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石化打響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槍
2014/2/21 10:56: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石化打響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槍受啟動油品銷售業務板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響,2月20日,超級大盤股中國石化(600028)強勢漲停。
這是中國石化近5年來首次觸及漲停板,該股上一次漲停要追溯到2009年7月22日。
油氣改革概念股集體瘋漲
根據議案,董事會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確定,上限為30%。
對此,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油氣改革進程超出預期,2月20日,油氣改革概念股集體遭到爆炒,天利高新、泰山石油、廣聚能源、國際實業、茂化實華、龍宇燃油、上海石化、恒逸石化、儀征化纖、龍通化工等10只油氣改革概念股集體漲停。
中國石化A股2月20日開盤就封在漲停板,當日以5.17元/股報收,成交金額為8.07億元,H股股價亦上漲逾9%。
多方受益
據悉,在中國石化主營業務中,成品油銷售業務盈利能力較強、資產回報率較高。公司該業務板塊擁有完善的成品油銷售網絡,按照加油站數量計算,中國石化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應商。截至2013年年底,其銷售業務板塊擁有自營加油氣站30532座。2013年,公司的境內成品油經營量達1.65億噸,同比增長3.8%;零售量1.14億噸。2012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成品油營銷及分銷板塊當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4719億元,營業利潤420億元。如果按照30%的比例計算,這意味著中國石化將拿出4415億元營業收入和126億元利潤與社會和民營資本分享。
在油氣改革有望提速的預期下,“三桶油”的壟斷局面或將被打破,預計中上游市場化改革將會循序推進。申銀萬國分析師林開盛表示,中石化此舉可能只是國內油氣改革的第一步,未來民營資本有望在其他領域獲得突破。其他機構也均持類似觀點。
不過,銀河證券分析師裘孝鋒認為,其實最大的受益者是中石化,而不會是參股企業。重組完成將大大改善中國石化的負債結構,特別是將緩解上游投資的資本壓力。
海通證券分析師鄧勇認為,通過引入多種投資主體,可以帶動公司油品銷售業務盈利的提升和業務的增長。在引入社會及民間資本后,公司加油站網絡及非油品業務將會充分發展。
國企改革的春天到來
石油、石化領域一直被視為國有資本的壟斷重鎮。中國石化放開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打響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槍。改革力度之大遠超預期,必將對國資改革和能源體制改革帶來深遠影響。
與中國石化的破冰之舉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格力電器。在中國石化發布公告同日,格力集團也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珠海市國資委將從格力集團剝離其所持有的格力地產股份及債權,注入一家新公司,隨后公開轉讓格力集團不超過49%的股權,引進戰略投資者。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石化油品銷售引入社會及民營資本、珠海市國資委劃轉格力地產股權昭示著國企改革步入實質運作階段。平安證券稱,格力地產股權無償劃轉給珠海市國資委新設立的全資公司,以及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是兌現國企改革的第一步,標志著國企改革邁入實質性運作階段。
據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介紹,目前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已引入非公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的企業,已經占到企業總戶數的52%。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總共有378家,上市公司中非國有股權的比例已經超過53%。在推進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方面,下一步國資委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特別是母公司層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
據媒體報道,國有企業改革意見經過幾次修改,現在已經交給國務院審批,預計將在全國兩會后出臺。
中國企業研究院研究員李錦表示,在國務院國資委和珠海市國資委的國資改革意見尚未正式出臺之際,兩家企業主動請纓改革,具有方向性的意義。可以預見,今后壟斷企業引入民資的比例將會在30%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改革從行業的下游延伸到中游,還會有更多其他行業的企業加入改革大軍。國企改革的春天與民資參與國企改革的春天正在到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