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年散裝水泥供應量突破10億噸大關
2012/3/21 10:35: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全年散裝水泥供應量突破10億噸大關散裝水泥供應量增長率高于水泥增長率;全國平均水泥散裝率首次達到50%以上;全國散裝水泥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
有關情況簡析如下:
一、主要經濟指標發展情況全國散裝水泥發展概況
2011年全國散裝水泥累計供應量為106753.95萬噸(其中:大中型水泥企業供應量為87626.43萬噸,占82.08%),年增長量16948.12萬噸,增長率為18.87%,增速雖比上年19.27%減緩了0.4個百分點,但增長量仍高出上年2426.17萬噸。
同期水泥年生產量為206180.3萬噸,同比增長了19489萬噸,增長率為10.44%,比上年增速14.66%減緩4.22個百分點,增長量比上年減少4376.01萬噸;散裝水泥增長速度快于水泥增長速度8.43個百分點;散裝水泥年增長量已接近水泥年增長量。
2011年全國平均水泥散裝率已達到51.78%,首次突破50%,比上年末48.10%提高了3.68個百分點。提高點是近三年來較高的一年。
水泥及散裝水泥出口量持續下降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水泥累計出口量為532.01萬噸,同比減少210.31萬噸,下降28.33%,其中散裝水泥出口量為425.46萬噸,同比減少166.08萬噸,下降28.08%。主要是山東省水泥出口量同比下降37.71%,散裝水泥出口同比下降36.46%,對全國的影響較大。
二、區域發展情況西部地區散裝水泥發展速度相對減緩
2011年西部地區散裝水泥供應量為24405.26萬噸,年增長量為4324.05萬噸,比上年增量減少1530.51萬噸;增長率為21.53%,比上年增長率40.99%減緩了19.46個百分點。主要是2009、2010兩年西部地區散裝水泥的發展速度加快(增長率分別為34.84%、40.99%),今年增速相對放緩。西部供應量占全國總量的比重略有提高,由上年的22.36%提高到22.86%。東、中部地區散裝水泥發展平穩,同比分別增長6761.11和5862.96萬噸,分別增長14.91%和24.05%。但東部地區所占比重則打破了長期占據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半壁江山的局勢,比重已由上年的50.5%縮小到48.81%,比重縮減了1.69個百分點,表明
東部和中、西部區域發展的差距在減小。東、中、西三部地區平均散裝率為61.32%、49.9%、40.27%,分別比上年提高4.83、4.79、1.93個百分點。東、中兩部區的散裝率提高點分別超過全國平均水泥散裝率提高點1.15、1.11個百分點。
全國六地區散裝水泥發展情況
全國六個地區中有三個地區同比增速下降,為:中南、西南、西北三區。其中西南、西北雖然繼續保持2位數的增長速度,但因兩區前兩年發展速度過快,相比今年同比增速下降幅度較大。從西南、西北散裝水泥同比增長量看:分別增長2254.74和1035.0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量減少899.16和457.16萬噸(主要是西南的四川省減少988.47萬噸、西北的陜西省減少384萬噸影響所致);從增長率看:分別增長23.28%和20.69%,增速比上年減緩25.02和21.82個百分點。此外中南地區散裝水泥同比增長量為4316.81萬噸,增長率為19.16%。雖增長率比上年減緩0.66個百分點,但增長量比上年多增589.81萬噸。
華東地區散裝水泥同比增長14.01%,增長率為六區最低,但增長量5312.01萬噸為六區之冠,占全國總增長量的31.34%。其中該區的安徽、浙江兩省的增長量均超過千萬噸,分別為1205.86和1062萬噸,合計量占該區增長量的42.71%。
2011年六地區散裝水泥量各占全國總量比重中,華東地區所占比重有所減小,由上年的42.23%,縮小為40.5%,縮減1.73個百分點。其余五個地區所占比重均略有提高,合計提高1.73個百分點。
六地區散裝水泥率提高點超過3個百分點的有四個地區,其中華北區和華東區各提高5.72及5.2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華北地區的5省區市中就有天津、河北、山西三省市的散裝水泥增長量高于水泥年增量;華東地區的江蘇、浙江、山東三省的散裝水泥增長量分別高出同省水泥增長量1675.46、215.66、476.56萬噸,對兩地區散裝率提高快的影響較大。
三、各省(區、市)發展情況
從排序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居首位的仍為江蘇省,年供應量達到11640.17萬噸,散裝水泥供應量排列第二的是浙江省,山東省由上年的全國第二位降到今年的第三。河南、廣東、河北、四川四省的供應量分別為6289.43、6257.86、6191.15、6140.57萬噸,數量相近,分別排在第四、五、六、七位。
散裝水泥同比增長量排在前四名的是河北、安徽、廣東、浙江四個省,增長量均超過了千萬噸,分別增長1595.2、1205.86、1193.86和1062.66萬噸,四個省增長量之和5051.58萬噸占全國增長總量的29.84%。
散裝水泥同比增長率排在首位的是山西省,增長率為63.26%,貴州58.93%繼續保持第二的位置,新疆、青海、河北位居全國第三、四、五位,分別增長36.45%、35.24%和34.71%。
2011年天津、上海、北京三個直轄市水泥散裝率仍維持高水平,位居前三,分別為96.58%、96.54%、93.88%。江蘇省水泥散裝率也已達到了78.12%,比上年提高9.66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6.34個百分點,在省級中(除直轄市外)排列全國第一,浙江省排列第二,散裝率為76.5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4.76個百分點,江、浙兩省已基本達到水泥散裝化水平。山東、安徽的散裝率也分表達到了61.36%和60.42%。
2011年全國有19個省市散裝率還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有17個省(區、市)的散裝率還未達到50%(其中有7個省散裝率低于40%)。
散裝率自比提高點排行第一的是上年排行第26位的山西省,自比提高13.67個百分點,排名二至八名的省是:江蘇、河北、江西、吉林、湖北、湖南、寧夏,分別提高9.66、7.82、7.79、6.36、6.04、5.43、5.11個百分點。這前八名省份的共同特點是:一是散裝水泥年增量均高于水泥年增量;二是散裝水泥年增長率大幅高于水泥增長率。
另外,全國水泥散裝率自比下降的省份有北京、河南、陜西三個省市,分別下降0.77、0.83、3.4個百分點。主要是這三個省市的散裝水泥年增長率低于水泥年增長率,導致水泥散裝率呈負增長。
四、對節能減排的綜合效益評估
2011年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為106753.95萬噸,據測算,可節約標準煤2452.78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072.8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377.2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0.85萬噸,實現綜合效益480.39億元。
2011年我國散裝水泥繼續實現了散裝水泥供應量、水泥散裝率雙增長。2012年散裝水泥作為重要建筑材料,市場需求仍將與國家經濟增長同步發展,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推動下,散裝水泥產業將繼續保持全面、協調、穩步發展的局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