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我國乙烯進口遠超出口的局面后期仍難以轉變
2013/6/3 17:46: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3年我國乙烯進口遠超出口的局面后期仍難以轉變一季度乙烯進出口各項數據起伏不大,從全年來看,下游產品需求旺盛,今年乙烯外貿總體上將保持平穩態勢。但由于國內乙烯自給率低,下游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加之中東地區及美國乙烯產品對國內市場的沖擊,我國乙烯進口遠超出口的局面后期仍難以轉變。
“雖然我國乙烯產能保持穩步增長,但國內自給率尚不過半。一些下游產品的生產由于沒有國內原料來源,因此只能依靠進口。” 白雪松說。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國內共有24家乙烯生產企業、31套生產裝置,年產能為1676.5萬噸,當年乙烯產量1514萬噸。2012年國內乙烯當量消費量約3190萬噸。按照當量消費量計算,目前我國乙烯供應缺口巨大,國內自給率僅為47.5%。
業內人士分析,我國乙烯產品自給率較低,在全球一體化的競爭中抵御國外過剩產能沖擊的能力不強。特別是擁有廉價油氣資源的中東地區乙烯工業迅速崛起,已成為我國乙烯行業最大的威脅。美國頁巖氣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恐將使我國乙烯進口依存度再度攀升。
去年以來,聚乙烯(含EVA樹脂)和乙二醇用乙烯凈進口量約占國內乙烯當量消費量的41.1%。乙烯主要下游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也影響著乙烯外貿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在建的乙烯裝置產品結構中,配套合成樹脂比例高達75%以上。集中發展合成樹脂雖然有助于解決大宗初級產品的供應問題,但沒有完全實現乙烯下游產品升級的要求,產品差異化程度比較低,中高端產品市場仍以進口為主。
“我國乙烯原料優化與供應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白雪松告訴記者,受輕烴資源限制,國內新增乙烯產能的原料以石腦油為主,原料雖可做到相對優質,但不廉價。盡管我國大部分乙烯裝置實現了與煉油的一體化,但相對于乙烯規模,目前所配套的煉油能力普遍偏小。
他表示,與我國相比,中東和北美所使用的乙烯裂解原料中,輕烴比例較高;而韓國、日本等資源匱乏國家和地區,乙烯裂解原料則以石腦油、凝析油為主。
可喜的是,我國乙烯原料多元化已初見成效。在2012年我國1514萬噸乙烯產量中,傳統的裂解乙烯產量為1472萬噸,占總產量的97%,仍占據絕對統治地位。但其他原料路線生產的乙烯產量有所增長,特別是MTO路線生產的乙烯產量達到34萬噸,占乙烯總產量的2.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