盛典 品牌2.0實力獲專業媒體集中檢驗
- 全球密封行業專家Roxtec攜創新密封方案與應用實例驚艷亮相CWP 2025,助力突破深遠海風電密封防護痛點
- 帶著李克老師贈送的醴陵瓷出海
- 2025年全國少年兒童“雙有”活動總結交流會舉行
- 風光美景“玩”出新花樣!“美景+賽事”“觀賽+旅游”點燃文旅消費熱引擎
- 君樂寶博士后團隊全國博創賽摘銅 后生元研發攻克發酵乳保質期短板
- 走進16家敬老院 京東超市攜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捐贈助老物資
- 京東11.11百億補貼日10月30日開啟:連續3天瘋狂加補,至高省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