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復方制劑阻礙我國中藥產業健康發展
2014/3/4 12:01:0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混合復方制劑阻礙我國中藥產業健康發展“導赤散”與“導赤丹”一字之差卻藥效不同;中西藥復方制劑在國外早被禁止,在國內中藥掩護下,繼續擁有“療效神話”。
中藥命名不規范易誤導消費者
我國在西藥命名上規定一種藥物使用唯一的通用名,并禁止使用可能暗示療效的藥名,但對傳統中藥及中成藥卻實行“酌情處理”,容易誤導消費者。如仙靈骨葆膠囊、飛龍奪命丸、秘制舒肝丸等。
除此之外,中藥還存在很多同名異藥和同藥異名的現象,擾亂市場影響使用。藥效不同的中成藥,有的名字非常相似,例如導赤散與導赤丹,肥兒散與肥兒丸,化毒散與化毒丹,至寶錠與至寶丹等等。只有一字之差但療效卻有差異。另外,“一藥多名”也容易造成處方差錯,增加病人的負擔。
建議:淘汰含西藥成分的中成藥
姚志彬還提到,中西藥混合復方制劑借中藥之名大行其道,嚴重阻礙中藥產業健康發展。中西復方制劑在報批時統一歸類為中藥,因此在命名上享有和中藥同樣的“特權”,這就導致了藥名表達不清,老百姓很難通過名稱了解其成分。中西藥復方制劑在國外早被禁止,在國內卻在中藥掩護下,繼續擁有“療效神話”。
姚志彬建議,明確3~5年的過渡期,國家組織專家對所有中成藥進行通用名梳理并統一規范命名,不再審批添加西藥成分的中成藥品種,并以5年為期限,逐步淘汰已獲批生產的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品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藥機行業進入產業升級和優化資源局面
- 下一篇:提升差異化競爭機床能否成功沖擊高端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