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中國挖掘機市場或呈產能過剩局面
2011/2/14 11:51: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1年中國挖掘機市場或呈產能過剩局面2011年,我國挖掘機銷量將達到16萬臺以上,同比增幅達60%左右。挖掘機的市場需求與國家的固定資產投資息息相關。不可否認,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中、西部開發進程的提速,挖掘機行業在“十二五”期間仍會有較好的市場潛力,但風險往往與機遇同行。可預計2015年,我國挖掘機銷量將達到36萬臺左右,這本身就是一個令人將信將疑的數字。而另據預測,到2014年,我國國內挖掘機產能將達到42.5萬臺,考慮到進口產品等帶來的不可忽視的市場容量,國內挖掘機市場的產能過剩問題將異常突出。
本土品牌中,三一重工計劃在2011年挖掘機產、銷量達到2.5萬臺;徐工機械的2011年挖掘機銷量目標是達到1萬臺;柳工的目標是到2015年達3萬臺的銷量;廈工則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擬實施年產挖掘機1.2萬臺的投資項目;廣西玉柴與四川邦立在瀘州進行大中型挖掘機的項目投資,總規模達20億元,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產5000臺大、中型挖掘機的生產能力。在二、三線品牌中,各品牌的投資力度也不可小覷。熔盛重工在安徽投資34億元,開建產能為3萬臺挖掘機和400臺旋挖鉆機的項目;五糧液集團下屬普什重機也已經投資超過4億元,生產中、小型挖掘機,項目全面達產后年生產能力達1萬臺……
中國經濟作為一個具有較重計劃經濟印跡的趕超型經濟體,整個產能周期的波動本身缺少規律,從產能短缺到產能過剩的迅速轉變往往令生產廠商摸不清頭緒。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又面臨諸多問題,金融危機促使我國政府實施的寬松政策,使經濟繁榮的表象與結構性矛盾之間的背離漸行漸遠,不排除通貨膨脹會導致緊縮政策急剎車的可能。
21世紀初,中國裝載機行業曾上演過市場高速增長與行業平均利潤率持續下滑的悲壯一幕。為了避免歷史的重現,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各企業必須要以警覺的態度面對挖掘機技術改造的擴張。同時要認真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提升核心技術能力和產品穩定性,改變關鍵配件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通過資本輸出、產品輸出,以及技術與人才的引進來加快國際化進程;通過設計的模塊化、標準化及精益生產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大力開展二手設備、租賃、配件銷售、VIP增值服務等后市場業務;嚴格控制信用風險,控制分期、按揭等付款方式在銷售中的占比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