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金礦業污染對下游養殖深遠
2010/8/24 14:11: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紫金礦業污染對下游養殖深遠紫金礦業污水泄漏釀成重大污染,使福建上杭棉花灘庫區的水產養殖業遭受毀滅性打擊,含有劇毒的煉金污水甚至沿汀江、韓江侵入粵東地區,一時間令當地政府和民眾高度緊張。
這一事件更大標本意義在于,伴隨著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推進和欠發達地區后發優勢的不斷凸顯,相信像眼下正在為害上杭棉花灘水庫周遍養殖戶的廢水、廢渣,將越來越快地飄向更多的僻靜山村,工業社會的挑戰與困擾第一次如此接近農村腹地,農業生產的風險將越來越大。
紫金礦業污水泄漏事件不是特例,棉花灘庫區水產業也不會是最后的受害者,在工業和農業毗鄰而居的今天,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形成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紫金礦業污染事件向政府和社會拋出了一個沉重的問號。
“歡迎致電璜溪村,璜溪村是上杭縣最大的水產網箱養殖基地,電話正在接通中,請稍候……”這首手機彩鈴猶如一張地方名片,通過無線電波,向致電者展示當地的產業特色。實際上,水產網箱養殖不但是璜溪村的支柱產業,也是其所在鄉——下都鄉的驕傲。然而,在“紫金山礦業污水泄漏事件”后,汀江下游流域的大量網箱養殖魚中毒死亡,該產業正面臨滅頂之災。
養殖從水庫蓄水淹田開始
7月22日,邱文英的網箱中已空無一魚,水面上隨處可見被洪水沖爛的漁網和漁排架子,漁排也因此顯得顫顫巍巍,在上面行走不免要格外小心;靜靜的水面上漂浮著死魚腐爛后滲出的魚油,水下看不到一點生命的跡象,一臺半新的投料機默默地矗立在網箱一角,夕照下的漁排顯得愈發死寂。邱文英所在的豪康村正是此次水污染受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邱家的漁排就在村口的大橋附近,從村口碼頭坐柴油機船到漁排,只要幾分鐘時間。邱文英今年44歲,是上杭縣下都鄉豪康村人,從2002年開始在棉花灘庫區養魚,是村里最早開始養魚的農戶之一。起初,她只養些幾乎不需要投料的鳙魚,后來看到養魚效益不錯,又增加了草魚、魴魚、青魚等投料品種。污染前,她家的養殖面積已有1000多平方米,主要養殖草魚和鳙魚,平時漁排上的大小活計全靠她一人打理,吃住都在漁排上。
邱文英回憶,在棉花灘水庫建成之前,下都鄉的人以種植和養豬為生,每家都種些煙草、水稻、柚子等品種,不過,那時豪康村的人均耕地也只有8分,生活并不寬裕。后來,水庫建成后,原來的耕地和山林被淹,人均耕地減少到了5分,而邱所在的生產隊,人均耕地只有3分。耕地在減少,家庭的開支卻一年比一年大,生活的壓力讓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下海做漁民。
邱文英正是當地水產養殖戶的一個縮影。在下都鄉,目前從事網箱水產養殖的村民,大多是曾經以種田為生的棉花灘庫區移民,養殖戶群體年齡偏大,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年紀最輕的也都在35歲左右。他們大多是半路出家,之前多是地地道道的山民,有些是返鄉的農民工。
上杭縣屬典型的山區地形,大致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內以汀江水系為主,自北而南貫穿全縣。境內下都鄉、中都鄉正是沿著汀江流域發展起來的主要水產網箱養殖基地,庫區內普遍養殖四大家魚和少量桂花魚、中華光倒刺耙和魴魚等淡水品種,成品魚主要銷往本地農貿市場、漳州、泉州、廈門和珠三角地區,由于水庫水質好、水面寬、水流急,商品魚質量上乘,在市場上口碑很好。
自本世紀初棉花灘水庫建成蓄水以來,從2002年開始,就有部分當地村民開始發展水庫網箱養魚,經過七八年的發展,現已成為當地的重要支柱產業。尤其是在下都鄉的璜溪村、豪康村、新寨村、五豐村和三益村,這5個依靠地理優勢發展起來的漁業專業村,已形成覆蓋200多戶養殖戶、水產網箱養殖面積超13萬平方米、年產水產品6000多噸的大型水產養殖產業群。
水污染后,養殖戶生計成問題
