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G運營:資費競爭加劇 虛擬業務搶灘
2014/5/20 10:35: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4G運營:資費競爭加劇 虛擬業務搶灘2014年隨著三大基礎運營商陸續推出4G業務,虛擬運營商相繼“落地”,電信資費正式步入市場化階段,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差異化競爭日趨多樣。無論是基礎電信運營商還是虛擬運營商,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推出特色業務成為“4G元年”競爭市場和吸引用戶的關鍵。
套餐資費更趨靈活
作為4G時代運營商的核心資源,流量經營并創造更大價值成為爭奪用戶占領市場的關鍵。
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通告》,我國全面放開電信業務資費后,電信業務資費正式步入市場化階段,這為運營商在套餐資費調整上帶來了更大空間。在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來臨之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相繼推出面向全國用戶的4G新資費標準,被視為在基礎運營商層面打響資費市場化的第一槍。
據記者了解,中國移動將于6月1日起推出新的4G全網統一資費方案,內容包括4G自選套餐、4G飛享套餐、4G上網套餐、4G商旅套餐四款主套餐和一款4G流量可選包。
與現行資費相比,中國移動4G新資費呈現四個特征,一是門檻更低,推出了30元500M流量包,4G飛享套餐也增加了多項中低檔位的套餐,最低檔位套餐由88元降低到了58元;二是套餐內流量更多,以原70元1G流量包為例,在新套餐中70元可獲得2G流量,流量單價降幅50%;三是流量可分享,使用4G套餐的用戶可以授權1~4個用戶分享自己的套餐內流量;四是用戶使用更安心,在流量封頂上,中國移動推出了雙封頂保障,超出套餐的流量每月不會超過15GB,費用不會超過500元。而10元100M的流量加油包從手動開通,升級為自動開通。此外,新的資費套餐方案在原有的月流量包基礎上增加了季度包、半年包;套餐外流量2G/3G/4G統一為0.29元/M。
可以看出,中國移動新推出的資費方案更加體現出親民、“彈性化”的資費策略,在降低資費門檻的同時,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輔以更加周到的服務,這在吸引用戶、培養流量消費習慣、促進用戶體驗、提升用戶粘性等方面為運營商帶來好處。
實際上,此前中國聯通在其“4G/3G一體化套餐”基礎上,于5月13日宣布推出網上專售自由組合套餐,用戶可隨意組合各種語音包、流量包、短信包等,定制個性化需求的套餐,并且不限預付費用戶或者是后付費用戶。據記者了解,自由組合套餐是目前國內面向移動互聯網門檻最低的套餐,最低門檻為8元100M/月。
此外,北京聯通還針對中國移動“流量不清零”制度,出臺了流量半年包計劃。據北京聯通相關人士介紹,此次推出的流量半年包售價100元,包含1GB國內流量,用戶可在6個月內使用。此外,手機用戶還可重復訂購,原流量剩余可與新流量疊加。
聯通新4G套餐也提供給用戶很大的選擇空間,隨意組合資費元素,定制屬于自己的套餐。同時,在聯通網購節期間,辦理自有組合套餐的用戶,可以享受流量包、語音包8折優惠,每月最低資費8元。此外,通過手機客戶端訂購1G流量半年包,還可以打1折,僅需10元。
目前,雖然中國電信尚未推出流量套餐優惠的政策,仍延續之前推出的4G數據終端業務的套餐資費標準,但隨著4G業務的逐漸開展以及資費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中國電信勢必會立即采取相應對策,推出具有特色資費方案。
不同于2G、3G時代話音類業務促銷手段,目前運營商的經營焦點正逐漸轉向流量。作為4G時代基礎運營商最核心的資源,如何在流量經營上創造更大的價值成為爭奪用戶、占領市場的關鍵。隨著從2G、3G向4G的轉移,運營商的流量成本正快速下降,在技術不斷升級的前提下,未來存在流量資費大幅下降的空間,而這也將為消費者帶來真真正正的實惠。
虛擬運營業務有待檢驗
我國虛擬運營業務尚處于“摸石頭過河”的階段,更需要行業自律以及切實有效的監管。
