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發展的本質是產業鏈
2010/8/6 16:45:0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農業發展的本質是產業鏈農業發展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因素、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國家政策、國際競爭。解決我國人口的吃飯問題一直是農業面臨的第一要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要素;農產品價格支持和農業補貼政策長期利好農業。
種植行業運行特征: 農產品總量平衡,農產品價格穩步提高,我國人多地少的特點決定了我國必須提高單產,種子行業將受到國家重點政策扶持,登海種業業績提升及政策利好應受重點關注。
林業運行特征:林業產業屬基礎原材料型產業,生長周期長,林木資源匱乏,木材供求緊張的格局將進一步推高木材價格,林權制度改革為林業注入活力。
畜牧業運行特征:畜牧業生產周期長、存在時間進入壁壘和高成本退出壁壘,容易造成行業的大幅波動;飼料行業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低、毛利率低;養殖業規模化水平低;重點關注進行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上市公司,如正邦科技圣農發展華英農業等。
漁業行業運行特征:我國水產品產量全球第一。海洋捕撈量近乎飽和,海產品稀缺性對價格有支撐;水產品產量增長主要依賴人工養殖。獐子島打造海珍品產業鏈受關注。
農產品加工業運行特征: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規模偏小、設備工藝落后,沒有形成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重點關注向上下游行業延展,并具有高附值加工能力的上市公司,如中糧屯河高金食品。
1. 農業行業概述
1.1. 行業分類
一般農業行業分為大農業與小農業之分,大農業即包括農林牧漁業,屬于三大產業之-的第一產業;小農業為種植業。本文所述之農業即為大農業,具體分類借鑒申銀萬國研究所行業分類標準,主要包括種植業、漁業、林業、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業綜合等子行業。
農業各子行業之間是緊密相聯的,種植業是農業的基礎,為農產品加工業、飼料行業提供種植產品(如玉米、大豆、小麥),而飼料為漁業提供養殖原料。飼料業、農產品加工業中的禽肉加工是同屬于養殖產業鏈條。
1.2. 上下游行業關系
農業的上游行業主要包括農藥、化肥、農業機械等農資行業,這些行業主要為農業提供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的下游行業主要包括農產品物流、食品加工、飲料(酒、茶、果汁等)、造紙、紡織、建材等行業。農業為這些行業提供原料。而下游行業,尤其是農產品物流、食品飲料行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動力。
1.3. 農業行業生命周期分析
行業的生命周期指行業從出現到完全退出社會經濟活動所經歷的時間。主要包括四個發展階段: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增加值增速一直在3%-6%區間徘徊,并長期落后于GDP增速,其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也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中,從理論上來說,我國農業處于成熟穩定期。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 農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用各種指標所衡量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在不斷下降, 這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由于農業人口仍然是中國人口的主體, 中國依然是農業大國, 農業仍然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 農業的各種貢獻依然存在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4.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4.1.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地位
農業作為解決人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產業, 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盡管農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和農業勞動力在社會勞動力總量中的比重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這種情況并不能說明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在下降。應當明確,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是與生俱來的, 是由農業的產業功能決定的。農業的最大功能是解決人們的吃飯等基本生活問題, 這是任何其它產業都無法替代的。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 進而導致對農業的多種需求越來越高, 從而要求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
1.4.2. 農業占GDP比重下降趨勢難改
200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335353億元,比上年增長8.7%。第一產業增加值35477億元,增長4.2%;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58%,同比去年下降了0.73個百分點。從近30 年來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走勢可以看出,第一產業的比重一直處于下降趨勢過程中,在從改革開放初期曾略有上升,1978年第一產業占比為27.94%,到1983 年達到最高點32.88%,主要原因是1978 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熱情,第一產業的產值迅速增長,在GDP 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經濟建設的重點緩慢向工業部門傾斜,國家對工業的投入不斷加大,第一產業增加值在GDP的比重開始持續下降,隨著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的不斷興起,產值不斷增加,第一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進一步下降,并且基本保持每10 年下降10 個百分點的速度。
1.4.3. 農業從業人員持續下降
200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80萬人,其中,第一產業30654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的39.6%;第二產業21109萬人,占27.2%;第三產業25717萬人,占33.2%。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2542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數量14041萬人。農業從業人數穩步下降,但從業人數占比仍居三大產業之首,為我國解決就業問題做出突出貢獻。
1.5. 農業與經濟周期的關系
我國農業第一要務是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主要為老百姓提供糧食、農副產品等,產品類型屬于生活必需品。從農業增加值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相關性分析來看,兩者之間相關性較小,在1978年-1990年這一區間,農業增加值與GDP增長的相關系數為0.1611,說明存在較小的正相關關系;但在1990年-2008年這一區間,農業增加值與GDP增長之間相關系數僅為-0.0433,可見農業與經濟增長之間幾乎沒有相關性。農業并不會隨經濟周期的起落而相應變動,多年來農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增幅一直徘徊在3%-6%之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韓國私教火爆
- 下一篇:氟化工發展面臨的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