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連險失寵 收益普漲卻仍未復蘇
2009/11/28 14:48: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投連險失寵 收益普漲卻仍未復蘇今年上半年,雖然超過70%的股指漲幅使“冷清”的投連險賬戶略顯暖意,可似乎“退保潮”的陰影猶在,投連險并未從這場資本盛宴中分得更多利益。
收益普漲卻仍未復蘇
日前,各研究機構陸續發布的上半年投連險收益研究報告均顯示,投連險賬戶收益出現普漲格局,但整體表現仍落后于大盤。
記者綜合各機構投連險分析報告發現,受益于A股市場一路紅火的帶動,偏股型賬戶收益回升最為明顯,不過由于近半年資本市場的特點是結構性上漲伴隨板塊快速輪動,導致了同類賬戶之間的收益差距擴大,但偏股型賬戶平均收益仍然落后于大盤30多個百分點。
同時,受累于債市的疲軟,30%左右的偏債型賬戶累計出現負收益,而權益類資產配置空間較大的混合偏債型賬戶受影響相對較小,多數混合偏債型賬戶收益在10%—30%之間。來自于世德貝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研究部投連分析組的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偏股型賬戶、混合偏股型賬戶、混合偏債型賬戶和偏債型賬戶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0.94%、29.80%、17.06%、0.92%。
雖然投連險上半年收益普漲,但各地區近日發布的上半年保費收入數據顯示,投連險保費收入仍在繼續大幅下滑,投連險銷售并未真正回暖。其中,北京市投連險保費收入下滑最為嚴重,同比跌幅達到77.79%;深圳市投連險增速同比下滑46.86%,而保障性較強的分紅險產品則出現了72.60%的強勁增長。
面對在火爆股市中表現差強人意的投連險,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閻建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指出,保險業的結構調整是投連險保費收入大幅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另外,消費者變得理性也是其銷售遇冷的原因之一。
結構調整“冷落”投連險
保險業強調回歸保障主業的結構調整自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監管層和各大保險公司為此采取的收縮銀保業務、限制銷售渠道等動作,使投連險在上半年的A股狂歡中擔當了旁觀者。
記者日前走訪了北京天通苑周邊的幾家銀行,發現理財專柜唱主角的銀保產品均是表現更為沉穩的分紅險。而各保險公司似乎也無意在投連險上多做流連。今年上半年,除結構調整壓力較小的中國平安和具有投連險豐富經驗的泰康人壽在投連險上的收益仍然可觀外,其他保險公司的投連險賬戶并無可圈點之處。特別是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的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在金融危機面前頂住了保費收入的壓力,全面收縮了銀保業務。
今年初,保監會下發了《關于加快業務結構調整,進一步發揮保險保障功能的指導意見》,除鼓勵各保險公司加大力度發展風險保障型人身保險產品、強化長期儲蓄型人身保險產品的長期儲蓄功能外,也督促保險公司繳費方式向期繳轉型,以提高業務的內涵價值。
這讓投連險面臨了一場繳費方式的大變革,目前市場在售的投連險多為躉繳產品,而投連險目前只能通過銀代渠道銷售,躉繳改為期繳帶來的短期賬面收益下滑和銀代渠道業務分紅率的降低,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售投連險的積極性。
保險業結構調整的主旋律讓投連險風光難續。但閻建軍表示,保險公司不應對此關注過多,投連險是一種順周期的產品,與傳統的逆周期產品不同,它完全隨經濟周期而波動,資本市場的起伏決定了收益的漲落。資本市場有機會了,保險公司就可以去做,這完全要看公司的投資能力,即使在牛市,投連險收益也很難超出同期股票型基金的收益。
投連險新賬戶面臨難產
7月初,就在上證綜指站上3000點之際,保監會集中批復了長城人壽、中國人壽、信誠人壽、太平洋安泰4家保險公司共計8個投連險新賬戶。時隔一月有余,投連險新產品還未來得及面市,大盤又失守3000點,本來想躍躍欲試的投連險新產品是否面臨“難產”?
據了解,保險公司在投連險上柜銷售之前需要經過兩個步驟,一是投資賬戶報批保監會備案,二是投資連結保險產品報批保監會備案。記者日前致電長城人壽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投連險新產品設計方案尚未上報保監會,至于何時上柜銷售要視市場情況而定,目前還沒有推出的時間表。
不過,此次新批投連險賬戶與股市掛鉤并不緊密,除了信誠人壽獲批的保險行業首只專打新股投資賬戶外,其余賬戶均以貨幣型、穩健型為主,各保險公司不約而同地回避了風險較大的進取型賬戶。
決定投連險上柜銷售的市場情況無非是根據資本市場和投連險銷售的市場情況來判斷。當下來看,這兩個市場情況均不容樂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滬上首現投保人“自定義”保單
- 下一篇:保監會要求嚴格執行交強險費率優惠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