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量值齊跌,我國化肥業潛在問題亟需解決
2011/3/23 17:58:0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出口量值齊跌,我國化肥業潛在問題亟需解決其出口主要特點如下:
一、月度出口環比大幅下降。春耕即將開始,國內化肥使用處于高峰,為保障國內化肥供應,我國在化肥使用旺季對化肥出口實行征稅。從出口數據顯示,2011年1月,廣東省出口化肥2.9萬噸,同比下降4.7%,環比大幅下降72.5%(下圖)。季節稅調節作用明顯。
二、外商投資企業主導出口。今年1月,廣東省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化肥2.4萬噸,下降9.5%,占同期廣東省化肥出口總量(下同)的83.7%。同期,私營企業出口0.5萬噸,增長53.3%,占16.3%。
三、主要為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出口,一般貿易快速增長。今年1月,廣東省以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方式出口化肥2.3萬噸,下降12.6%,占80%。同期,一般貿易出口0.6萬噸,增長48.9%,占20%。
四、主要對東盟出口。今年1月,廣東省對東盟出口化肥2.4萬噸,增長0.5%,占85%;其中,對印度尼西亞出口1.5萬噸,大幅增長4.7倍,對越南出口0.6噸,暴增11.1倍。
五、氯化鉀為第一出口品種,出口均價小幅增長。今年1月,廣東省化肥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344.1美元。在各化肥品種中,氯化鉀出口1.9萬噸,下降2.3%,占65%;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375美元,增長3.4%。
今年1月,廣東省化肥出口量下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是季節稅調整對化肥出口產生抑制作用。為穩定農業生產和農資價格,國家在使用化肥旺季實行出口高稅率、淡季低稅率的季節稅政策,旨在抑制近期化肥出口,保障國內化肥市場供應,穩定化肥市場價格,為來年春耕化肥需求高峰做好儲備工作。按照新政的規定:其中,尿素:淡季為7-10月,其余為旺季;旺季稅率110%,淡季稅率7%,基準價格2100元/噸。磷銨:淡季為6-9月,其余為旺季;旺季稅率110%,淡季稅率7%,二銨基準價格3400元/噸,一銨基準價格2900元/噸。此舉一定程度上抑制化肥出口,達到穩定國內化肥市場供應和市場價格,抑制了當前農產品價格過快上漲勢頭,且有助于保障國內春耕化肥用量。
二是國內尿素供給的減少使得國內尿素庫存處于低位。2010年,國內尿素減產432.8萬噸,全年共出口尿素702.5萬噸,同比增長107.9%,這一增一減,相當于國內尿素供應量減少約800萬噸,而且減少的800萬噸全部集中在2010年8月份以后。這意味著今年春耕期間,全社會承接上年度余存尿素量將減少約600萬噸。同時,由于2010年尿素市場價格波動劇烈,下游經銷商備貨熱情不高,市場調查顯示,大部分批發商的庫存量維持在去年的50%,有的甚至僅有去年庫存量的10%。淡儲需求相對不足,且節后部分區域已經開始用肥,供應存在明顯短缺,直接導致1月化肥出口量減少。
我國化肥出口企業面臨主要問題:
一、行業生產成本不斷提升。目前國內無煙塊煤到廠價普遍在每噸1600-1700元,“煤頭”尿素企業生產成本普遍超過1900元。此外,2010年5、6月份國家分別上調了天然氣管輸費和工業用天然氣價格,“氣頭”尿素企業每噸生產成本上漲240-280元。雖然在庫存低、成本高等因素影響下,2010年11月中旬華北、華東等地區尿素出廠價升至每噸2000元的年內高點,但因年底執行新出口關稅政策,以及多數關停企業已恢復正常生產,市場供需緩和導致尿素出廠報價在短短3周內每噸下跌了150元,目前國內小顆粒尿素價格約為每噸1850元,接近于企業生產成本線。
二、國際化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根據《2011年關稅實施方案》,2011年我國氮、磷肥淡季出口關稅期均縮短至4個月,且尿素出口基準價下調至每噸2100元,而磷酸二銨下調至每噸3400元,意在減少對化肥出口的管制和減低企業出口成本。但是,根據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預計,2010-2014年全球尿素整體供給過剩,其中2010年過剩量約為500萬噸,至2014年將達1900萬噸,全球供給過剩使我化肥出口面臨國家激烈的競爭。此外,鉀肥壟斷趨勢沒有改變,我國緊缺的化肥進口時依然受制于人:雖然必和必拓已宣布放棄收購加拿大鉀肥公司,但鉀肥資源進一步集中的趨勢沒有改變。2010年12月初,德國鉀鹽公司和加拿大第一鉀肥公司簽署收購協議;12月20日,俄羅斯兩大鉀肥生產商合并,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鉀肥生產商,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17%。隨著國際市場供應偏緊以及供應更為集中,我國鉀肥進口合同談判的難度不斷增加。
三、“十二五”規劃對節能減排提出新要求,中小企業面臨重新洗牌。2011年節能減排的任務將更加艱巨,與“十一五”相比,還要增加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等約束性的控制指標。“十二五”化肥發展思路是控制新建項目,開發肥料新品種。氮肥基本不上新項目,采取產能置換原則控制產能增長;磷肥3-5年不再新批準項目建設。前幾年持續的投資熱潮導致化肥產能嚴重供過于求,從而使近年來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未來五年,為落實節能減排任務,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大量消耗資源的化肥產能將逐步退出化肥市場,眾多中小化肥廠、特別是小氮肥廠將面臨重新洗牌,部分得不到政策支持的企業將面臨關停并轉的選擇[7]。
為此建議:一是制定出化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化肥行業內部整合,避免國內化肥產能的盲目性擴張;二是鼓勵企業技術創新,促使企業生產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新要求;三是采取鼓勵和補貼措施,正確引導企業生產和庫存,保證國內供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生物制藥“十二五”年均增速或達27%
- 下一篇:水污染影響日本飲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