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農藥市場有望恢復性增長
2009/12/6 14:04:4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明年農藥市場有望恢復性增長業內權威人士對明年農藥市場充滿信心,認為明年農藥市場會出現恢復性增長。這是記者11月15日在山東召開的第25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交易會上得知的信息。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邵振潤處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根據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植保植檢站統計預測分析,2010年全國農藥需求總量(有效成分)預計為30.27萬噸,與上年預測數基本持平,與近年實際用藥相比將會有所增加。其中,殺蟲劑需求基本持平;殺螨劑和殺菌劑需求下降;除草劑需求繼續走高;植物生長調節劑需求上升;殺鼠劑需求下降。
今年農藥總產持續增長,但受金融危機等主客觀因素影響,農藥價格總的形勢是:進口農藥價格保持穩定,略有上升;國產農藥價格一路下滑。銷售量較上年下滑。邵處長認為主要受到五種因素的影響,一是由于金融危機造成出口受阻;二是農藥生產原材料成本下降;三是水稻害蟲總體發生較上年輕,平均每畝用藥減少1~2次;四是高效低毒低用量藥劑的推廣,減少了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五是專業化統防統治的大力推廣,基本可減少用藥1次。
在談到明年農藥市場需求時,邵處長說,通過對全國30個。ㄗ灾螀^、直轄市)級植保植檢站統計分析,2010年全國農藥需求總量(有效成分)預計為30.27萬噸,與上年預測數基本持平,與近年實際用藥相比將會有所增加。
從需求的數量來看,國內農藥品種比重已呈現出多元化的走向,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三大類農藥品種比例從殺蟲劑一方獨大調整為36%∶23%∶29%,其中除草劑比重上升最快,殺蟲劑比重下降最快,甲胺磷等幾種高毒高殘留農藥已基本淘汰,高效、低毒、環保新型農藥發展迅速。
從品種的需求量看,在1萬噸以上的品種有敵敵畏、乙草胺、草甘膦、硫酸銅、敵百蟲。在0.5萬~1萬噸的品種有多菌靈、辛硫磷、莠去津、丁草胺、殺蟲雙、毒死蜱、2,4-D丁酯、百草枯、甲基硫菌靈、氧樂果、乙酰甲胺磷。
從區域的需求量看,在2萬~3萬噸以上的省有黑龍江、山東。需求量在1萬~2萬噸的省有云南、湖南、遼寧、江蘇、廣東、河南、廣西、安徽、四川、河北、湖北、江西、浙江。
殺蟲劑需求基本持平。2010年殺蟲劑需求總量預計為12.95萬噸。其中有機磷類9.33萬噸;氨基甲酸酯類7134.55噸;擬除蟲菊酯類3623.56噸;其他類殺蟲劑2.54萬噸。
殺螨劑需求下降。2010年殺螨劑需求總量預計為9676.02噸。
殺菌劑需求下降。2010年殺菌劑需求總量預計為7.07萬噸。
除草劑需求繼續走高。2010年除草劑需求總量預計為8.91萬噸,比上年上升17%。
植物生長調節劑需求上升。2010年植物生長調節劑需求量預計為3350.15噸,同比上升6.91%。
殺鼠劑需求下降。2010年殺鼠劑需求量361噸,同比減少27.4%。
施藥器械需求量穩步上升。2010年施藥機械需求同比上升7.90%。其中手動噴霧器需求同比增長4.77%;機動噴霧器同比增長22.88%;另外,擔架式噴霧器、噴桿式機動噴霧機和煙霧機需求量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隨著國家進一步重視糧食生產,不斷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擴大糧棉油補貼范圍,以及提高小麥收購價格等,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同時,農民對農藥質量、防治效果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不但需要科研生產企業提供高效、低毒、環保型農藥滿足市場的需求,更需要農技推廣的有力支持,以及周到細致的農化服務。為此,預測2010年國內農藥市場將是恢復性增長,走出今年低迷狀態。農藥企業應該抓住機遇,轉危為機,一是抓好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開發新產品,同時要避免盲目投資;二是在劑型加工和生產工藝改進上下功夫;三是要抓好企業兼并重組和行業整合,做大做強,增強競爭力。
植保服務越來越重要
今年小麥條銹病、水稻螟蟲、馬鈴薯晚疫病等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偏重發生。截止到10月份,全國水稻發生面積11億畝次,比去年同期減少四分之一,稻縱卷葉螟發生面積 2.32億畝次,比去年同期減少28.4%,水稻螟蟲和稻瘟病發生平穩,小麥條銹病、小麥蚜蟲重于去年,小麥吸漿蟲局部發生重。夏蝗總體發生接近去年,但黑龍江和林農安縣發現了高密度蝗群;棉花總體病蟲輕于去年。
近年來農作物、特別經濟作物蟲害減少,但不明病因的病害增多,給農藥經銷商在為農民服務過程中帶來新難題,由于不清楚病因,指導農民配藥時擔心給農民增加經濟負擔,更重要是擔憂藥效不明顯,給農民帶來嚴重的損失。這也需要農藥經銷商不斷提高綜合防治技術。業內專家也提出,在目前國內農藥產能過剩的形勢下,企業應加強和農業、植保部門的合作,及時掌握病蟲發生狀況,有針對性地搞好產品生產和推廣。
在廣大植保工作者與農藥生產企業、農資經營等部門通力合作下,農技推廣中心示范推廣了一批新農藥、新藥械和新技術,及時、有效地控制了危害,減少了損失,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生物農藥被指吆喝技巧不夠
- 下一篇:安溪茶農以“聯作制”監管農藥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名廚助陣、品質賦能,中糧餐飲供應鏈視角引領川菜新發展
- 紫氣東來·黔茶入滬 ——八步紫茶文化論壇點亮鄉村振興新未來
- 杭州德川、大龍補、華中國際北京農食亮相2025EBC輕食大會
- 《從貴州到全國31。壕〇|立體助農體系激活670縣經濟》
- “懷品進京,湘鏈全球”盛會:沛霖龍腦受政企領導高度認可,新晃龍腦商機無限
- 湖南環生瑞家全屋整裝實力產品,構筑品質空間新高度
- 睡眠博士首家睡眠集合店杭州盛大開業,開啟一站式睡眠治愈新體驗
- 宇視科技2025合作伙伴大會丨業內首次提出“AIoT智能體”新理念
- 青云租:青青時代正式成為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以循環租賃賦能可持續商業
- 汽車智能軟件又有新突破!瑞典NIRA Dynamics以軟件科技重構胎壓監測,汽車制造業迎來更環保、更安全、更經濟的新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