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問鋼鐵產能過剩:推動鋼廠搬遷優化產業布局
2014/3/10 11:00: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問鋼鐵產能過剩:推動鋼廠搬遷優化產業布局一問:為什么會選擇鋼鐵行業作為化解工作的重點?化解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有何重大意義?
朱繼民:當前,我國鋼鐵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全行業盈利水平低,企業經營形勢嚴峻,產能過剩矛盾日益突出,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有煉鐵產能9億噸,煉鋼產能9.76億噸,粗鋼產能利用率僅為72%。若以產能利用率85%為正常水平,目前非正常閑置煉鋼產能即過剩產能約1億噸。
我國鋼鐵過剩產能的絕對數大,超過其他任何經濟體,而且在建產能仍然過于龐大,目前在建、設計和規劃的鋼鐵項目約有煉鐵產能9700萬噸,煉鋼產能6700萬噸。如果這些產能全部建成且現有產能基本不變,我國將擁有煉鐵產能10億噸、煉鋼產能10.4億噸。鋼鐵過剩產能的嚴重性不容低估。《指導意見》指出:“產能嚴重過剩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面擴大、企業職工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甚至影響到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大局。”
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有利于鋼鐵行業順應國內外經濟發展新變化,滿足下游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要求;有利于行業提高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利于行業推動產業重組、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區域市場的控制力和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行業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打造“美麗鋼鐵”,實現鋼鐵強國夢。
二問:如何判斷鋼鐵行業是否處于產能過剩階段?
朱繼民:產能過剩是指某種商品的生產能力明顯大于市場需求,生產能力存在不合理閑置。按照過去的看法,產能過剩表現為某種產品的生產能力超過產量、銷量或社會需求量的差額。但現實中人們逐漸意識到,簡單地把產能大于產量的差額全部視為過剩產能是不客觀的,等于說只有“產能=產量”,完全沒有閑置產能,才算沒有產能過剩;按此標準,幾乎沒有一個競爭性行業不存在產能過剩。實踐表明,存在適度的閑置產能,是保障供給的必要條件,比如電力行業須按用電高峰時段的電力需求配備電力設施,在用電低谷時段勢必有一部分產能閑置起來,否則就不能保障高峰時段的供電。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適度的閑置產能也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可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從而使整個行業不斷進步。
閑置產能何為適度呢?這要用到“產能利用率”指標,也就是一定時期的產品產量與當期平均產能之比。不同行業,不同歷史時期,正常的產能利用率有一定區別。就鋼鐵行業而言,按我國歷史經驗,產能利用率達到85%左右較為正常,也就是說存在15%左右的閑置產能是適度的,突出表現是鋼鐵行業平均利潤率基本上與工業行業平均數不相上下。產能利用率過高,比如超過90%,會導致鋼材價格暴漲,進口鋼材猛增,1993年和2003年我國曾經發生過這種現象,說明當時產能是不足的。而產能利用率低于80%,則說明產能已經存在不合理的閑置。產能利用率更低,比如下降到《指導意見》所說的70%左右,則說明存在嚴重過剩。產能存在過剩和嚴重過剩的突出表現是,行業平均利潤明顯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虧損面加大,直至出現全行業虧損。
值得指出的是,行業平均利潤率與產能利用率并不總具有嚴格對等關系,利潤率高低還取決于處于邊際狀態企業的經營行為。比如一些國家鋼鐵產能利用率很低,但鋼鐵企業在市場不好時通常選擇停產,而不是虧本堅持生產,因此行業利潤雖有所下降但能保持相對較好的水平。
三問:《指導意見》對鋼鐵行業在建、擬建問題是如何考慮的?
朱繼民:對于在建鋼鐵項目,《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分類妥善處理在建違規項目”。“對未按土地、環保和投資管理等法律法規履行相關手續或手續不符合規定的違規項目,地方政府要按照要求進行全面清理。凡是未開工的違規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凡是不符合產業政策、準入標準、環保要求的違規項目一律停建;對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在符合布局規劃和環境承載力要求,以及等量或減量置換原則等基礎上,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請報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并抄報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相關職能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職能部門,在委托咨詢機構評估的基礎上出具認定意見,各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補辦相關手續。未予認定的在建違規項目一律不得續建,由地方政府自行妥善處理;隱瞞不報在建違規項目,一經查實,立即停建,金融機構停止發放貸款,國土、環保部門依據土地管理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予以處理。對涉及失職瀆職和權錢交易等問題的予以嚴肅查處,對監管不力的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對于擬建鋼鐵項目,《指導意見》提出:“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各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
四問:《指導意見》提出,要建立過剩行業產能預警體系,請問這一體系將如何建立?
