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酒行業流通結構及未來市場形勢
2012/3/21 10:41:5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酒行業流通結構及未來市場形勢釋放國家指導信號
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推出,涉及了宏觀經濟運行的各個行業,而酒行業作為國家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在生產領域都有相應的規劃,流通行業制定“十二五”規劃意見尚屬首次,《指導意見》的出臺,正是商務部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和框架下,制定的指導行業發展的規劃與指導意見。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劉員告訴《華夏酒報》記者,《指導意見》對行業發展具有建設性意義,反映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提出“十二五”期間流通行業的目標、任務。酒類流通企業要根據《指導意見》,調整好企業的發展方向,而各級酒類流通主管部門也了解了下一步流通行業工作的要求,能夠有效加強行業管理,促進流通行業快速發展。
記者看到,《指導意見》中著重指出,未來酒類流通執法進一步加強,力爭“十二五”期末酒類經營者備案登記率達到90%以上,流通主渠道得到有效監管,銷售假冒偽劣酒類商品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市場秩序更加規范。
“《指導意見》的出臺是一種信號,說明商務部等主管部門對流通行業的高度重視,預計將推進酒類立法等流通行業管理的重要工作。”劉員說。
目標優化行業結構
當前,酒類流通渠道層級過高,渠道區域性明顯,行業結構相對分散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酒類價格較高,不利于監管。
桐楓煙酒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苗紅表示,當前酒類流通行業結構呈葫蘆形,規模企業整體占比偏小,行業集中度低,企業分布分散,直接后果是經營不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眾的信任,急需優化行業結構。
隨著華澤、白山方大等一批知名流通企業的做大做強和桐楓煙酒等全國性連鎖店的擴張,一批優秀的流通企業崛起,企業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以前瞻性的眼光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為中小企業樹立了成功的典范,酒類流通業正在迎來行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劉員認為,中小企業尤其是個體企業過多,不利于行業升級,而大企業要從企業管理、組織、技術等方面起到帶頭作用。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流通業已經出現整合趨勢,“十二五”期間大經銷商將逐漸突破區域性走向全國,流通行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但對于這種自發性的行業結構優化,業內人士認為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
劉員表示,酒類流通行業“十二五”期間內部進行整合已成為重要趨勢,但由于行業的發展現狀,不會出現大范圍的整合,僅以北京為例,就有兩三千家批發商,吸納了眾多人員就業,大企業實現一次性整合十分困難。
苗紅也認為,酒行業區域性特征決定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產生大流通企業的幾率很小,酒行業相對高的利潤使得終端超級碎片化,行業分散問題在短期內很難得到有效解決,行業整合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
營銷專家劉飛洲通過多年對流通行業的觀察認為,一個合理的酒類流通行業,一定是各種渠道相互補充、共同發展,渠道多元化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滿足市場需求,市場將會形成“螞蟻和大象”共存的格局。但隨著酒類市場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有品牌意識、經營理念先進、市場操作能力強的酒類流通企業,將會逐步在某個細分領域形成壟斷。
“不少酒類流通企業僅僅是‘搬運工’,缺乏技術含量,不符合國家的產業扶持政策,從‘十二五’規劃來看,隨著酒類流通企業的轉型升級,一些經營理念先進、商業模式新和品牌意識強的企業是有可能上市的。”劉飛洲如此看待“大象們”未來的發展。
對于行業人士的擔憂和分析,商務部在《指導意見》中也指明了行業結構優化的發展方向,提出了開展品牌創建工程,培育一批知名酒類流通品牌,鼓勵競爭力強、信譽好、信息化水平高的酒類流通企業,通過收購、兼并、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強,鼓勵發展以實力雄厚的批發商直供銷售終端、大型零售企業連鎖化經營等為主體,中小企業特色化經營為補充的新型酒類流通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和規模經濟,引導中小企業細分市場開展特色經營,發展品牌專營店、特許經營店等。
構建和諧行業環境
行業發展離不開外部和內部環境,而近年來隨著渠道層級過多、假冒偽劣產品頻現等問題的出現,對酒類流通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產業鏈條來看,生產企業希望流通行業高效率、渠道多元化、渠道不被少數大型酒類企業所壟斷,創造一種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場費用合理、可控,市場信息共享、透明,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優勢互補;從消費領域來看,一個合理的、外部的宏觀管理環境應該是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實惠、便利的購買和消費場所,弘揚中國酒類傳統消費文化,倡導“科學飲酒、理性飲酒、文明飲酒”的消費理念。
對此,劉飛洲表示,酒類流通行業外部宏觀管理環境的建設中,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國家應制訂好酒類流通行業的游戲規則,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構建和諧的流通環境。《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構建行業誠信體系、完善溯源管理體系、規范酒類市場秩序等,將有力促進酒類流通行業規范、健康、有序發展,形成“真品售酒、實價售酒”的良好消費環境,讓廣大消費者買得放心、喝得安心。
推進行業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流通行業技術水平相對滯后等缺點一直為人詬病,在其他行業物聯網、現代物流系統等轉型升級技術大力推廣時,酒類流通行業發展較為緩慢,而這一缺點或將在“十二五”期間破局。
劉飛洲指出,中國消費環境正處于急劇變化中,流通企業要賺錢,就必須結合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進行轉型升級,要有品牌創新意識;渠道扁平化,加強對終端的服務和管理;完善內部組織架構,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試水電子商務等。
劉員則告訴《華夏酒報》記者,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下一步酒類市場仍有增長的空間,流通企業要抓緊機遇,推動轉型升級,應用網絡平臺以及無線射頻等技術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實際上,酒仙網、也買酒等新時代電子商務企業的快速發展,北京朝批商貿有限公司全面實行貨位管理,引進日本電子標簽模式的自動拆零設備提高了物流效率,以及眾多的流通企業引進ERP系統優化企業管理,已經呈現出酒類流通行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
但對于企業轉型升級的工作,北京酒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郝鴻峰認為,酒類流通的物聯網等系統化工程建設前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需要相關部門能夠給予政策性或者資金性的扶持,協助企業構建完善的物流網平臺。
對此,劉員表示,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對酒類流通行業的供應鏈、信息鏈、管理等有很大提高,但是企業在實際應用中要把握好技術與成本的平衡,商務部等主管部門也提出了一些扶助措施,企業在各項工作中可以與協會保持聯系,及時將困難反映給主管部門來爭取更多功能支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