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計劃投資266億元建設農村水利基礎設施
2014/9/22 19:24: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貴州省計劃投資266億元建設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綜述】小康水潤澤美麗鄉村
2013年,貴州省啟動小康水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作為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納入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由省政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牽頭督辦抓落實。
余慶縣松煙鎮三字壩的馬邦杰,總說不夠自來水進家后的喜悅:“過去大家守著一口井排隊挑水吃,有時遇上干旱,一排就是一兩個小時,家里用水還得一個勞力專門做。水得循環使用,洗臉的水喂牲口,牲口還不敢多養。現在用水順暢了,大家都發展肉鴿養殖。”
水改變了三字壩人的生活:許多人家用上了洗衣機、沖水廁所、淋浴器……生活質量大幅提高。
這些變化,得益于今年3月完工的小康水工程。
該工程總投資107萬元,解決了青山、銀山、檀木、龍坪等9個村民組494戶2000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2013年11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其中一項就是小康水行動計劃。
該計劃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和耕地有效灌溉問題為目標,計劃投資266億元,擬用5到8年時間建設安全有效、保障有力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
到2016年,全面解決1165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同時,通過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到2020年發展耕地灌溉面積662萬畝。
小康水行動計劃,推動著水利基礎設施和水利服務向鄉村延伸。
息烽縣掀起以小康水為主要內容的水利建設熱潮:該縣將小康水行動計劃與水利、財政、國土、移民等部門實施的水利建設項目有機結合,依托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小型水利定點項目、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土地整理等項目實施。
截至7月底,貴州省小康水行動計劃累計完成總投資36.1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67.1%;解決了136.11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占年度計劃的58.16%;發展農村耕地灌溉面積67.86萬畝,占年度計劃的73.21%;建設五小水利工程30195處,占年度計劃的60.39%;新增機井758口,占年度計劃的35.67%;實施省級機井配套工程300口,占年度計劃的30%。
為全力以赴確保小康水行動建設任務完成,貴州省加快推進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銅仁市、黔西南州等地實行了水務一體改革,城鄉涉水事務統一管理,集中供水管網向鄉村延伸。
為保障行動計劃順利推進,貴州省積極向國家爭取資金投入,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出臺的興水惠農政策,建立和足額征收水利建設基金,落實好12%的土地出讓收益政策。
遵義市爭取中央財政統籌,用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4246萬元,對遵義縣、湄潭縣、鳳岡縣、仁懷市等地已建成的57眼機井進行完善配套,對綏陽縣青杠塘鎮的野茶灌區進行改造,對習水縣土城鎮黃金灣大堰等工程進行維修,促其盡快發揮效益。
不僅如此,貴州省還利用信貸資金,投向水利建設三大會戰及小康水行動計劃。今年8月,農發行貴州省分行確定,年內將提供50億元貸款支持貴州省骨干水源工程建設,到2020年實現信貸投放500億元。
目前,小康水行動計劃正逐步建立以財政補助為主導,國家、農民、社會資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為確保每一處項目都能長久發揮效益,貴州省還積極探索小康水項目分級管理、分類管理、專業管理、群眾管理的模式和途徑。
在此過程中,貴州省堅持“先建機制、再建工程”的原則,項目開工前必須建立管護制度,形成“建管養用”一體化的運行管理機制;積極推行農民用水戶參與管理,大力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逐步完善水管單位專業化服務與用水戶自主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思南縣在全省率先實行“以水養水”模式,并取得明顯效益。
該縣清泉公司供水范圍已覆蓋13個鄉鎮30個村15.7萬人,初步實現供水區域內城鄉供水的一體化管理:由鄉鎮水務站管理的集鎮供水,水費年收入由30萬元上升到280萬元;由用水戶協會管理的供水工程,通過“四三三”分配方式形成了“使用—維修—更新”的良性循環機制,所有工程運行良好,并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貴州省水利廳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今年下半年,將把思南縣塘頭鎮、惠水縣漣江壩子、息烽縣紅巖葡萄溝、紫云自治縣火花鄉等4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作為示范項目,加快推進貴州山區現代水利工程建設。
【現場】小康水潺潺 好日子長長
余慶縣松煙鎮馬家寨是有名的“博士寨”,這個人口只有400多人的小村寨,卻有12個博士、9個碩士、50多個學士,高中以上文化者400多人。
時間:9月13日
地點:余慶縣松煙鎮馬家寨
在到達博士寨之前,余慶縣水利局副局長梁正勇建議記者先到李家寨水庫看看:“松煙鎮包括馬家寨(博士寨)在內的小康水工程就是從這個水庫引的水。”
今年3月完工的小康水工程總投資107萬元,從李家寨水庫引水,通過輸水管道進入每家每戶,博士寨等9個村民組共計494戶2000人受益。
“小康水開通前,村里人吃水、用水都靠井水,都要壯勞力挑,家里年輕的出去打工了,就剩下老的和小的,還不是只能去挑!遇到干旱就更慘了,井水少,能咋辦?只能省著用了。”說起博士寨的用水苦,村民谷國深感慨萬分。
小康水進寨、進戶后,博士寨迎來了勃勃生機,催生出一批特種養殖業,圓了村民的致富夢。
谷國深發展養兔業就得益于此:肉兔離不開水,村里通了小康水,他安裝了自動喂水器,讓兔隨時都能喝到水;為了兔子不生病還經常清潔、消毒、防疫……現有兔子1000多只,谷國深粗略算了算,一年下來收入起碼在10萬元以上。
大學畢業的尹洪波,亦在博士寨實現了他的“孔雀夢”。
尹洪波告訴記者,孔雀全身都是寶——全身可入藥,孔雀肉可直接食用,孔雀鮮艷的頭頸、尾羽都是高檔的工藝品,孔雀還可制成標本及裝飾品,人工養殖孔雀是前景廣闊的好項目。
讓尹洪波最為開心的是,水通后,再也不用挑水喂孔雀了,接上水龍頭就能沖洗場地,環境干凈,孔雀心情好,食量才會大,就會多長肉、早出欄。
如今的博士寨,正一步步向美麗鄉村蛻變,村民用順口溜表達了對新生活的熱愛;“山清水秀河長流,紅果綠樹滿枝頭;公路修到寨門口,自來水嘩嘩流;閉路電視進農家,家家都有小洋樓;程控電話安裝好,信息掌握在手頭;科技致富甜頭多,今后日子有奔頭!”
