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的羊絨工業競爭激烈 產品供大于求
2012/2/6 17:33:0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的羊絨工業競爭激烈 產品供大于求羊絨制品被譽為高端消費品中的“軟黃金”,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尤其是白領人士的青睞。但從近幾年的監督抽查結果看,我國的羊絨制品總是不盡如人意,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上述一些質量問題。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到羊絨產品的質量?中國羊絨產業發展情況到底如何? 怎樣提高我國的羊絨制品質量?記者走訪一些業內人士,他們的看法是:原料質量下降、產品大路貨較多、產業集中度低,是制約羊絨產業發展的三大因素。
原料之憂:羊絨從細白漸變粗黑
無論哪種產品,原料的好壞會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的優劣。近年來羊絨產業的上游原料——羊絨質量的總體下降對羊絨制品質量帶來了潛在危險,最突出的表現是原絨纖維細度明顯變粗,白度下降。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部講師胡士杰是最早關注羊絨質量的研究者之一。在他看來,我國羊絨業的資源優勢和加工優勢是目前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難以比擬和取代的。在加入WTO 之后,我國羊絨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目前,世界羊絨年產量約為1.4 萬~1.5 萬噸,而中國羊絨年產量就占1 萬噸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羊絨資源大國。但隨著近年來羊絨上游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羊絨原料質量出現下降趨勢。羊絨纖維變粗,白度下降,主因就是在山羊絨改良過程中,部分地區以盲目追求產量增長為目標造成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目前一些以家庭為單位的農牧民養殖山羊,其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偏低低;加之受市場、政策等因素影響,波動較大,因而也會帶來一些質量問題。
另外,近年來“ 山羊圈養”等環保政策對于羊絨的產量、質量、成本等也有較大影響。據內蒙古養殖戶姜華成介紹,由于山羊對于植被的破壞比較嚴重,近年來政府采取的退牧還草、山羊圈養等政策雖然有利于保護植被,但卻導致了羊絨質量的下降和價格的上漲,不利于行業整體向更高目標邁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國產的優質無毛絨大量出口,致使國內生產企業缺乏優質資源。”中國進出口商會羊絨分會工程師董進軍認為,羊絨業是一個資源依托型產業,原料的有限性極大地制約著產業的發展,特別是一些規模小的企業,為求得生存或獲取高額利潤,采取降低原料標準,以次充好,減少成本的做法,就不難理解了。因此,重視絨山羊基地建設,調動農牧民飼養山羊的積極性,鼓勵培育優良細絨山羊品種,推廣標準養殖技術,采取對優質無毛絨出口征收出口關稅,制定鼓勵對羊絨制品深加工后再出口等政策,就能避免盲目追求高產而帶來山羊絨纖維變粗的風險,不斷提高原料的產量和品質。
產品之憂:“大路貨”較多
同其他一些國產產品一樣,中國是羊絨制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消費第一大國,但不是強國。主要表現是同質化現象十分普遍,以“大路貨”為主,精品不多,差異化不足,缺乏獨特的個性化賣點。
“ 大路貨”表現之一,大眾化企業較多,成氣候的企業較少。內蒙古大學MBA 教育中心研究人員溫淵介紹,中國目前有羊絨企業近3000 余家,并且每年都有一批企業投入到羊絨行業中;國外的一些企業也在伺機通過收購或兼并等方式進入中國羊絨市場。但中國這3000 余家企業卻大都名氣平平,真正知名的屈指可數。總體說來,我國的羊絨工業競爭激烈,產品供大于求。
“ 大路貨” 表現之二, 品牌知名度低,沒有自己的終端營銷渠道,大部分利潤被國外的經銷商賺取。比如羊絨衫, 雖然近幾年我國年產量都在2000萬件以上, 年出口均在1000 萬件左右,但這些產品大都是依靠“低成本擴張的同質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意大利、英格蘭不產羊絨,卻擁有世界羊絨頂級品牌。我國羊絨行業雖然有幾個品牌“走出去”了,但與國外同類企業相比,產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影響力卻不可同日而語。
“要改變‘大路貨’形象,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品牌創新、營銷創新等在內的全面創新。”溫淵認為,我國羊絨業經過30 多年的數量型增長,當行業步入成熟期后,這種量的增長必然受到資源有限性的制約。未來的行業分工將更加精細,專業化程度會越來越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產業鏈條之間的合作將取代內部的惡性競爭,品牌的較量必將淘汰價格大戰。2009 年7 月,國內羊絨業的領軍企業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購英國道森國際集團旗下鄧肯紗廠,利用國際知名企業的技術、市場開拓自主品牌,如今已成為中國羊絨企業全面創新,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質量內涵的“試金石”。
行業之憂:產業集中度低
如果說產品質量好壞影響的是一個企業的單方面收益,那么整個羊絨產業較低的集中度,影響的可能就是整個行業的質量低迷。2008 年,溫淵和同事合作,對中國羊絨產業整體狀況進行了調研,將其概括為“三低”。
首先是行業準入門檻低。主要表現是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產能過剩,拼搶原料和大范圍停產的現象時有出現;部分羊絨企業依靠模仿進行來料加工,質量低劣,造成有限的羊絨資源浪費。一些羊絨企業長期采取以量取勝、壓價競銷的低層次發展戰略,特別是一些羊絨企業多頭出口、多頭定價、相互壓價,甚至降低羊絨制品的含絨比例,以次充好參與市場競爭,嚴重損害了中國羊絨制品的聲譽,同時造成國內羊絨制品市場混亂。其次是整體競爭力低。由于地域分布較廣,資源爭奪激烈,導致目前近3000 家羊絨制品企業之間彼此合作較少。這種過于分散、集中度偏低的產業結構,致使企業不能共享資源,嚴重制約了中國羊絨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再次是行業組織聲音偏低。中國是世界羊絨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在世界羊絨市場中,中國的聲音卻很低,而且一些協會的管理面太寬,對整個羊絨行業規范與管理較為薄弱。
董進軍認為,要改變這種現象,行業整合是必然趨勢,集團化、集中化、集約化發展是必然方向。這種整合表現為兩個層次:一是企業行為,二是行業行為。在經歷了充分競爭之后,企業必然會主動走向聯合,通過兼并重組或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構建大型集團,實現資金、產能、技術、人力、客戶資源的互補共享,實現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生產,以完整的產業鏈整體參與市場競爭,目前這一趨勢已初現端倪。行業協會也將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董進軍強調,目前我國羊絨行業協會正處在整合階段,已成立的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絨毛專業委員會、中國進出口商會羊絨分會、中國羊絨企業聯合會和中國羊絨聯合銷售公司等行業組織,為規范中國羊絨產業發展,提升產品質量,促進企業抱團整體開拓國際市場盡了一份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我國石化2015年總產值增長到14萬億
- 下一篇:我國電力設備行業國際化戰略目標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