朱繼民:我們要建立一個在法治和政府嚴格監管下、主要靠市場配置資源的行業運行體系。對我國鋼鐵工業這樣一個企業眾多的行業來說,如果沒有完善的信息渠道和預警體系,難免繼續出現盲目投資現象,造成企業投資失誤和社會資源巨大浪費。因此應盡快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和產業預警體系。
一是在鋼鐵項目投資仍需經過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的政策環境下,投資主管部門應該做好信息公開工作,對項目申報的規模、進程等及時上網公布,對繞過核準亂上項目的行為予以處罰。
二是完善統計體系,建議國家統計局增設產能統計并按月公布。同時針對同樣爐型上報產能差別很大的現象,建議有關部門對產能標準進行統一規范。
三是建立產能預警制度。主要是委托行業協會或經濟運行研究機構定期發布產能利用率、行業利潤率等指標。這些指標應盡可能按產品類別、企業類型和地區等細化。
四是加強對進出口情況的分析、預警。
五是加強對企業經營狀況的監控、分析。一方面加強對原料市場價格、鋼材市場價格信息的監控和分析;另一方面也要對不同企業的市場行為進行監控,對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進行通報。
五問:在化解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矛盾的過程中,如何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朱繼民:化解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矛盾必須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為此,《指導意見》指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聯動機制,加強協調服務并提出了多項措施。
首先,由地方政府按照要求全面清理在建違規項目,對確有必要建設、符合要求的項目,地方政府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提出申請報告,按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其次,將清理整頓建成違規產能的權責下放到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的要求,提出整頓方案并向社會公示。
最后,借鑒試點經驗,重點在山東省、河北省、遼寧省、江蘇省、山西省、江西省等地區推進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提出的以上措施實事求是、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充分考慮了發揮地方政府在化解本地產能過剩矛盾中的能動作用,切實加強了地方政府在化解產能過剩中的職能。上述措施的實施將大大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有力促進化解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矛盾。《指導意見》提出由各省級人民政府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建成違規項目進行全面清理。為更好地推進各地開展鋼鐵結構調整工作,國家發改委已經委托咨詢機構并在發改委的指導下完成了《平穩實施鋼鐵產能存量調整》的課題研究工作。課題系統地研究了鋼鐵產能存量調整的原則、量化標準條件、定性考慮因素、主要措施以及風險防范措施等。國家發改委建議將課題研究成果特別是調整存量的量化和定性標準推薦給地方政府,作為地方政府在鋼鐵行業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參考實施細則,以促進鋼鐵產能存量調整工作更加規范、高效和有序。
六問:《指導意見》指出,要“推動城市鋼廠搬遷,優化產業布局”,行業在產業布局方面有何考慮?
朱繼民:受資源和歷史等因素影響,我國鋼鐵產業在空間布局呈現“東多西少”、“北重南輕”,產能布局與資源和市場不協調。隨著城市發展規模擴大,城市鋼廠與城市規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有些企業已經處于城市的中心。而且環渤海和長三角地區,由于鋼鐵產能比重偏大,區域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難以為繼,產業布局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為此,《指導意見》提出,在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和嚴控總量的前提下,有序推動城市鋼廠搬遷,優化產業布局。
按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求,適應城鎮化發展需要,結合地方環境承載力、資源能源和市場等條件,有序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實施環保搬遷。城市鋼廠搬遷工作不能一刀切,大部分城市鋼廠首先要加強并拓展鋼廠為城市服務的功能,與城市共融協調,實現綠色發展;在符合國家產業布局調整規劃的前提下,確有必要搬遷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進行充分的科學論證。
七問:全面推廣400兆帕熱軋帶肋鋼筋,是否意味著全面淘汰335兆帕熱軋帶肋鋼筋?
