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上首現投保人“自定義”保單
2009/11/28 14:45: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滬上首現投保人“自定義”保單打造“個性化”產品、突破固化模式,這是近年來各家壽險公司不遺余力發展的目標。
本周理財一周報記者獲悉,目前保險產品領域一項最新的突破是:投保人可在一款產品上實現保障期間、繳費期限和投保年齡的“自定義”,并且,區別于一般產品保額為1000的倍數,保額可以設置為1的倍數,這意味著投保人可以自行設定保額并精確到“元”。
“我太太的生日是11月16日,所以我選擇把1116元定為我的保額。”業內首創的細節化設計暫時突破了目前保險產品個性化的極限。
突破現有“個性化”成果
這款名為“超級隨心”的分紅型兩全保險來自中德安聯人壽,自近日登陸上海以來,以其“量身定制”的看點吸引了不少同業和消費者眼球。
將它與目前市場上在售的同類產品作一番比較后,記者發現,其創新主要在于:保單的多項要素都完全可由投保人自行選擇,這在此前的傳統產品中尚屬空白。
首先,它是國內首款可自行確定繳費期限的產品——突破市面上大部分產品固定期限繳納保費的方式,不限于只能是3年、5年、10年或20年,而是可以在1-60年中任意選擇繳費時間,同時也為投保人提供了月繳的選擇,以進一步減少繳費壓力。
其次,與一般產品不同,其保障期限也可在5-100年的范圍里自由選擇:比如一個32歲的客戶可以選擇保障至59歲的計劃,即保障期限為17年,而業內其他產品可能還無法做到這一點。同時,打破大部分傳統產品60天~60歲的投保年齡限制,該款兩全險的年齡上下限從7天大的嬰兒一直覆蓋到90歲的老人,縱觀業內現有產品,也屬首次嘗試。
此外,“超級隨心”的返還型主險可隨意搭配健康險、意外險等十余種保障型附加險。
記者注意到,和該產品類似,近期推出的分紅險新品中,不少保險公司的產品都以多項搭配功能為賣點,有的公司附加險的可選范圍甚至更廣,但往往都有主險、附加險保額的比例限制;而“超級隨心”的保額搭配比例則無限制,可任意組合。
創新成趨勢 力度仍不足
理財觀念日漸成熟的消費者在保險、理財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這使得傳統的、單一的保險產品因為固定模式的局限很難真正投其所好,提供給消費者完全中意的選擇。
對于目前市場上現有產品的解讀,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的分析一語中的:“傳統產品在產品功能與適應性方面存在過多的固定模式局限,會讓潛在的保險客戶很難完全遵從自己的意愿做出選擇。”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今年31歲的客戶,計劃提早退休,想要購買一份保險,繳費至45歲退休時,繳費14年,從55歲時開始領取,每月領取4000元,希望每年遞增4%以抵御通貨膨脹。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在“自定義”保單問世前卻幾乎沒有一款產品能滿足其需求。
事實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諸多壽險公司確實都在探索和嘗試個性化創新,力求突破。業界幾乎一致認可,同質化產品難以滿足不同年齡層次投保人的各類保障需求。
不過,也有保險專家指出,如今壽險市場雖然已形成個性化趨勢,險企也已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但實際操作中,創新力度仍然顯得不足,“在一些險種上,同質化情況仍然嚴重。”
分紅險創新獨領風騷
縱觀今年以來市場上發行的特色新產品,不難發現,分紅險在創新方面可謂獨領風騷。
僅以部分較有代表性的產品為例,這些產品基本涵蓋了目前分紅型兩全險領域的主要創新特色。
比如太平人壽盈盛兩全保險C款(分紅型)在保額設定上采取增額分紅方式,則其基本保險金額按照年度分紅以復利的形式進行累加,投保人在保障期內無需核保、申請增加保額,其保障水平會隨著市場不斷提高,自動提高其風險防御能力,是一款“會長大的保險”;而中國人壽(601628,股吧)的“國壽鴻康保險計劃”則是一款兩全型重疾分紅保險,由國壽鴻康兩全保險和國壽鴻康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組成,也就是說,除了兩全險的基本保障之外,投保人還可享受重大疾病的基本保障范圍,使所享的保障更全面。
業績成壽險領域亮點
而差異化與創新特色較明顯的優勢也為分紅險帶來了不俗的業績。根據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的統計數據,上半年的上海壽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70.39億元,同比增加3.06億元,增幅僅為1.15%;普通壽險同比下降16.04%;投資型壽險產品的比例大幅下降,投連險、萬能險業務風光不再,分別同比下降59.54%、26.49%。
在其他險種銷售增長“退步”的同時,唯有分紅險一枝獨秀,保費收入162.6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98.56%,在壽險業務中占比66%,成為壽險市場的亮點。
對此,保險專家陳彥超向理財一周報記者介紹,從產品形態來講,我國保險業從最初的“單純保障型”發展到上世紀90年的“保障儲蓄型”,再到21世紀,“保障投資型”的新型壽險產品因其保障兼顧收益的特征受到市場歡迎。
據他介紹,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幾十種產品中,分紅險占據了半壁江山。之所以受到青睞,陳彥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這和長期以來該險種抵御通貨膨脹和利率變動的能力有關。并且,“經濟增長還未實質性恢復,資本市場仍在動蕩,大眾對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仍心有余悸,在這種情況下,以保本穩健收益為顯著特征的分紅險正好滿足了大環境的需求,受到市場的歡迎也是一種必然。”他表示。
此外,據了解,分紅產品是國際保險市場的主流產品之一,在北美地區,80%以上的產品具有分紅功能;在德國,分紅保險占人壽保險市場的85%;在香港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90%。
定制產品挑戰險企運營成本
既然創新可以將投保人自身意愿與特殊需求的最大化共同實現,又能給保險公司帶來不俗的銷售成果,為何目前產品創新仍舊進展緩慢,并且,兼具多項靈活特性的產品也寥寥無幾?
“傳統意義上,保險公司很少為客戶提供定制產品,因為產品靈活性每增加一分,對于公司后臺運營和管理的壓力也會相應增加。”中德安聯保險首席執行官柏思安指出其中的難度所在。
而該公司此次大刀闊斧的嘗試,或許正試圖印證郝演蘇的判斷:“誰能堅持有所突破,誰就更容易占得市場先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國泰壽險產險獲批互相代理
- 下一篇:投連險失寵 收益普漲卻仍未復蘇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