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企連破千萬 產業五味雜陳
2014/12/18 13:32:5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車企連破千萬 產業五味雜陳車企連破千萬產業五味雜陳進入2014年底,傳來一汽-大眾和上海通用雙雙突破千萬輛產銷量的消息,這距上海大眾突破第1000萬輛下線僅相差一年左右。如此密集的千萬輛突破,表明中國轎車合資歷經30年的發展到了收獲的季節,其壯大和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站在時代的角度看這些突破又意味著什么?
不言而喻,這是一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代表著成長與發展,規模與未來。如果細心觀察的話,大家看到,在他們的新聞稿里都用了“創下”、“速度”和“刷新”等關鍵詞,包含著汗水和成功的喜悅。而第1000萬輛的車型又都是經各自挑選并具有代表性的車型,令人矚目和亮眼。
然而,對于這些千萬輛產銷業績又很難讓人高興得起來,正如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突破1000萬輛大關時一樣,不少人在思考,這是誰的1000萬輛?也正因為此,上海通用采取了低調對待,婉拒媒體采訪,僅在內部做了個下線儀式以示慶賀,清醒地意識到這只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而已,遠沒有一個產品上市那樣高調。
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故事可說。其實這三個千萬輛突破正是一個汽車時代的縮影。
上海大眾用30年時間實現了1000萬輛產銷量,起家是靠桑塔納國產化;一汽-大眾用23年時間實現1000萬輛產銷量,是以3萬輛奧迪組裝導出15萬輛的轎車項目起步;上海通用用17年時間實現1000萬輛產銷量,是靠140億投資興建的現代化工廠“橫空出世”。它們的起點和背景不一,也就決定了它們的發展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它們都是以生產合資品牌而被市場所熟悉并享有很高的社會知名度。對于它們的成功,歷史是這樣記載的,上海大眾的成功源自于桑塔納國產化,一汽大眾的成功源自于捷達導入私人市場,而上海通用的成功則是導入了中高級車,分別扮演了產業起步、市場轉型、產業提升不同階段的角色。
這就是歷史,也是中國轎車產業發展的軌跡。從桑塔納到捷達再到別克,中國轎車業的發展其實并沒有某些人描述的那么“神”,也是逐步提升,加速的過程。甚至有過艱難起步的“悲壯”階段。有人回憶,“面對桑塔納國產化,需要動員全國的力量來干。”同行們感嘆,正因為有了桑塔納國產化打下的底子,才有后來上馬轎車的步伐加快。1995年,在轎車進入家庭的大討論中,有人就提出,把桑車降到10萬元不就是最好的家轎?由此有了中國入門家轎的設想。
然而,轎車生產一旦放開就像脫了韁的野馬,再也沒有人去想“造自己的車”,重復引進也就成了繞不開的話題,合資過渡難以回避。于是,汽車量的增長不僅瘋狂,而且無序。如此亂象,令人不無憂慮,大而不強的中國轎車業就像缺鈣的巨人,呈現的卻是“產業沒靈魂,市場沒文化,企業沒方向”。也許,這就是面對車企千萬輛產銷突破所產生的焦慮。
毫不諱言,這里指的所謂“產業靈魂”,也許就是要有能造自主汽車的體系,研發自主產品的能力,有自立于世界汽車之林的實力。有人說,合資不是目的,只是發展自主汽車的過渡手段,但現實是,我們不僅沒有“斷奶”,而且都紛紛續簽了合資年限,怕長不大。這就有違合資的初衷(引進消化-國產化-自主發展),變成了純商業的合作,也就很難談得上對產業的貢獻。而市場沒文化,這已經成為困惑不解的社會現象,即虛熱的汽車消費都被貼上了不同標簽,在追逐攀比中導致價值取向混亂已難遏制。于是,從千萬輛下線的車型選擇中不難看出端倪,這既是對市場需求做出的反應,也是車企普遍愿景的訴求。再說企業沒方向,主要是指深度研發和可持續發展鮮見令人期盼的振奮,這已成為行業的糾結。盡管都在喊產業轉型升級,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和互聯網技術上,能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品還不多,倒是盲從和跟隨的不少,真干的卻不多。有人擔心這是否會導致新一輪的汽車泡沫?
費孝通說過,“從基層上看,中國社會是鄉土的。”盡管這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說的,但如果我們走出北上廣,看到的汽車消費其實與“鄉土”還是有關的。在二三線城市,人們歡迎的是低廉皮實的車,最好是客貨兩用,如微型面包車等。即便是在一線城市,一到夜市,或在城鄉接合部就看到不少低端家轎和面包車成了“流動的攤位”。在西藏和邊遠地區,跑得動的還是自主品牌的車居多,合資和進口的車并非強勢,當地人說,皮實、加油和維修方便是關鍵。這些信息的背后其實在告訴我們,中國汽車產銷居世界首位,但能真正滿足大多數人需求的車還是不多。早在1995年,專家們就根據年銷230萬輛農用車得出結論,這就是轎車進入家庭的基數。事實上,農民很務實,歡迎的不是轎車而是微型面包車,甚至是更低廉的車作為代步兼生產用車。然而,又有多少車企在關注這一真實的需求?
這就是說,中國目前還是需要有“國民車”的擔當,把消費的虛熱降下來,回歸真實的需求。應該看到,汽車合資的目的是要把自主汽車搞上去,如果這一點做不到,那合資的意義又何在?為此,面對千萬輛突破的五味雜陳就不只是種感覺,而是值得反思的產業方向問題。(作者為本報特約撰稿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中糧餐飲美食地圖青島站發布團膳油新品,為行業提供健康用油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 10萬公里、1947億元、3.5億噸……多領域“硬核”成績單支撐經濟發展穩步向前
- 5月13日晚8點京東心動購物季開啟 家電家居以舊換新“補上加補”
- 慧博科技「抖音互動2.0」全新升級!618大促拉新、復購、轉化一鍵閉環,引爆抖音店鋪銷量
- “四好農村路”帶火“鄉村游” “白加黑”多業態融合點亮鄉村旅游新消費
- 值得買消費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年一季度消費數據報告》:提振消費、場景賦能、品質升級
- 中寧枸杞:千年道地瑰寶,一“杞”奔赴未來
- 調味品開啟“鹽值”調控
- 2025長三角應急展會丨CTRLPA肯卓 推動聲防技術替代傳統預警技術
- 從零食品牌到社區生活樞紐,故事良品省錢超市開啟零售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