紫金礦業水污染事件發生近一個月以來,邱文英顯得很“清閑”。經過政府部門對毒死魚的統一處理,網箱中已空無一魚,無活可干的她,只好從漁排搬回村里居住。由于常年在漁排上忙碌慣了,上岸半個多月來,邱文英仍舊沒有習慣無所事事的岸上生活,常常坐在一處獨自發愣,時間也變得凝固起來。
據了解,紫金礦業含超標銅離子的污水順流直下,不但污染了下都鄉和中都鄉的水產養殖網箱,也同時對處于下游的永定縣峰市鄉、仙師鄉和洪山鄉的網箱養殖造成影響。據民間初步統計,下都鄉和洪山鄉毒魚、死魚的重量均超過500萬斤,峰市鄉超過2000萬斤,污染所造成的損失由紫金礦業買單,目前先由政府部門統一稱量墊付。民間消息稱,為避免重金屬二次污染,政府部門曾要求庫區內5年禁養,并鼓勵養殖戶轉產。
據媒體報道,7月11日起,受到污染的汀江流域水質已恢復達標。事故發生后,盡管汀江流域水質銅濃度明顯升高,但仍然低于1.0mg/L,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Ⅲ類水質對銅濃度的要求。然而,出于某些方面的考慮,上杭縣有關政府部門至今仍未向外透露何時可以恢復養殖。
“不養魚的話,生活都成問題”,邱文英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已經出外做學徒,另一個準備下半年上高三,上面還有兩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要贍養,目前整個家庭的經濟負擔都壓在她身上,每個月的家庭開支至少要1000多元,“單是在讀這個兒子的開支,每個月就要500多元”,如果不能繼續養魚的話,連兒子讀書都供不起。而在紫金礦業污水泄漏前,邱家每年均可獲利10萬元以上,養殖收益占家庭總收入的90%以上,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事實上,網箱養魚也是當地富余勞動力實現增收的重要手段。在水庫建設之前,當地農民主要靠種田、種煙、種果樹和外出打工為生,日子過得馬馬虎虎。水庫建成后,從2002年開始,當地就有不少村民加入網箱養魚的行列,特別是2007年,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水庫網箱養殖發展空前壯大,養殖戶增收明顯,不少人在村里建起了小樓房。而如今一場突如其來的污染事件,當地政府和農民共同編制的增收愿景面臨破裂。目前在當地,與邱文英有類似狀況的養殖戶不在少數。除了養魚外,他們大多沒有第二副業,如果離開養魚,生活將陷入困境。
養殖產業鏈受重創
這些天,丘吉華時刻關注紫金礦業對農戶的理賠情況。有事沒事,他都愿到養殖戶家坐坐,拉拉家常,也順道了解信息。
丘是下都鄉一家飼料廠老板,他的飼料廠原先只生產銷售畜禽飼料,后來他瞅準當地水產網箱養殖迅猛發展的時機,在2008年開始增加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水產飼料。之所以關注養戶的賠償情況,是因為他在當地有400多萬元的飼料欠款未收回。
雖然進軍水產飼料才一年多,但丘的飼料廠已成功取代其他飼料廠家,在當地獲得最大的市場銷售份額,去年,僅在下都鄉水產飼料的銷售量就達7000多噸,占下都鄉飼料銷售總量的60%以上。
為了順利回款,丘吉華還購買了3臺魚車,兼營成魚收購,每天收魚15000斤左右。然而,按照行業慣例,飼料廠對養殖戶都有一定程度的支持,一年多下來,丘吉華的賬目上也就多了400多萬元的飼料欠款。
一直以來,丘對欠款的回收并不是太擔心,因為將來與養殖戶合作的時間還很長,況且大多養殖戶都是盈利的,收回欠款只是早晚的事。但是,在污染事件發生后,丘開始有點擔心回款的問題了。現在,他經常到養殖戶家里坐坐,互相交個底,能收回多少是多少,到目前為止,已經收回一半欠款。
“紫金礦水污染,不但對養殖有影響,對飼料廠的打擊也很大。”丘表示,從7月初政府統一清理網箱開始,他就沒賣過一包飼料,到現在倉庫里還積壓著100多噸飼料,由于缺乏外地銷路,加上保質期有限,這批飼料只能等著發霉。“水產飼料生產線也停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可以復產。”
據了解,在當地從事飼料生產或銷售的企業或個人,都有類似丘吉華的遭遇。零星分布在縣城和鄉間的飼料經銷店,生意十分慘淡,在永定縣洪山鄉,一家飼料店剛開業3天就結業了。同樣,漁具漁藥店的日子也一樣不好過,上杭縣汽車站旁的一家漁藥店的老板告訴記者,自從污染后,店里幾乎沒有生意,未開封的漁藥全部退回了藥廠,店鋪開門時間也推遲到了早上10點以后,而往年這個時候,正是漁藥銷售旺季。
