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投入加大 集成電路產業再獲發展機遇
2014/5/19 10:19:4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家投入加大 集成電路產業再獲發展機遇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再迎政策利好。據報道,與信息安全相關的芯片產業,已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國家將投入巨資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1200億元國家級芯片產業扶持基金有望于近期宣布成立。當前,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逆差超千億美元,與國外相比國內IC行業全線落后,過度依賴進口、資金投入力度不夠、企業規模偏小,制約我國IC產業發展。并購重組、整合產業鏈乃大勢所趨,擺脫外部依賴,解決資金、人才與專利困境,實現芯片國產化是未來努力方向。
集成電路產業再迎利好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電子信息行業的基礎,一直備受國家關注,“美國棱鏡門”發生后,與信息安全相關的芯片產業更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IC產業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
作為2014年我國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集成電路產業目前正處于行業的快速發展期,國家高度重視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近期也將密集出臺IC產業扶持政策。
日前,在2014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暨第三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大會上,有關部門首度透露了政策扶持的四大方向,具體包括:建立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協調長效機制;解決長期困擾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投融資瓶頸問題,從資本市場尋找更多資源,用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鼓勵創新;加強對外開放,鼓勵國內外企業積極合作,用政策引導提高合作質量。
據報道,國家將斥巨資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國家級芯片產業扶持基金有望于近期宣布成立,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而這一數額將超過近十年來的研發總和。
分析人士表示,有了國家隊資金的護航,核心技術的突破和國產化將進入高峰期。包括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數字電視等重要領域的芯片,均將有望實現進口替代。產業鏈條上,集成電路芯片的設備、設計、制造、封裝企業等也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進出口逆差超千億
隨著集成電路下游產品的國內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全球半導體產業漸趨向我國轉移,近年來,我國成為了集成電路行業的制造大國。數據顯示,2011年度我國IC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572.21億元,同比增長9.2%,而全球IC產業銷售收入增長率僅為0.2%;而在2013年該數字已刷新至2693億元。然而,在這可觀增長的背后,卻是集成電路進出口的巨大逆差,國內市場所需IC嚴重依賴進口。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共進口IC產品2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其進口額超過原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IC領域進出口逆差達14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
IC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分別對應設計、晶圓制造、封裝。就毛利率水平而言,在國外,IC設計遠高于封裝測試。IC設計類公司的毛利率一般為60%,晶圓制造則維持在35%,封測企業的平均毛利率僅為25%左右;但國內IC產業鏈卻全線落后,低毛利率的IC封測產業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IC設計以及制造方面則依靠大量進口。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瓶頸主要體現在資金、專利和人才上。IC行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工信部運行檢測協調局數據顯示,過去6年,我國IC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僅400億美元左右,而英特爾僅2013年投資就達130億美元;同時,我國IC產業6年間有3年出現嚴重負增長,投資總量明顯下降,表現出不穩定、不夠持續的特點。此外,作為新崛起的行業,集成電路高端人才極其匱乏;而專利也是阻礙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國際化及做大做強的主要屏障。
與國外IC巨頭相比,我國的集成電路企業規模偏小。2012年,我國大陸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總銷售額為226億元人民幣,而排名全球第一的美國高通公司營業額則高達131.8億美元;在集成電路代工領域,中國大陸排名第一的中芯國際與全球第一的臺積電的營收相差9倍左右。
并購重組乃大勢所趨
集成電路是典型的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其發展迅速,競爭激烈,具有全球化競爭特點。目前來看,并購重組已成為當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產業鏈協調發展的必然趨勢。受國際競爭壓力不斷加劇、企業競爭模式向全產業鏈轉變的雙重影響,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整合或將步入新一輪高峰期。
最近,IC企業的并購大戲輪番上演、異彩紛呈。具有“國資”背景的上海紫光集團在去年6月和11月,連續收購展訊和銳迪科。今年1月份,聯想先后收購IBMx86服務器和MO鄄TO手機業務。大唐電信將公司集成電路設計相關業務進行整合,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大唐半導體。浦東科投也已經向上海瀾起發出私有化邀約。可以想見,未來幾年大陸會出現多家營收超過5億美元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我國每年進口集成電路芯片的金額超過1900億美元,堪比原油進口。分析人士認為,芯片國產化的大趨勢已不可逆轉,相關方面的資金投入將有望實現幾何級增長。如何擺脫外部依賴,逐步實現國產替代,是我國信息技術國產化的重中之重。
同時,集成電路產業的蓬勃發展,還需要解決資金困境、需要人才、專利的保駕護航。因而,國家的政策扶植尤為關鍵,而到海外設立分公司或直接吸納人才是惟一出路,提高自身水平、“走出去”適應國際化規則、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則是必然的途徑。(作者:梅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中國家紡行業一季度增長平穩 整體復蘇緩慢
- 下一篇:未來我國光伏眾籌模式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