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醫藥產業兼并重組加快
2014/9/2 16:47: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4年中國醫藥產業兼并重組加快今年以來,二級市場醫藥板塊并購重組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的一大亮點,參與其中的不僅僅是醫藥行業內的上市公司,還包括一些非醫藥行業公司。據萬得資訊(Wind)數據顯示,截至到8月20日,滬深兩市總計有223家上市公司停牌,其中17家上市公司屬于醫藥生物行業,停牌的原因多涉及重大事項以及重大資產重組。
“很多優勢企業將兼并重組作為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融資功能,通過并購實現快速增長。”中國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段繼東表示,資本聯動、創新發展和實現轉型將是未來中國醫藥產業的必經之路。
并購重組熱情持續高漲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高級醫藥合伙人史立臣表示,目前中國醫藥行業已經進入整體轉型升級時期,加上新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和新版藥品經營質 量管理規范(GSP)的推波助瀾,整個醫藥行業從產品時代進入資源整合和多元化時代,這時企業需要在戰略明晰的前提下,提前搶奪更多的醫藥醫療資源,才能 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發展機遇。
去年,國務院公布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至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國家對醫療健康的支持激發了資本進入這一領域的熱情,醫藥領域的并購重組不斷升溫。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該政策的出臺為兼并重組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因而成為今年兼并重組加快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
據統計,今年以來,醫藥行業的并購重組事件達到196件,涉及金額497億元,其中已經完成的并購案例價值139億元,未完成的并購案例價值258億元。
而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國內藥企間共發生并購150起以上,涉及交易金額350億元以上;2012年,雖然并購次數達到230起,但交易金額僅為283.74億元。
2013年之前的資產整合基本上是國企進行主導,由華潤醫藥、中國醫藥集團等國務院國資委直接控股的大型集團公司領銜,廣藥集團、上藥集團、哈藥集團、南京醫藥等地方國資委控股的集團公司參與。
而自2013年開始,更多的民間資本加入到醫藥行業的并購大潮中。
有分析認為,近年來,國內醫藥行業競爭激烈,包括GMP改造等在內的行業門檻越來越高,中小藥企在競爭中逐漸成為行業龍頭的收購目標。同時,與國外相比,目前國內醫藥行業整體呈現小而散的特點,行業龍頭、上市公司也有動力通過并購實現產業鏈的整合。
湘財證券策略分析師朱禮旭表示,資本市場并購的主要動力和宏觀環境密切相關。目前,宏觀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一些行業龍頭企業內生增長動力不 足,需要通過并購實現外延式增長。同時,企業并購資金需求量較大,而資本市場具有融資功能,能夠為并購重組提供資金支持。相比其他渠道,通過資本市場進行 并購重組更能夠體現交易標的的公允價值,為交易雙方共贏提供保障。
并購重組涉及多個細分行業
今年停牌的17家上市藥企中,包括天目藥業、西南藥業、溢多利、楚天科技、翰宇藥業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都涉及重大資產重組。其中,有4家上市公司屬于中藥行業,有7家上市公司屬于醫療器械行業,有2家上市公司屬于醫療服務行業。
在中藥行業里,千金藥業、福瑞股份、西藏藥業、嘉應制藥4家公司稱因籌劃重大事項而停牌。其中,西藏藥業的重組引起了市場的關注。8月15日,西藏藥業 發布公告稱,經與有關各方論證和協商,公司擬轉讓控股子公司四川本草堂藥業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即51%的股份。據了解,本草堂在2013年度所產生的營業 收入占西藏藥業同期經審計的合并財務會計報告營業收入比例的50%以上。
醫療器械行業中,楚天科技近日發布公 告,擬收購長春新華通制藥設備有限公司100%股權。據了解,新華通是國內制藥用水設備規模最大的專業制造公司,也是不銹鋼制醫藥衛生級工藝壓力容器制造 規模最大、電化學表面處理能力最強的企業。此外,魚躍醫療收購華潤萬東一事也有了一定進展。
值得關注的是,在醫藥行業的并購大軍中,不僅有來自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也有來自非醫藥領域的上市公司。據統計,包括天馬精化、兄弟科技、宜華地產、尖峰集團、中元華電、姚記撲克在內的上市公司都參與到醫藥類企業收購投資浪潮中。
分析認為,隨著國內經濟新常態特征凸顯,經濟步入穩定中速期。許多傳統產業企業尋求突破和轉型,尋找更高的利潤增長點,紛紛將觸角伸向新興行業,由此導致了跨界收購的興起。
食品飲料行業的的梅花生物今年相繼并購了大連漢信100%股權和廣生醫藥51.76%股權,收購共計花費8.8億元。6月4日,姚記撲克發布公告稱,擬 以支付對價1.3億元收購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2%股權,這是公司進入生物醫療產業的新嘗試。此外,亞太實業收購蘭州偉慈制藥100% 股權,公司主營業務將由房地產開發與商品房銷售轉變為凝血酶凍干粉、板藍根等產品的生產與銷售。
以控股的方式收購成為非醫藥類企業進入醫藥行業的顯著特點。“這樣就可以布局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板塊,同時也能在把控控股權的前提下,在醫藥板塊從事更多的并購和經營,利于醫藥板塊的整體發展。”史立臣表示。
產業成長空間巨大
分析人士表示,相比國際市場,國內的醫藥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為了實現外延式增長,醫藥行業的并購重組將大規模出現。目前,我國醫藥行業并購主要表現為獨家產品連帶性并購、生物醫藥并購、醫療器械并購、產品線補充并購、治療領域強化型并購和產業鏈布局并購等。
據了解,我國醫藥行業占國民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我國當前衛生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5.2%,美國為 17.9%。有專家分析指出,受到經濟增長、消費升級、疾病譜變化、老齡化加劇、新醫改推進、城市化發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醫藥企業還會迎來一個“黃 金十年”。但另一方面,我國的醫藥工業資源卻過于分散,目前年收入超過50億元的藥企只有34家,不少企業都有增加資本聯動、推進產業整合轉型升級的愿 望。
對于醫藥企業來說,通過資本聯動最終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天士力團從2002年只擁 有一個產品批文、銷售額只有1億元的小藥企發展成為今天銷售過百億元的大企業,通過并購轉型成為健康產業平臺和金融投資平臺,這些平臺的確立對企業成長幫 助很大。”“還有就是康美藥業,它目前也在進行產業重組,除了不斷收購中草藥材基地和醫療機構外,還在積極進軍醫療電商行業。一旦醫療服務行業的各個環節 被它‘貫穿’、‘打通’,那么這種集生物醫藥、醫療服務、健康管理和電商等‘行業角色’于一身的企業前途將不可限量。”段繼東表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