5月起,隨著部分國內虛擬運營商陸續開始放號,虛擬運營商開始真正“落地”。為了與基礎運營商形成差異化競爭,許多虛擬運營商從低資費、流量不清零、私人化套餐定制、上門服務等特色業務方面探索發展之路。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表示,與三大基礎運營商相比,虛擬運營商更有著輕資產、無包袱的優點,因此虛擬運營商未來資費下調的空間更大。“雖然在短期內,傳統運營商有可能通過降價進行階段性市場競爭,但整體而言虛擬運營商的經營成本更低。而且由于其用戶量相對較小,資費調整的靈活性也更大。”陳金橋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公布詳細資費的只有少數幾家虛擬運營商。如蝸牛移動近期推出的170號段產品“999免卡”,首批預售價399元,包含半年內語音通話全免費、半年內3個G的全國流量,另外零月租、流量兩年不清零。愛施德發布了“U友C2B自由定制”套餐,套餐主打資費內容自由定制、2年內套餐內容不清零、可分享、可轉贈。
除了面向大眾消費者市場,部分虛擬運營商企業面向行業以及企業等高端用戶開展業務。近日,與中國電信達成轉售合作的分享通信正式推出了“188”套餐,不限語音+3GB流量,率先在3000多位企業家中展開試商用,成為首個從高端用戶切入的虛擬運營商。相比于大眾消費市場,企業級市場的競爭力度相對小,不失為一塊與虛擬運營商展開差異化競爭的領地,
談及虛擬運營商的業務開展,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市場經營研究部主任許立東建議,虛擬運營商的差異化要盡量多用短期促銷手段,避免價格競爭,盡量把資源捆綁,這樣才能形成差異化優勢。“在目前國內這種批發價的情況下,虛擬運營商應該多用促銷手段,一定是促銷的、短期的,如果長期在套餐上做,那對虛擬運營商而言將十分不劃算。”徐立東說。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更多虛擬運營商推出新業務,虛擬運營商在尋找業務創新和差異化發展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刺激電信市場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在電信資費全面“松綁”局面下,我國電信市場將會呈現多元化的競爭態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此外,伴隨著虛擬運營商的熱潮,用戶、媒體也對虛擬運營商這一新生事物產生了些許疑慮,出現了“流量清零爽約”、“虛擬運營商玩虛的,只炒概念,不出實際資費”等質疑。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虛擬運營商在中國是個新鮮事物,出現爭議和誤讀也可以理解,從行業本身來看,要想獲得長足發展,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特別重要,特別是用戶對于虛擬運營商的信任與認同。為此,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擬成立虛擬運營商民間自律委員會,引導虛商行業誠信經營,理性競爭,共同維護虛擬運營商的市場和形象。
目前我國虛擬運營業務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無論是政策環境還是市場環境,虛擬運營商面臨的壓力都不小,作為初入通信領域的企業,更需要行業自律以及切實有效的監管。而此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相繼資費調整,官方雖然表示并非針對虛擬運營商,但其流量不清零,自主選擇等定制性思路恰恰是虛擬運營商之前吸引用戶的業務賣點。面對基礎運營商猛烈的市場反撲,虛擬運營商將如何應對,創新業務僅僅是博人眼球還是真正能為消費者帶來實惠恐怕還有待市場檢驗。
2014成運營商“關鍵年”
營改增對今明兩年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財務管理水平以及經營運作模式都將是考驗。
2014年被稱為中國的4G元年,4G產業的發展速度可以說令產業鏈各方均始料未及,對于基礎運營商而言,面對4G來臨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采用更有效的經營策略發展,從而贏在4G起跑線上成為關鍵。
日前,三大基礎運營商相繼發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中處于3G收獲期的中國聯通數據最為搶眼,凈利潤同比增長73.9%;中國電信凈利潤雖然同比增長17.9%,但卻遭遇了慘重的用戶流失,第一季度累計流失達238萬,僅3月份就流失180萬戶;中國移動在投入巨資進行4G網絡建設和終端補貼后,利潤進一步被壓低,凈利潤同比下降9.4%。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除了斥巨資建設4GTD-LTE網絡之外,高額的4G補貼成本是造成中國移動凈利潤下滑原因。據了解,2013年中移動的手機補貼款達到263億元,較2012年增長11%,2014年中國移動將繼續加大手機補貼的力度,計劃手機補貼340億元。
