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2014汽車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4/12/26 15:09: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即將過去的2014年,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是辛勤耕耘并迎來業績持續增長的一年,也是風波迭起、值得警示與反思的一年。
一、產銷持續增長中國或連續6年領跑全球
2014年1月至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43.05萬輛和2107.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2%和6.1%。其中,乘用車分別增長10.3%和9.2%。就目前的增長勢頭看,中國連續6年領跑全球汽車市場已無懸念。為在中國市場多分一杯羹,跨國巨頭們競相在華擴大投資、增加新品、改善服務。2014年1至11月,銷量排名前10位的轎車生產企業依次為: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神龍、長安福特、東風悅達、一汽豐田和重慶長安。
點評: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二、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現12連跌
2014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累計429.35萬輛,同比增長10%,比乘用車整體增速低3.2%,市場占有率由去年同期的33.7%降至32.7%。據統計,這已是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連續12個月下降。雖然今年9月以后,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連續小幅回升。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認為,這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并不能說明自主品牌汽車已走出低谷。
點評:自主品牌還需正視差距,迎難而上。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不能沒有自主汽車產業。
三、汽車行業首次舉起反壟斷大旗
2014年6月10日,商務部宣布對國內汽車市場上潛在的壟斷行為進行調查。8月13日,武漢4家寶馬經銷商因存在壟斷行為被罰162萬元。8月2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對日本住友等8家零部件企業、日本精工等4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罰款約12.4億元,成為迄今為止反壟斷開出的最大罰單。在制度層面,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了《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將平行進口車合法化提上日程。
點評:規范了市場秩序,維護了消費權益,為有理有節的反壟斷點贊。
四、新能源車產業化大步前進
2014年,國家政策密集出臺。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對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明確了對電動汽車充電給予優惠的政策導向;財政部等對新能源汽車實行了免征購置稅;工信部、發改委等加強了對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七部委聯合印發了京津冀公交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等。一批國內外生產企業如北汽、江淮、比亞迪、寶馬、大眾、奔馳等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產品,宇通客車還推出了一整套促進新能車市場化的解決方案。2014年1月至11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7125輛,銷售52944輛,同比成數倍增長。
點評:呼喚新能源,擁抱新能源。焦點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于新能源車的真正推廣和普及。
五、公車改革或引發私人購買新井噴
作為全面開啟公車改革的里程碑,《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于今年7月16日正式發布。根據改革計劃,中央單位的車改工作將在年底前完成,地方車改工作在2015年底完成。有機構估測,車改工作到位后,我國各級政府每年減少的支出總額將在1500億元以上,而轉為私車市場的購車需求將達2000億元以上。
點評:已聞驚雷,更待喜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4年最好用的手機瀏覽器盤點
- 下一篇:酷派海外營收5年內將會達到國內市場規模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