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行業“表面扭虧”難擋“徹骨寒冷”
2014/2/21 10:56: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鋼鐵行業“表面扭虧”難擋“徹骨寒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數字掩蓋不住這個行業冰冷的現實。
據中鋼協統計,2013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6875.6億元,同比增長3.89%;實現利稅973.21億元,同比增長30.63%;實現利潤總額228.8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扭虧的背后,卻是銷售的不景氣。北京一家鋼貿企業老板年前對記者表示,今年一點鋼材都不會囤。去年,盡管形勢不好,該老板還曾囤了3000噸鋼材。
真實的盈利?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給記者的一份數據顯示,鋼廠下游訂單繼續縮減。1月總訂單指數40.9%,環比下降2.8個百分點,表明鋼鐵下游需求低迷。其中,直供訂單指數40.5%,較上月下降3.2個百分點,表明1月份鋼貿企業來自國內終端用戶的直接訂單量繼續減少,下游終端用戶需求繼續縮減。出口訂單指數43.2%,環比下降5.3個百分點,顯示國外需求減少。
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16戶,同比減少10戶,虧損面為18.6%;累計虧損額為118.25億元,同比減虧63.91%。
但扭虧并非源自于市場需求的好轉。
山東鋼鐵在1月27日晚間公告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13年年度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億元至1.8億元。
但山東鋼鐵主要依靠出售資產實現扭虧為盈。其中,山東鋼鐵在去年年底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出售所持有的濟鋼集團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80%股權和萊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100%股權,預計可獲得收益2.77億元,緩解了目前的資金壓力,也使得2012年巨虧38億元、2013年前3季度繼續虧損逾億元的山東鋼鐵,2013年全年實現扭虧為盈。
2012年巨虧40億元成為34家上市鋼企“虧損王”的馬鋼股份發布公告稱,預計2013年全年實現凈利潤1.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扭虧的關鍵原因在于去年8月,馬鋼股份曾發公告表示,將旗下部分非鋼資產剝離,以超過38億元、溢價9.18億元的價格向大股東馬鋼集團出售。據了解,該項交易已于2013年10月29日獲得股東大會的批準。
湘股華菱鋼鐵此前發布業績預告稱,2013年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00萬元至1200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0232元/股至0.0398元/股,意味著公司在2013年成功實現扭虧為盈,這也避免了“ST”的風險。
華菱鋼鐵扭虧的關鍵也是甩賣資產。該公司將旗下部分資產出售。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菱湘鋼”與公司控股股東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菱集團”全資子公司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鋼集團”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擬將所持有的“湖南華菱煤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焦化公司”100%股權轉讓給湘鋼集團。股權轉讓價格以經審計和評估的凈資產值為依據。根據審計和評估結果,華菱湘鋼所持焦化公司100%股權的轉讓價格為6.66億元。
欠薪、抱團折射產能過剩
去年沈陽東方鋼鐵老板跑路、萍特鋼鐵老板跑路的事情還未遠去,鋼廠欠薪的情況開始出現。
2013年11月29日,3名群眾代表到龍巖市職工服務中心,反映其所在公司為鋼鐵生產企業,已停產近1個月,生產原材料以及設備零配件等突然被公司轉移,現企業已拖欠146名職工涉及50余萬元工資。
涉事公司稱:公司不是轉移資產,是為了避免其他債權人處理這些資產,公司確實無力支付職工工資,只剩大概值300萬元的資產,公司外債累累,已經資不抵債。
盡管在政府部門的干預下,企業方最終同意支付50余萬元的工資。但已經停產一個月的現實反映出鋼鐵下游需求的低迷。
就在這起事件一個月后,山西5家中小型鋼鐵企業自覺選擇了“抱團取暖”。1月22日,臨汾、運城5家鋼鐵企業在“各自生產、獨立核算、資源共享”基礎上,跨區聯合組建晉南鋼鐵貿易有限公司。
1月20日前,5家公司已派人參與組建“晉南鋼鐵貿易有限公司籌委會”。根據計劃安排,3月1日前完成晉南鋼鐵貿易有限公司工商登記手續,條件成熟時變更為晉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其中一家企業的中層對記者表示,就個體而言,每家企業的塊頭都不夠大,現在鋼材非常不好賣。大家組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我國鋼鐵業已經嚴重過剩。2012年已達到10億噸的設計產能,而實際產能還要遠遠大于10億噸。由于技術進步、操作水平和生產效率提高,當前全國鋼鐵產能已經遠超設計能力,產能過剩問題十分嚴重。”
李新創認為,化解鋼鐵產能過剩的當務之急或者說著力點,仍然是擴大市場、提升消費,這個提升不是簡單地增加消費量,而是重在提高消費的檔次和質量。
擁抱互聯網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日前表示,目前主管部門跟蹤的鋼鐵電商已達到30多家,這些新興力量將從交易模式、物流和金融等多方面改變鋼鐵業的發展環境。
董寶青指出,2013年中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0萬億元,在這10萬億元的總量中,B2B(企業間)業務約8萬億元,遠超大紅大紫的B2C(商家對顧客)業務。鋼鐵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是B2B電商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
河南一家鋼廠負責銷售的副總向記者表示,以前銷售的模式是40%依靠貿易商,60%靠自營。現在1噸鋼材也就幾十元錢。如果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可以減少銷售層級,減少人力成本,增加利潤。
國內鋼鐵類大型企業都對建立電商平臺虎視眈眈。五礦集團旗下的電子商務平臺———鑫益聯已于1月7日正式上線,首期上線的四種業務包括掛牌交易、金融協同、商情資訊和銷售專區。
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表示,電商平臺上線是集團公司戰略轉型的重要成果,意味著五礦構建了進入電子商務新經濟領域的堅實基地和通道。
寶鋼國際副總經理、上海鋼鐵交易中心董事長馬蘇曾公開表示,自上海鋼鐵交易中心(寶鋼電商交易平臺)成立以來,半年交易量已經突破100萬噸,交易額達45億元。
按照馬蘇的預計,今年的交易量有望突破300萬噸,交易額超過100億元。
寶鋼的優勢在于已經拿到國內工業領域的首個第三方支付牌照“東方付通”。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前往阿里巴巴杭州總部交流時稱:“寶鋼和阿里巴巴也可以有進一步的合作空間”。(本報記者張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