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化法鈦白工藝短期難挑大梁
2009/12/13 17:09: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氯化法鈦白工藝短期難挑大梁畢勝告訴記者,我國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廈門和天津兩地開始研究和開發氯化法技術,但一直缺乏實質性的突破。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遼寧錦州鈦業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咨詢和聯合設計的方式建成1.5萬噸/年氯化法生產裝置。此后經過十多年的技術攻關和改進完善,氯化法產品品質較之當年進步明顯,但在核心氧化技術和裝備材質方面依然面臨制約,與國外大公司的產品仍有一定差距。
除錦州鈦業之外,華東理工大學、中科院過程研究所、攀鋼研究院等單位在氯化法鈦白技術開發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不過尚未見到工業化生產的報道。畢勝指出:“在自主技術開發成效不夠顯著,國外先進技術難以引進的情況下,中國鈦白工業向氯化法工藝轉型面臨較大的困難。當下,國內企業利用有利的國家政策籌劃氯化法項目時,應對于技術制約因素及運營過程的困難做好思想準備。”
畢勝認為,基于鈦白產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在我國推廣氯化法的最有效途徑,應是在錦州鈦業的基礎上逐步進行技術完善和規模放大。在未來一段時間,努力實現從1.5萬噸/年到3萬噸/年、再到6萬噸/年甚至更大規模的跨越。在此過程中,應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改進表面處理工藝技術,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爭取進入高檔市場,同時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
“氯化法鈦白是技術高度密集型的產業,一切科研創新和技術進步都要通過最終的工業化生產實踐來驗證。”他表示,對我國鈦白工業而言,氯化法工藝無疑是產業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但這一過程難以一蹴而就。未來5~10年,國內鈦白行業將不再是硫酸法一統天下,但總體還將是硫酸法為主、氯化法為輔的格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柏斯托通過收購打造聚氨酯產業鏈
- 下一篇:科萊恩從容應對經濟“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