朱繼民:為提高用鋼水平,降低建筑工程用鋼量,推進節能減排,有必要全面淘汰335兆帕熱軋帶肋鋼筋,推廣高強鋼筋。
一是推進政策實施。2012年年初,工信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應用高強鋼筋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到2013年底,在建筑工程中淘汰二級335兆帕螺紋鋼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鋼鐵類條款將HRB335、HPB235熱軋鋼筋產品列為淘汰類,至2012年底,全面淘汰HRB335、HPB235熱軋鋼筋。2013年2月,國家發改委又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該決定強調,自5月1日起,不得再生產、銷售HRB335、HPB235熱軋鋼筋。
二是推進產品升級。HRB335熱軋帶肋鋼筋在發達國家早已停止使用,但我國建筑領域仍在使用HRB335熱軋鋼筋。《2012年中國鋼鐵工業統計年報》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鋼筋產量達到1.92億噸,其中一級鋼筋483萬噸,占全部鋼筋產量的2.5%;二級螺紋鋼筋產量8160萬噸,占全部鋼筋產量的42.4%。2012年,我國鋼筋生產能力約20100萬噸,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先進水平占總生產能力的70.1%,絕大部分生產線具備三級及以上高強度鋼筋的生產能力。我國用于替代HRB335的高強度鋼筋產品生產工藝已經成熟,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建筑市場需求。
三是推進淘汰落后裝備。2012年,我國鋼筋落后生產能力為2085萬噸,占總生產能力的10.4%,這些生產裝備大部分屬于國家鋼鐵產業政策中要求淘汰的橫列式軋機,能耗和生產成本高。二級螺紋鋼全部淘汰,意味著鋼鐵企業優化裝備結構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將帶動鋼鐵企業裝備升級。
八問:《指導意見》提出,逐步提高熱軋帶肋鋼筋、電工用鋼、船舶用鋼等鋼材產品標準,修訂完善鋼材使用設計規范。協會是如何考慮的?
朱繼民:近年來,隨著鋼鐵工業轉型升級和鋼鐵下游行業發展的需要,鋼材產品標準和鋼材使用設計規范已經不能完全適應鋼鐵行業與下游行業發展的要求,急需制定或修訂部分鋼材品種的生產標準和使用設計規范,需要鋼鐵行業與下游行業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廣應用高性能鋼材,實現節材、節能目標。譬如,在熱軋帶肋鋼筋方面,400兆帕及以上高強度熱軋帶肋鋼筋的推廣應用,需要鋼鐵行業與建筑行業建立合作機制,提高熱軋帶肋鋼筋的產品標準,并對建筑設計規范進行修訂,從生產標準和下游行業設計規范入手,提高節材、節能高強鋼筋的使用比例。電工鋼方面,需要鋼鐵行業與電工電器行業合作,修訂生產標準和設計規范,采取提高電工鋼的牌號標準或提高電工鋼的性能標準、在電機和變壓器設計規范中增加禁止使用熱軋電工鋼和二次油片的條款等措施,推廣應用高性能電工鋼生產高效節能電機,限制高能耗產品的制造和使用,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船舶用鋼方面,需要鋼鐵行業與船舶行業聯合,完善船舶用鋼標準,增加耐腐蝕船板、海洋平臺用鋼等船舶用鋼標準,修訂船舶設計規范中船舶用鋼的使用強度,提高高強度船板的使用比例,降低船舶單位載重噸的鋼材消費系數,推進鋼鐵產品升級與船舶行業輕量化發展。
九問: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要“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的保稅政策”?
朱繼民:為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國內加工行業的發展,國家對于保稅區及境內開展加工貿易的加工企業為生產加工出口產品而采用的進口原料采取保稅的方式,進口原料出口采取免征進口環節關稅和增值稅,出口產品時也不再退稅,而對于采用國產原料,所交納的增值稅進入加工貿易企業生產成本。由此,國產鋼材進入加工貿易市場要征17%的增值稅,還需繳納以增值稅為基礎計算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由此要多繳18.7%的費用,阻止了國產鋼材進入加工貿易市場,國產鋼材無法與進口鋼材公平競爭,引發加工貿易企業大量采購進口鋼材。國內部分鋼鐵企業為減輕由此帶來的稅收差異,先將鋼材報關出口再由加工企業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形成鋼產鋼材“海上一日游”的現象,目前在我國進口鋼材中有50%是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
為實現國產鋼材和進口鋼材在加工貿易市場上公平競爭,經國務院批準,從20世紀90年代,對于加工貿易企業為出口生產而采用國產鋼材在相關部門組成的監管組的監管下給予全額免稅,即鋼材“以產頂進”。但2004年國家相關部門停止了該項政策的執行。按照現行稅法的規定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鋼材仍然實行免稅政策,而用國產鋼材都要上繳17%增值稅,顯失公平,必然削弱國內鋼鐵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不符合WTO的“國民待遇”,國內鋼鐵生產企業迫于競爭壓力,提出恢復“以產頂進”工作,即對于加工貿易企業采用國產鋼材免稅或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的保稅政策”。
十問:在化解鋼鐵產能過剩矛盾工作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采取哪些舉措推動此項工作?