而從另一方面看,終端上加大補貼力度明顯拉動了用戶數增長。據中國移動財報顯示,中國移動2014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凈增用戶數超過460萬戶,截至2014年3月31日,中國移動用戶總數達到7.81億;3G用戶總數達2.25億戶;4G用戶數達279萬戶。盡管在4G初期中國移動賺足了人氣,但從目前的用戶數來看,中國移動離完成2014年發展5000萬4G用戶的目標還著實有一段距離。
借助產業鏈成熟的WCDMA制式,中國聯通憑借3G、4G一體化策略,在宣傳上模糊3G和4G的區別,既不用花費巨資去建設全覆蓋的4G網絡,又不用從頭開始打造自己的終端產業鏈,可以說憑借在3G時代的優勢,中國聯通在4G初期避開了同中國移動的正面交鋒。
2014年下半年對于中國聯通而言頗為重要,3G業務的窗口期能延續多久也將成為對中國聯通的考驗。如何利用這段利好時期積蓄力量,在競爭對手4G業務大規模開展之前進一步提升3G新增用戶的絕對數量,同時尋找到4G發展的有效策略應對對手的競爭將成為中國聯通2014年發展的關鍵。
對于中國電信而言,受制于網絡特性影響,在流量迅速增長的沖擊下,用戶體驗下降,導致3G用戶增長速度降低,中國電信似乎并未找到比較好的4G應對之策。而隨著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4G用戶爭奪上的提速,中國電信在網絡體驗、終端支持度上表現不佳,導致其用戶池出現裂口,向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分流。中國電信在4G網絡建設以及終端產業鏈方面也頗顯無奈。
正是基于對于用戶大幅流失的擔憂,中國電信聯合終端廠商推出了多款全網通手機,試圖借助3G優勢,著眼大量的2G遷移潛在用戶,短期內可以減緩用戶下滑速度,也可謂一招緩兵之舉,但絕非長久之計。
6月1日起,電信業將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實行差異化稅率,基礎電信服務和增值電信服務分別適用11%和6%的稅率。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營改增造成的稅負增加、利潤下降是無法避免的。
業內認為,“營改增”對中國移動的利潤影響最大,中國電信次之,中國聯通最小。總體而言,營改增后涉及抵扣環節計征復雜,將對運營商的稅務管理、營銷模式、采購均產生直接影響,對今明兩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的財務管理水平以及經營運作模式都將是重大考驗。
微觀點
@飛象網項立剛:中國移動流量費的調整,不是針對虛擬運營商,而是針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尤其是針對中國聯通,希望打破中國聯通3G/4G一體化的策略。現在中國聯通如果不跟中國移動的價格,大家會覺得聯通價格太高,如果跟著降價,3G也用低價,網絡的承受會有問題,大建4G,這是中國移動希望看到的。
@鄒學勇:資費市場調節價會導致電信資費的下行,但不會出現大規模下降。未來電信行業將不再以語音、流量、短彩信的資費套餐來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反過來是以業務和服務去贏得手機用戶的信賴和黏性。因此,過去的“價格戰”將轉向“價值戰”,價值就是業務和服務,通過價值去取勝,獲取自己的市場。
@付亮的競爭情報應用:幾年來,CDMA走向了頹勢,CDMA+TD-LTE的組合更是中國電信獨一家,而且在移動用戶的數量和質量上,電信明顯落后于移動聯通,在移動4G和聯通4G/3G融合策略夾擊下,電信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即使FDD牌照能在今年上半年發放,中國電信全年仍都將是攻堅期。
@一路向北:調整資費現象是比較正常的,而此前中國移動4G費用價格定得較高,用戶接受度較低,為了實現今年5000萬用戶目標通過價格靈活的套餐模式吸引用戶,這樣才能夠完成今年目標。調價和虛擬運營商關系不大,傳統運營商和虛擬運營商關系不是針鋒相對,更多是合作共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我國工程機械業標準亟須與國際接軌
- 下一篇:利好政策推國內鑄造機床業大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