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10年中國縫機業發展趨勢
2010/12/21 21:45: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未來10年中國縫機業發展趨勢面對起始于2008年初的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重創,這讓人想起了十多年前。
20世紀90年代初,服裝成衣化生產的普及使得國產工業縫紉機一時間供不應求。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市場的逐漸開放,外資企業紛紛涌入國門。面對技術領先、理念先進的國外縫制設備品牌競爭,基礎薄弱的中國縫制機械企業進入了一個長達五、六年的調整期。一時間,企業艱難前行,但卻讓整個行業完成了一個體制改革、結構調整、技術積累、品牌積淀的蓄勢過程。
正是有了這樣的積累,當我國加入WTO后,以紡織服裝為首的輕紡產品出口能量大量釋放時,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抓住了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產品方面,很多國產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以工業縫紉機為代表的縫制設備全面實現了機電一體化,其性能、質量讓10年前產品的簡單結構和粗糙技術難其項背;在產品品種方面,國產設備也與國外品牌產品縮短了差距,開袋機、貼袋機、門襟機這樣的自動化縫制單元都可以實現在國內自主研發和生產。
此外,產品完全實現高速化。高速化主要體現技術的進步,縫紉機轉速每提高1000轉,對機器結構、零部件精度、裝配的要求都要提高很多,不是簡單的算數量級的提升。
產品性能有了顯著的提升,而企業和品牌發展也獲得了質的飛躍。國有企業完成改革,民營企業實現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建立起現代化企業制度,“上工”、“標準”、“中捷”、“杰克”等品牌在海外市場開始與國際品牌直面競爭……
可以說,剛剛過去的這個10年是中國縫制機械在產品結構、質量、品牌及技術上都得到了長足發展的10年,可謂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黃金10年。工業用縫紉機:做大做強或做專做精,是中國縫企未來方向。
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正是在一輪輪的危機中,通過創新、升級達到一個新高度,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積蓄力量。所以,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此時面臨的危機就像10年前一樣,得到歷練的國內縫機企業將發展得更加成熟。
當然,行業發展并不是簡單的重復,經過了最近10年的積累和發展,中國縫機業已經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如今,業內已達成高度共識,過去那種靠量的擴張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將不可持續,下一步的發展一定是走“技術+品牌”這樣的道路。 可以看到,雖然經歷了近一兩年的行業調整,但很多有遠見、對行業發展有堅定信心的企業將其視為化危為機的機遇,在技術創新的投入上并沒有放慢步伐,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都投入很大力量著重提高有自主創新產品的研發。
未來10年中國縫機業一定會出現一批能瞄準世界先進水平,直面國際競爭對手,進入國際前列的公司。而大多數中小企業則實現轉型,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某一類的專用設備上做專、做精、做深,擁有良好的贏利空間。
理性、務實地規劃未來的發展,或做大做強,或做專做精,這是中國縫機企業未來的方向。而企業重組、資源整合則是與之伴隨的一個發展趨勢。
如今,我們的企業從生產能力到資本的積累雖有一定的基礎,但跟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通過收購國外品牌、購買技術來彌補自身在技術和品牌上的不足,以此增加在市場競爭力的好戲將會在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身上上演。
另外一點,面對國內企業間資源浪費、重復競爭嚴重,花大量財力人力研制同樣產品的情況下,每家企業既不能實現技術提升,又不能保證利潤空間。對此,企業之間重組聯合、互相參股、共同營銷、開發的意識已經趨于明朗。目前雖然還處在試探嘗試階段,但只要企業家有這樣的一種共識,終將會有結果。
對于新10年的中國縫機業來說,不僅要進入世界領先水平,而且要在對國外企業的競爭中占據明顯優勢,并引領這個行業發展。同時,伴隨中國服裝品牌快速成長與提升,優秀的國產設備將成為其必要不可少的有力支撐。這是未來10年行業發展的遠景藍圖,也是我們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