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金三角將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
2013/11/19 11:10:3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黃河金三角將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在此次會議上透露,正在編制的《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合作發展規劃》將會給這個地區進一步推動合作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國家將相應地賦予這個地區一些支持政策,包括準入門檻和諸多先行先試權。
謀定國家戰略
“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發軔于1986年,當時的“黃河金三角”只有山西運城、陜西渭南和河南三門峽,2008年山西臨汾市加入進來。目前“黃河金三角”4市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左右,國內生產總值大概在5000億元左右規模。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成立的初衷是希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特別是促進相對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在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看來,得益于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市場的力量對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逐漸在加大,“黃河金三角”在最近5年開始飛速發展,“過去的諸侯經濟實際是計劃經濟,現在計劃經濟的思維逐漸在淡化。”
“黃河金三角”從1986年創立初期至今,山西省運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建合是一個最完整的親歷者。他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黃河金三角”首先打破的是交通上的阻塞。運城與渭南、運城與三門峽都是近在咫尺,但是長期被黃河阻隔,隔河相望,交通、交流都不是很方便。于是,幾個地方共同建設了風陵渡黃河大橋,這讓原來從運城到三門峽靠擺渡、經常被堵在黃河岸邊的情況不復存在,而是在大橋貫通后只需幾分鐘路程。
但是相比地理上的阻礙,行政分割對經濟的阻礙更為嚴重。
讓張建合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春天,屬于華北電網末端的運城地區遭遇電荒,盡管“鄰居”渭南市電力很富裕,但是渭南的電能卻輸送不過來,這種無形的行政分割給經濟要素的整合造成了障礙。
“改革開放成就巨大,但是我們有些體制上的障礙還有待于通過深化改革去解決。”張建合說。
2006年,張建合擔任運城市常務副市長后即開始琢磨如何既能打通地理上的阻礙,又能消除行政分割的體制障礙。他帶了十多個部門到三門峽、渭南、臨汾考察學習。一圈走訪下來,4個地市領導形成了高度共識,認為“黃河金三角”合作發展的潛力巨大,而合作可以共贏。
不久后他們到北京向國家發改委匯報并得到高度支持。這促成了2008年4市通過3個省政府聯合向國家申報了“晉陜豫黃河三角洲區域協調發展示范區”,從而把“黃河金三角”從地方合作推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
為什么“黃河金三角”在過去20多年里發展緩慢,而最近幾年卻風生水起呢?河南省副省長張維寧的解讀是,“區域合作發展的水平跟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黃河金三角’從1986年開始進行區域經濟的合作,但坦率地說那是一個水平比較低的合作。”
抱團共贏
在“黃河金三角”的相互合作中,企業的合作早于政府的合作。比如,“黃河金三角”地區都是黃土高坡,海拔高,蘋果質量好,三省四市距離較近,平均不超過200公里。各個市的果業協會每年都要開幾次聯席會議,溝通信息加強蘋果產業的銷售。此外,蘋果種植中的技術交流更是緊密。
臨汾市市長趙躍進認為,“黃河金三角”地區年平均蘋果產量716萬噸,折合全世界人均2斤多蘋果。這是“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優勢產業,需要相互的合作不應只局限于技術層面的,而應該考慮如何將蘋果打造成為“黃河金三角”的品牌產品,做大做強,使各個地市從中受益。
對此,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表示認同,他認為,蘋果產業在“黃河金三角”3省分布均衡,也有寺河山、二仙坡等各自的品牌。需要在開拓市場方面形成合力,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抱團取暖。“不然我宣傳我們的寺河山、二仙坡,你宣傳你的,這樣就會產生惡性競爭,大家都應該樹立合作共贏的意識,來找最大公約數。”
在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看來,蘋果這樣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卻在“黃河金三角”能夠合作得非常好,說明最競爭的領域最有利于合作,最需要合作,也最能實現合作。
但是許多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情解決起來要困難得多,跨省醫療就是一個例子。
運城市平陸縣人社局副局長張娟珍稱,平陸縣的醫療條件相對有限,去運城市需要一個多鐘頭的車程,而到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只需要10分鐘。出于便利的選擇,許多病人都選擇來三門峽市中心醫院看病。
2005年,平陸縣人社局提出把三門峽市中心醫院作為定點醫院,并把這個想法上報了上級領導。當時兩省醫保的政策不統一,藥品目錄也不一致。雙方經過多次協商,開始了跨省協作。平陸縣的城鎮職工只要拿著《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協議書》,到平陸和三門峽兩市看病,不需要辦理轉診手續,實現了異地的跨省結算和報銷。
2013年1月到10月份,平陸縣到三門峽醫院住院病人已達1800余人,占住院比例7.7%,而三門峽市湖濱區卻僅占1.6%。
盡管如此,兩地病人在具體的報銷上還是受制于標準的不同,結算上還有些麻煩。
三門峽市中心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兩地領導相互之間協調溝通了許多次,之所以難以協調,因為涉及到利益。互通互聯還存在繳費標準的高與低的問題,報銷比例在不同地區還存在差異。
“全國醫保聯網如此難以推進,是因為我們大城市的醫療資源怕被擠占,而這些都是屬于城市市民的醫療資源。”運城市市長王清憲表示。
利益分享是關鍵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說,從1986年開始的“黃河金三角”的區域合作,這么多年的合作是不系統的。
楊樹平說:“眼前最大的障礙是玻璃門,是天花板,比如說渭南市地處關天-天水經濟區,享受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相關政策,那么渭南享受到的相關政策能不能拿到我們‘黃河金三角’協作區來共同使用?”
其他地市也表達了此類期望——別的地市的優惠政策也能為己所用。但渭南市市長奚正平認為,應該以合作的理念共同打造好的項目,以獲得國家的政策支持。
“我們3省4市確實有很多優勢,但是唯有合作才能讓這種優勢發揮到最大化。”運城市市長王清憲說,“合作的基礎有歷史的、人文的,但是真正經濟的合作最重要的還是利益。”
“推動一個地區各個主體之間的合作深入發展,在體制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機制,必須有一種有利于促進合作的利益分享和成果分配的機制。”范恒山稱。
王清憲建議,“4個地市之間建立一個討價還價的平臺。就像WTO機制一樣,是一個純粹的利益協商機制,而不是一個分配命令機制。”
倪鵬飛提醒說,這個“市場機制”還要考慮經濟的合理性,比如合作的成本分攤、利息分享、權益的轉移和交換,這些機制要圍繞一個平等互利的原則。
范恒山透露,為了解決上述區域合作中面臨的體制機制問題,國家正在編制《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合作發展規劃》,國家將相應地賦予“黃河金三角”地區一些支持政策,包括準入門檻和先行先試權,這將有利于在更廣泛的領域、更深的層次上探索合作內容和路徑。
范恒山表示,“黃河金三角”是相對邊緣區域的跨界合作區域,是綜合性的合作和一體化,這里面既包括市場、產業的合作,也包括生態、環境、資源,甚至還包括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許多方面的合作。它實踐的成功對于全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對于欠發達地區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