朱繼民:自《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出臺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已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作為全行業的一項重要工作,積極配合政府部門認真做好相關工作。一是做好《指導意見》宣傳、貫徹工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根據需要召開相關會議,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總體方案進行宣傳講解,使會員企業能夠對《指導意見》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二是針對鋼鐵行業在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有關部委溝通。三是加強調研,目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已組織會員企業進行了專項調研活動,全面掌握各地區進展情況,了解會員企業面臨的問題,及時反映會員企業訴求。
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作為推進鋼鐵行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鋼鐵產業素質,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實現路徑,積極探索鋼鐵工業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將著力深化以下十項工作:
第一,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做好遏制產能盲目擴張工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要把配合做好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鋼鐵企業審核工作作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重要抓手。認真摸清鋼鐵企業發展現狀,為規范鋼鐵企業生產發展、淘汰落后產能等具體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
第二,建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預警系統。該系統涵蓋鋼鐵產業在建項目、已核準項目信息庫,未納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的非會員企業的生產經營運行信息庫,定期發布鋼鐵產業產能利用、市場供需等相關情況。
第三,加強會員企業市場行為自律與協調工作。根據市場情況,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定期組織企業研討協商,合理控制產能,規范銷售行為,研究、理順鋼鐵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維護行業整體利益,避免惡性競爭。在專項產品市場協調方面,持續深化南方、北方板材生產企業協調組的工作。在重點品種協調中,特別是某些工程項目招標中,引導協調組成員加強溝通,消除誤會,同時積極向招標方介紹鋼鐵生產特點、產品質量保證體系要求等。要求參加協調的企業應當信守承諾,對違背承諾的應予以譴責。
第四,圍繞構建鋼鐵產業公平市場競爭環境、推進鋼鐵產業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促進鋼鐵產業節能減排與綠色生產、維護鋼鐵產業安全等開展相關財稅體制與財稅政策支持的研究。
第五,召開用戶行業相關協會座談會,著重對用戶行業用鋼需求結構及用鋼量加強分析,并及時將分析報告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會員區發布,引導會員企業關注下游行業結構升級帶來的新的用鋼需求,并按照市場需求科學地進行產品升級及技術裝備升級。
第六,加快行業標準制修訂,推進鋼鐵品種質量上新臺階,促進鋼鐵產品升級換代。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加強冶金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物質量認定“金杯獎”活動,幫助會員企業樹品牌、提質量、創效益。配合工信部,參與組織落實鋼鐵與下游用鋼產業戰略合作,加大高強螺紋鋼筋推廣應用,落實高效電工鋼推廣應用合作組工作;推進船用耐蝕鋼、建筑用高強結構鋼、海洋工程用鋼、汽車零部件用高性能特殊鋼等重要品種的上下游戰略合作等,協助企業開拓新市場。
第七,按照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導向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協助做好產業布局調整,研究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與建議,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鋼鐵產業的整體素質。
第八,不斷提高鋼鐵行業綠色生產水平,規范并加快滿后產能的退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方面要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包括鋼鐵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節能減排研究,鋼鐵生產全流程的系統優化節能、重點節能技術的示范推廣節能以及先進經驗的推廣,大力宣傳近年來建設綠色鋼鐵所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和提高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第九,研究鋼鐵企業拓展海外發展空間的建議與措施。一是要積極研究探索優勢鋼鐵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資源和價值鏈整合實現“走出去”的最優路徑與運行模式;二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建立健全貿易投資平臺和“走出去”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方面要有所作為,積極為優勢鋼鐵企業爭取政策支持和相關的激勵措施。
第十,研究和推進增強鋼鐵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通過多種方式推動行業共性技術突破,一是構建上下游戰略合作創新平臺,平臺兼顧參與企業個性技術和整體共性技術兩方面,積極探索和推進合作研發機制的建立,實現鋼材產品技術開發、應用技術開發、產品設計與規范服務的聯動效應。二是依托國家科技項目,積極組織行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重點開展“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技術開發”及“特殊鋼生產流程關鍵技術開發與集成示范”、“資源節約型特殊鋼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鋼鐵行業綠色制造關鍵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廢物循環利用技術與示范”、“新一代節能高效連續熱處理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等對行業有重大意義的共性技術的研究。三是積極建議政府設立相關科技專項,通過國家科研資金引導,帶動共性技術的研發,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轉移與應用。四是針對行業重大共性技術問題,組織行業專家開展技術咨詢服務和技術推廣。五是發揮行業引導作用,編寫鋼鐵工業中長期科技發展指南,引導共性技術發展方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