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1月廣東船舶出口情況分析
2015/1/7 15:28: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海關統計,2014年1-11月,廣東省累計出口各類船舶(以下簡稱“船舶”)價值115.1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5.1%。其中,11月份當月廣東省出口據海關統計,2014年1-11月,廣東省累計出口各類船舶(以下簡稱“船舶”)價值115.1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5.1%。其中,11月份當月廣東省出口船舶13.3億元,下降24.4%。
一、2014年1-11月廣東省船舶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近兩個月出口值同比持續下降。2014年以來,廣東省船舶出口形勢較去年同期有所好轉,但近期出口同比明顯下降,形勢不容樂觀。其中,10月份出口值降至5.8億元的階段性低谷,同比大幅下降49.5%,11月份當月出口值環比明顯回升,達到13.3億元,環比增長1.3倍,但同比仍下降24.4%。
(二)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為主。1-11月,廣東省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船舶107.2億元,下降1.8%,占同期廣東省船舶出口值的93.2%;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5.3億元,增長3.2%。
(三)主要出口至香港和東盟。1-11月,廣東省對香港出口船舶60.1億元,下降7%;對東盟出口24.7億元,下降24.4%,對兩大市場出口值合計占同期廣東省船舶出口總值的73.7%。
(四)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下降,民營企業出口逆勢大幅增長。1-11月,廣東省國有企業出口船舶55.3億元,下降17.4%,占同期廣東省船舶出口總值的48.1%;外商投資企業出口32.8億元,下降13.4%,占同期廣東省船舶出口總值的28.5%;民營企業出口27億元,大幅增長63.2%。
二、近期廣東省船舶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造船完工量下滑是船舶出口下降的直接推手。2014年以來,盡管我國船舶行業承接新船訂單、手持船舶訂單同比保持增長,但造船業長周期性的特點使得國內造船完工量指標同比持續下降。數據顯示,2014年1-10月,全國造船完工284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8.2%,完工出口船244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6.5%,成為導致我國船舶出口下降的直接原因。
(二)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散貨船出口不振制約船舶總體出口走勢。散貨船一直是我國造船業的主力出口船型,也是我國船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優勢比較明顯的船舶品種。近年來,由于國際航運市場的低迷,散貨船成交價格受到較為明顯的打壓,尤其是2014年完工出口的散貨船,多為前兩年船價低谷時期所接訂單,出口均價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導致散貨船出口價值大幅下滑。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廣東省共出口散貨船24艘,較去年同期減少6艘,出口均價為每艘9375.5萬元,下跌30%,最終導致1-11月廣東省散貨船出口值下降44.1%,對廣東船舶總體出口下降的影響度達到284.3%。
三、當前我國船舶行業值得關注的問題和相關建議
(一)國內船企大量布局海工領域恐面臨“擱淺”風險。自我國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來,其在拉動經濟增長、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國內一哄而上的海工產業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核心技術缺乏等隱患,“泡沫化”傾向已經愈加明顯。而隨著近期國際油價不斷下跌、海工市場陷入低迷,中國船廠承接的大批投機性海工訂單恐面臨“擱淺”的風險。近期,埃克森美孚與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提前終止了5艘海工支援船(OSV)的租船合同,瑞典海工船東VikingSupplyShips旗下3艘三用工作船(AHTS)租約也被提前終止,海工市場需求的低迷態勢盡顯。目前,我國建造包括三用工作船、平臺供應船等常規OSV的船廠已經超過60家,手持相關船型訂單更超過300艘,全球超過一半的OSV都在中國船廠建造,這些訂單有一部分是由船隊和投資者在沒有下家的情況下投機訂造的,一旦國際油價的低迷對海工市場的需求持續施壓,這些訂單的交付將存在很大難度,而我國船企為贏得這些訂單而實行的低首付甚至零首付將使得船企面臨巨大的風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