事實上,上杭并不是傳統的水產養殖大縣,產業規模較小、產業化程度也不高。當地僅有兩家本土水產飼料廠(兼產畜禽飼料),主要在本地銷售,而在當地參與水產飼料市場爭奪的飼料廠家也就5家左右,全縣水產飼料年銷售量在2萬噸左右,其中下都鄉約占1.2萬噸。此外,全縣僅有3家漁藥漁具店。另據該縣畜牧獸醫水產局數據統計,2009年,該縣水產養殖水面約4.8萬畝,其中池塘6300畝,水庫4.2萬畝,水產品產量約1.1萬噸,漁業產值1.5億元,漁業產值僅占全縣農業產值的5%。據估計,經過這次污染事件,上杭的水產養殖面積將減少一半,毗鄰上杭的永定縣水產養殖面積略多,經過這次事件后,也將減少近一半。
盡管水產業并非上杭縣支柱產業,但是對于當地從業者而言,此次水污染事件對行業的打擊卻是致命的,剛剛發展起來的產業有可能因此走向消亡,一切都有可能被打回原形。
有業內人士分析,到目前為止,“水庫還能不能養魚、何時可以恢復養魚”仍舊是個未知數,即使以后能夠繼續養魚,經過此次污染事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水庫魚的品牌,一些外地魚販已經開始對汀江魚挑肥揀瘦了,在這樣的局面下,未來價格有可能被壓低也是可以預見的,屆時養殖產業鏈的利潤將被削薄。
梅州魚價或將走高
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走訪梅州了解到,由于梅州的水產養殖以山塘水庫居多,其水源并不源于汀江,而沿江流域的池塘網箱很少,因此業內人士分析,這次污染事件沒有對梅州的水產養殖安全構成威脅,反而有利于梅州的草魚價格,但不利于魚苗銷售。
梅州市梅縣丙村的養殖大戶廖佛生告訴記者,他有4個水庫,共4000多畝,但水庫所在地與汀江相距尚有100多公里,其水源河流與汀江毫無交織,紫金礦業排放的污水,根本不會影響水庫水源的質量。當地的飼料經銷商溫小明亦表示,梅州的水產養殖以水庫山塘為主,分布十分分散,整個梅州均有分布。他說,這些水庫山塘的水源并非源自汀江,所以污水不會威脅梅州的水產養殖安全。
據了解,梅州位于廣東東北部分,是典型的內陸山區市,境內江河溪流縱橫交錯,雨量充沛,工業污染少,水質良好,水源充足。2003年以來,全市水產養殖面積基本穩定在22萬畝左右,其中主要是水庫與山塘。2006年全市水產養殖總量77933噸,其中魚類占98.5%,90%為四大家魚,羅非魚占5.7%,水產養殖最大的品種是草魚,2006年草魚產量4萬多噸。漁業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5.8%。
南方農村報記者從梅州市區前往大埔縣的青溪水庫,汽車是順著汀江的下游支流——韓江而走,但一路上記者發現沿江并沒有網箱與池塘。同車的一位當地師傅表示,韓江沿岸很少有人養殖水產品。
在汀江上游,與梅州最為相鄰的水庫是福建境內的棉花灘水庫。據媒體報道,因受污嚴重,棉花灘水庫已被禁漁5年。廖佛生表示,棉花灘的水庫面積為70多萬畝,按銷往該處的飼料量推算,棉花灘水庫的草魚年產量高達1.2億斤。他告訴記者,棉花灘的草魚除了在福建境內銷售,主要銷往汀江下游的潮汕一帶,因禁漁而產生的1.2億斤草魚市場缺口,可能會拉高周邊地區的草魚價格,對梅州養戶有利。
他說,梅州水質好,養殖出來的草魚土腥味少,肉質好,同等規格的草魚售價比其他地方的都高0.2-0.5元/斤。受污染事件影響,市場上對高品質、安全的草魚需求量會更大,有利于梅州草魚銷售。
青溪水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網箱養戶表示,目前青溪水庫內的魚并未出現死亡,也沒有任何相關部門說要實行禁漁。他說,現在魚價好,他打算待過一兩個月后將重新投苗養殖,并擴大養殖量。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該次污染事件對梅州的草魚苗銷售不利。他說,梅州的草魚苗主要銷往棉花灘水庫。他表示,棉花灘的草魚苗一年的需求量大約為800萬斤,如果禁漁5年,當地草魚苗失去主要的銷售市場,這有可能導致梅州草魚苗的價格出現下跌。他還指出,即使棉花灘水庫不禁漁,但在銷售流通過程中始終無法擺脫“源于污染水庫”的陰影,銷售價格定會被流通商壓價,養戶的養殖積極性不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國家林業局叫停動物展演
- 下一篇:養豬業利潤環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