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B2B投資將是下一個風口:投資機會在哪里?
2015/1/6 14:43:4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4年的中國B2B行業是資本動作最為密集的一年,阿里巴巴收購一達通百分之百股權,慧聰網轉主板上市,馬可波羅網獲騰訊系華南城投資,上海鋼聯增資擴股鋼聯電商,2014年的中國B2B行業是資本動作最為密集的一年,阿里巴巴收購一達通百分之百股權,慧聰網轉主板上市,馬可波羅網獲騰訊系華南城投資,上海鋼聯增資擴股鋼聯電商,業內發生著大大小小的各類并購,顯示行業洗牌、盤整已經開始,投資B2B的最佳時間或許就要到了。不過上述事件多發生在行業內部,投資機構在這場B類資本狂歡中有哪些機會,托比網為大家梳理一下,從B類投資門檻、投資未來前景以及行業、細分機會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B類投資的開展需要跨過很多門檻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B類投資目前并不活躍,主要因為B類投資有很多門檻,這涉及投資機構/投資人的投資理念,行業用戶對互聯網的認識及投入不足,以及行業主要平臺均已完成上市似乎無利可圖,等等因素。
先來看投資機構、投資人。對B類項目,投資人或多或少會有些規避心理,投資周期與市盈率是兩個邁不過去的坎兒:
1、投資周期長
與C類企業投資火熱不同,B類企業往往被認為投資周期較長,退出方式有限,在國內通過IPO退出幾近癡人說夢。與此同時,C類企業投資發展極為迅猛,產品演進快速迭代,投資上也是快速迭代。天使,A輪,B輪,C輪,投資機構參與踴躍,并最終在IPO時獲得最大化的利益。然而,屬于B類的科通芯城三年即完成上市,讓不少投資機構傻了眼。
2、市盈率不如C類
市盈率上的尷尬更是凸顯出投資人對國內B類市場的整體看淡。這一點極具諷刺意味--市盈率,企業估值都是看未來的事兒,而保持多年盈利的B類企業似乎仍比不過C類企業的未來想象空間。C類企業受眾動輒全部國人,中國互聯網人口,即使80、90這樣的細分也仍然是一個天文數字。而B類企業,受眾總數只有4200萬企業,而且賣布料和富士康又有什么關系呢?從人頭說,大家就認為B類又臟又累無利可圖。但其實反過來從市場容量與規模上看,我們的看法卻完全不同。這一點容后再述。
理念之外,投資機構也缺乏扎實的行業基本功去評價B類項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