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中國食糖業虧損將打破100億
2013/7/1 15:32: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3年中國食糖業虧損將打破100億今年糖價形勢嚴峻明年將更困難
今年是糖價波動三年周期的第二年,2011年糖價飆高的瘋狂期已過去,食糖業整體陷入低迷期,糖價低于成本價,這個被稱為“甜蜜事業”的苦日子來了。可看到,國際原糖期貨市場的表現非常疲軟,目前的價格一直在每磅16美元至17美元期間徘徊。
導致糖價不斷下降的因素是年年增產,特別是產糖大國巴西等地,最新數據顯示巴西5月上半月的甘蔗壓榨量及產糖量同比繼續大幅增加,而巴西、澳大利亞等地未開墾的土地面積還很龐大。
所以,葛俊杰預計,2014年的國際糖價不會樂觀,將更加困難,因為全球仍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根據一些期貨公司的數據口徑,供相比于求的差距大約為800萬噸到1000萬噸。
而就中國來說,目前形勢仍然為產銷基本平衡,價格趨于相對穩定。光明集團旗下的糖業公司、東方先導糖酒公司總經理范欽宇透露2012/2013榨季,國內食糖產量約為1330萬噸,而消費規模在1340萬噸左右。
受低價進口糖沖擊全年預虧百億
除了國際糖價對中國糖業的影響以外,低價的進口食糖不斷進入中國市場也是打擊本國糖業的重要因素。而且,食糖的進口量在逐年增加,去年進口食糖大約380萬噸,今年預計超過400萬噸。
而加入WTO之后,中國并未對進口糖制定高關稅,國外低廉的糖價讓走私糖猖獗,這給本國糖業帶來了很大沖擊。葛俊杰表示,國際上的糖價價格比國內低已經是必然的趨勢,國外無論是資金成本、勞動效益等都比中國低,國際甘蔗收購成本比國內低一半,即使是加完稅以后還有競爭力。
根據他的計算,目前國內進口糖配額內15%關稅加工完稅價約4200元/噸,而產糖大省廣西,光是生產成本就高達5500元/噸,即便是配額外50%關稅的食糖進口價也低于國內市場價格。
范欽宇對此透露,根據他所掌握的情況,國內有70%左右的制糖企業是虧損的。葛俊杰更是預測,今年全年食糖業的虧損將超過100億元。
葛俊杰解釋道,因為中國糖業現在的集約化程度已經夠高,因此,行業的穩定性已得到很大提升,這也是為什么在這樣一輪糖價快速下行期間,行業仍然未見明顯異動的原因,“如果在十年前,必然會死掉一大批小企業。”
未來一年將是糖業收購良機
光明旗下的東方先導是光明食品集團下兩個銷售額最先突破百億的企業之一,另外一個則是光明乳業,葛俊杰堅信,食糖業是未來的朝陽產業,因為國際糖的人均消費水平是每年25公斤,而中國才10公斤。
“明年國際糖價還會繼續跌,我們企業也一樣難受,但是難受的時候最好布局戰略,現在不布局,形成不了行業格局。”葛俊杰認為,今年是周期性下行最好的收購時機。
就光明集團來說,他介紹稱,糖業肯定是收購優先考慮的產業,未來將把廣西、云南、廣東等作為戰略重地,海外收購則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巴西,理想的模式是收購國外制糖企業,初糖進入中國后再加工成精煉糖。
他說,光明的目標是,5年到10年時間內,讓東方先導的糖業板塊躋身世界十強,銷售額翻番突破400億元,同時布局全國物流網絡,未來三年在校區構建100萬噸的精煉產,并且,爭取五年內實現整體上市。
葛俊杰呼吁中國糖業加速機械化
其實,糖業虧損的狀況不僅僅局限在中國,其他制糖大國同樣如此,但是據他了解,巴西目前正在完成產業機械化來抵御糖價的低迷,“中國農業最大的問題就是機械化程度太低,”葛俊杰感嘆道。
相比于澳大利亞等地平坦的農園,中國的產糖省份大多是坡地環境,比如云南好多地方是山地,農業機械化全面鋪開的難度較大,另外,甘蔗生長前期靠水分,后期靠溫差來增加糖份,但是坡地容易造成水分流失,對甘蔗的初期發育就不好。
另外一個客觀條件是甘蔗產地海南等地放的病蟲害特別厲害,中國甘蔗的品種改良程度還是落后,目前一畝地甘蔗的全國出糖率可能在4噸左右,廣西等地比較好的也只有6噸,但國外7、8噸很普遍。
另外,葛俊杰對于國家的糖業政策也不滿意,目前國家儲備占據了一般產量,卻并沒有形成市場化的收儲體制,收購價格更大程度上屬于是政府主導,考慮到穩定各方面,一般價格不會很高。
“今年10月新的榨季便開始了,假設今年價格上不去,挫傷了農民積極性,2013年、2014年農民就不種甘蔗了,”葛俊杰提議,一方面,政府應高壓打擊走私,二來加快應推進機械化,改良甘蔗品種,三來平衡收儲,控制供求和差價,四來支持農民,通過減稅等將政策補貼切實落到農民身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