【訪談】全力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為推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向鄉村延伸,夯實全面小康的水利基礎,去年,貴州省啟動實施小康水行動計劃,著力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和灌溉用水難題。
那么該計劃主要包含哪些內容?又是如何確保農村飲水安全的呢?9月18日,記者對貴州省水利廳副廳長吳春進行了專訪。
記者:去年,貴州省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建設農村“小康水、小康路、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小康房”的總目標,那么,小康水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吳春:《小康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包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小型水利灌溉工程兩個方面。
主要圍繞全省18779個行政村,對重點水源工程不能覆蓋的區域存在的大量耕地缺乏灌溉和農村群眾飲水不安全問題,著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向下延伸,建立小型水利灌溉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保障體系,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并使適宜發展灌溉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
小康水行動計劃的實施,對于提高農村的供水安全保障,促進農業生產,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村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加快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進2020年貴州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記者:您談到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請問農村飲水安全有沒有具體的執行標準?
吳春:按照水利部、衛生部關于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的有關規定,農村飲用水安全評價分安全和基本安全兩個等級,由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四項指標組成,其中任何一項達不到基本安全指標即為飲水不安全。
一是供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的為安全,符合《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要求的基本安全。
二是供水量。貴州屬四類地區,人均生活用水量每人每天不低于55升為安全,35~55升為基本安全。
三是用水方便程度。集中供水,集中居住20戶以上的村寨供水到戶;采用分散供水人力取水的,往返時間不超過10分鐘為安全,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20分鐘為基本安全;同時,集中供水工程盡可能供水到戶,無條件供水到戶時,可分步實施。
四是供水保證率。供水保證率不低于95%為安全,不低于90%為基本安全。嚴重缺水地區水源保證率不低于90%,其他地區不低于95%。
對于采用小水池、小水窖解決飲水問題的缺水地區,應保證70~100天不下雨時群眾有水吃,對于缺水連續時間超過100天的嚴重缺水地區,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小水池、小水窖的容積。
記者:如何才能保證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吳春:我們主要采取以下三個方面的措施,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一是科學選擇供水水源。根據貴州省水資源狀況,按照水質好、水量足、便于衛生防護等要求,立足就近取水,村寨附近無可靠水源的,采取長距離管道輸水;農村飲水供水水源可選擇井水、泉水、溶洞水、河水,采用機井方式開采地下水,或利用現有水利工程作為供水水源;在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則通過修建小水窖的方式解決水源問題。
二是合理確定工程類型。工程類型主要有引水、提水、雨水集蓄等,以自流為主,提水和引水相結合,供水方式采取自來水供水到戶、建集中供水點供水和分散供水到戶三種方式。
在具備集中供水條件、但目前供水設施簡陋且飲水不安全的地方,通過建自來水供水,利用配水管網統一送到用戶或集中供水點,集中居住20戶以上的村寨自來水入戶,沒有條件的則設公共供水點供水;對水源受污染嚴重且恢復困難的已有飲水工程設施的,及時尋找更換新水源;對缺乏必要水處理設施的已有飲水工程,增加水處理設施。
在居住分散的山區,根據當地實際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在地表、地下水缺乏時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良好地下水源時可建造集中或分散供水;對列入移民搬遷計劃的村寨,則修建臨時供水設施。
三是強化水處理和消毒措施。集中式農村飲水安全供水工程,在工程設計中必須配置水處理設備,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質的安全;飲用水池、水窖水的農戶,必須在衛生、水利技術人員指導下,定期對水池、水窖水進行消毒。
各地因地制宜選取水處理措施,水處理設備操作力求簡單、易掌握,運行費用、制水成本低,減輕群眾水費負擔;對水源渾濁、細菌超標等情況,采取使用一體化水處理器進行過濾、消毒處理;對受到嚴重污染,有害物質如氟、砷、鹽超標且恢復困難的水源,應另找新水源。
所有供水工程均應采取適宜的消毒措施。一般采用液氯、次氯酸鈉、二氧化氯、漂白粉或漂粉精等消毒;水池、水窖可采用投放漂白粉殺菌等方式消毒。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