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制藥“十二五”年均增速或達27%
2011/3/23 17:39:0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生物制藥“十二五”年均增速或達27%目前,以疫苗為代表的一批生物制品企業已經出現在證券市場上,但整個產業仍然方興未艾,更多的應用領域等待被開發。據了解,一批國內制藥企業正厲兵秣馬大舉進軍該領域,以圖搶占先機。
產業大市未至
“生物制藥市場正處于啟動階段。”哈藥集團總經理姜林奎近日表示,“生物制藥行業大市還沒到,尤其是在國內,研發投入晚,市場開發和啟動處于初期階段,科研院所投入較多,大企業的市場支撐做得還不夠,臨床做得也還不夠,只有市場啟動才能帶動產能啟動,才能使研發成果更快地實現產業化。”
據姜林奎介紹,哈藥集團對于生物制藥研發早已做過較大投入,而下一步投入還將更大。“我們制定了非常明晰的策略,‘十一五’期間技術投入接近3億元,建立了國家生物工程產業基地。”姜林奎說,“二期工作已經展開,計劃投資額達4.5億元。”
據了解,哈藥集團已經投產的生物制藥業務的收益率非常高,據姜林奎透露,該板塊業務利潤正以100%的速度在增長。
醫用前景巨大
生物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前景巨大。與傳統的化學制藥相比,生物制藥研究開發效率高,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而且生產過程中對環境污染較小。
目前,生物制品行業有33家上市公司,主要是生物制藥、血液制品及生物試劑類公司。
醫藥行業作為非周期性行業,近年表現出高速增長的勢頭。自2005年以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速,其中生物制品細分行業保持了近27.31%的年均增長率,在2010年前11個月,醫藥行業中生物、生化制品累計同比增長30.55%,僅次于獸用藥的增長,遠高于醫藥制藥業的營業收入的增長。
400億元資金支持生物制藥
此外,生物制藥行業受藥品限價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我國醫改多次對藥價進行調整,但主要針對化學制劑、化學類藥品的價格調整,對醫藥行業中生物制藥細分行業的毛利率影響有限,生物、生化類醫藥毛利率一直維持30%左右。此外,化藥和中藥面臨原料藥材料、中藥飲片等成本上漲壓力,而生物制藥依靠基因工程、酶、多肽等,成本上漲壓力小。此外,藥譜廣、抗藥性差、副作用小的生物制品行業更受投資者青睞。
目前,生物制品行業占我國醫藥行業的比重仍比較低,為整個醫藥行業總收入的10.45%,按國際成熟市場占整個行業20%的比重標準,該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業內人士預計,生物制藥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繼續高速地增長,國家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入400億元專項資金扶持生物制藥行業,行業年均增速有望達到27%。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制品行業中,增速快、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巨大而且增長穩定的是疫苗行業。目前,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國,但我國疫苗2008年的年收入占醫藥行業總收入比例尚不足0.73%,這意味著疫苗產業未來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特別是新型疫苗。
業內人士認為,那些構建良好的生物技術研究平臺,具有自主研究開發能力,開發生產的產品符合疾病譜變化趨勢、應用空間大、產品毛利率高、技術壁壘高,未來幾年有新產品儲備、成長性良好的企業,在“十二五”期間將獲得飛速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