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的未來”高峰論壇召開: 中國應抓住時機“脫煤入氣”
2014/11/24 13:42:4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能源的未來”高峰論壇召開: 中國應抓住時機“脫煤入氣”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闡述中國未來六年能源發展的總體方向和主要任務。18日,第一財經研究院主辦的“能源的未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通用電氣(GE)為論壇全程合作伙伴。在“CBN Blue”的背景下,與會嘉賓共同點亮了象征“能源的未來”的節能燈。主辦者表示,舉辦這一論壇是要回答這樣一些問題:究竟能源的未來在哪里?如何實現?未來的能源是何種形式,中國的能源體制如何改革,如何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對公眾關心的大氣霧霾問題應如何應對?如何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
嘉賓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度討論。
嘉賓:
范必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
韓文科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
楊雷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
趙剛科技部與發改委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科技合作計劃辦公室副主任
王進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
新格局:油氣供大于求
范必:有兩件事對于世界未來的能源格局將產生重大影響,一是北美的頁巖氣革命,二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出現波折。
頁巖氣革命以后,全球油氣儲量大幅增加,油氣出現了多點供應、供大于求的格局。而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的受挫,使得國際社會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的壓力有所減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優質化石能源將是能源消費的主體。發達國家早已進入油氣時代,中國卻長期處于煤炭時代。改革開放后,我們經過了溫飽、小康。如果到2020年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時候,能源結構還是以煤為主,那將進一步加劇對資源環境的破壞,這種小康恐怕很難說是全面的。
那么,是什么制約了油氣的使用?我看主要是觀念和體制。我們在能源安全問題上思想還不夠解放。一是擔心供應安全。認為油氣的對外依存度過高,會在一些突發情況下出現缺油少氣的局面。二是擔心價格安全。認為國際石油市場易受政治和金融的影響,油價過高會加劇經濟危機,超出可承受范圍。三是擔心通道安全。認為油氣運輸過度依賴一些熱點地區,會在政治、安全上存在風險。
這些顧慮并非完全沒有道理,但是過度顧慮也帶來了重煤輕油的傾向,束縛了油氣的使用。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對環境的危害是嚴重的,頻繁出現的霧霾與煤炭燃燒密切相關。我們已采取很多措施去控制煤炭使用中的排放,但是最根本的辦法則是減少煤炭使用。
制約油氣使用的另一障礙是體制。中國的油氣行業由少數上下游一體化的企業經營,抑制了競爭,扭曲了油氣價格。前些年美國能源價格走低,提高了制造業的競爭力,出現了“再工業化”。今年以來,國際上美元升值,油氣價格下跌。中國是否能享受到由此帶來的紅利,關鍵還看油氣行業的開放水平。
最近,中美就應對氣候變化發表了聯合聲明。美國由于大量使用頁巖氣代替煤炭,使得碳排放量大幅減少,在氣候外交上變得主動。中國也有大量的頁巖氣資源,但是受到體制的制約,能夠參與這項事業的投資主體還很少。
拐點:油氣時代呼喚改革
范必:未來突破傳統的能源格局要在思想觀念上和體制上進行調整。首先要認識到,能源的代際更替是大趨勢。發達國家并不是因為煤炭消耗殆盡才使用石油,而是在需要使用更加優質的能源時,自然而然地進入到補新的能源時代。這種跨越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其次在體制上要進行改革。油氣從區塊出讓開始,經過勘探、開采、流通、煉化等環節,送到每家每戶的油箱、廚房,要進行全產業鏈的市場化改革。
一個偉大的民族不一定要贏在出發的起點上,但一定要贏在變革的拐點。全世界的油氣時代還會持續很長時間,現在中國進入了新的改革年代,全球油氣價格開始進入下行周期,能源工作者應當抓住難得的機會,推動中國盡早實現能源的代際更替。
楊雷:中國擁有豐富的頁巖氣資源,在頁巖氣方面也初步實現了很好的開端。中國在技術和裝備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可在系統化、工廠化的作業方面還需要一些提高。但是,關鍵的不僅僅是技術、資金,更重要的是一種體制,一種激勵更多投資的體制。我們應該用更市場化改革的方法促進我們的頁巖氣革命早日到來。
韓文科:中美氣候變化共識的達成對推動巴黎談判、達成世界減排協議是至關重要的。中美兩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消費占世界總量的40%以上,均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此次達成共識,顯示了兩國確實做了充分準備。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已經探索出了如何減排溫室氣體,同時改變能源結構的道路。目前,中國已經面臨著今后能源可以走一條比較清潔、環保、低排放的道路。我們看到了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未來。中美兩國達成氣候變化的共識,會起到一個帶動作用,特別是會推動中國在能源領域進行生產革命和消費革命。
王進:中國能源領域面臨很大的變革,變革既涉及公民意識的提升,也涉及能源效率的提高,還涉及能源核心競爭力的增強。頂層設計中,體制要革命,技術、生產、消費都需要革命。能源改革未來幾年內是重頭戲,這會為中國能源行業帶來很多機會,但同時也會伴隨著很多困難,這是改革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這一場改革。
趙剛: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很大地改變能源結構,如何走向清潔能源是中國、美國以及全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中美兩國有很多共同點,幾年前,中美兩國政府發起成立了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發中心,希望通過共同的技術合作、技術研發,帶動技術創新、產業化應用。目前已有各方參與項目,有了豐碩成果。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共同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應用示范,帶動產業化,通過這種努力來調整兩國的能源結構。
保證能源安全的戰略思考
王進:從國際上講,油氣市場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從國內來講,能源結構性的失調非常嚴重。改革多元化是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的重要抓手。
趙剛: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是技術,關鍵是市場,主體是企業。做好這三方面的工作,能源安全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楊雷:一句話:多元化、市場化、國際化是保證能源安全的根本。
韓文科:能源安全上,國家關注的是國家的安全,企業關注的是如何提供可靠的、清潔的、能滿足未來需求的能源。現在看來,由于科技的發展,資源越來越充裕,今后能源安全的保障從國家和企業角度都要不斷地追求可持續性、清潔性、低碳性,追求更適應人類未來的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能源發展戰略出臺:利好新能源五大細分領域
- 下一篇:看好光伏電站運營商投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