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中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產能繼續增加
2011/3/10 14:46:5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0年中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產能繼續增加根據23家企業的統計:2010年中國鈦錠的產能達到89200噸,其中寶鈦股份的產能為25000噸,占全國的28.0%;與2009年相比,增加了7.6%。
海綿鈦同比增長41.6%
2010年,中國有14家企業生產了海綿鈦共生產海綿鈦57770噸,同比增加了41.6%,比以前產量最高的2008年,增加了16.4%。遵義鈦廠的產量達到14248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4.7%。業內前7家企業的產量均在3000噸以上,占全國總產量的90%,海綿鈦的生產有逐漸向較大企業集中的趨勢。
鈦錠同比增長12.4%鈦粉同比增長36.6%
根據23家企業的統計,2010年中國共生產鈦錠46262噸,同比增加12.4%。其中寶鈦股份生產鈦錠20000噸,占全國產量的43.2%;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控股的西部材料和西部超導公司分別生產了2376噸和2000噸,合計4376噸,占全國總產量的9.5%。
根據5家企業的統計,2010年中國鈦粉生產量1713噸,同比增長36.6%。
鈦加工材同比增長53.5%
根據33家企業的統計,2010年中國共生產鈦加工材38323噸,同比增長53.5%,比以往產量最高的2008年增長38.2%。
2010年寶鈦集團的產量達到13010噸,同比增長39.2%,占全國總產量的33.9%。上海寶鋼特鋼鈦加工材的產量也改變低位徘徊的局面,達到1934噸。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控股的西部材料和西部超導公司分別生產了2746噸和1267噸鈦材,合計共生產鈦材4013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0.5%。
從分類統計看,除其他項外,其余項鈦材產品均有大幅度上升,其中板材上升幅度最大,達到74.5%。
鈦設備制造同比增長39.8%
根據11家企業的統計,2010年中國主要鈦設備生產企業的產值達148992.7萬元,同比增長39.8%;用鈦量4738.9噸,同比上升40.7%;設備臺數為1991臺,同比上升24.8%。
鈦制品呈現進出口兩旺的狀況
2010年,中國進口海綿鈦3370.581噸,出口3554.38噸,凈出口183.799噸;中國進口鈦加工材6133.515噸,出口7551.3噸,凈出口1417.785噸;海綿鈦和鈦加工材一舉扭轉了2009年雙雙凈進口的局面。但從過程來看,2010年上半年,海綿鈦仍呈凈進口狀況,而下半年進口下降,出口增加,得以實現了全年凈出口狀態;加工材則全年呈現進出口兩旺的狀況。
我國進口鈦加工材的主要品種仍是鈦焊管和鈦薄板。
從進出口數據來看,2010年下半年,國外對海綿鈦的需求開始增加,這說明國外對鈦制品的需求開始復蘇。
中國鈦工業呈現明顯的回升態勢
2010年,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下,中國經濟繼續得到快速、健康發展,國際航空業也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呈現回升的態勢,在這兩大因素的作用下,中國鈦工業呈現明顯的回升狀態。
與2009年相比,海綿鈦的進口稍有下降7.0%,而出口則大幅增加了7.1倍,達到3554.38噸,全年實現凈出口183.799噸;鈦加工材則繼續保持高的進口量6133.515噸和高的出口量7551.3噸,全年實現凈出口1417.785噸;2010年,中國鈦工業一舉扭轉了2009年海綿鈦和鈦加工材雙雙凈進口的局面。但是,從進口的主要產品來看,中國鈦薄板和鈦焊管的生產能力仍不足,仍需較大量地進口。
2010年,中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價格緩慢回升,海綿鈦從年初的5.8萬元/噸,上漲到年底的6.5萬元/噸,漲幅為12.1%。鈦加工材噸A2級厚3.0mm標準板從10萬元/噸上漲到11.5萬元/噸,漲幅為15.0%。但是,考慮到原料高鈦渣、四氯化鈦和金屬鎂等和能源如電力等價格的上升,鈦制品的價格仍處在成本線附近,中國鈦企業的經營利潤率不高。
市場需求大幅增長
在國家刺激內需宏觀政策的拉動下,2010年,中國化工、航空航天、冶金、真空制鹽等行業用鈦有大幅增長,從而使中國鈦制品的銷售量達到創紀錄的35636噸。特別是化工用鈦量已近2萬噸,成為中國用鈦的絕對第一大領域。國際航空市場的復蘇,也給鈦市場注入了利好因素。
另一方面,中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產能在慣性的作用下,仍在不斷上升,其中海綿鈦的產能已突破10萬噸,達到103500噸。因此,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上升緩慢。今后幾年恐仍呈這種狀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1年全球鋼鐵行業發展趨勢
- 下一篇:化工原料:環己酮產銷形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