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1月大連食品進口情況分析
2015/1/7 15:28: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海關統計,2014年前11個月大連關區進出口食品833.4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1%;以美元計價,折合135.7億美元,增長5.3%。其中,出據海關統計,2014年前11個月大連關區進出口食品833.4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1%;以美元計價,折合135.7億美元,增長5.3%。其中,出口335.1億人民幣,下降3.6%;進口498.3億人民幣,增長9.9%。
一、2014年前11個月大連關區食品進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11月當月進出口總值同環比均下降。2014年11月當月大連關區進出口食品82.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4%,環比下降21.1%;其中出口42.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5.5%,環比增長32.9%;進口39.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6%,環比增長10.6%。
(二)一般貿易方式主導進出口。2014年前11個月大連關區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食品609.5億人民幣,增長4.1%,占同期大連關區食品出口總值的73.1%;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食品171.6億人民幣,下降0.3%,占20.6%。
(三)民營企業為進出口主力。2014年前11個月大連關區民營企業進出口食品400.9億人民幣,增長4.5%,占同期大連關區食品進出口總值的48.1%;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238.4億人民幣,下降0.6%,占28.6%。
(四)美國、歐盟和日本為前三大貿易伙伴。2014年前11個月,美國進出口167.5億人民幣,增長19.1%;歐盟進出口78.4億人民幣,下降4.5%;日本進出口78.2億人民幣,下降7.5%;其中出口69.6億人民幣,下降8.8%。上述3者合計占同期大連關區食品進出口總值的38.9%。
二、2014年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三大新趨勢
(一)食品安全的風險來源更加隱蔽。“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尤其是上海福喜事件的發生,反映了潛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某種程度上已經超出現有的監管技術和檢驗檢測能力;
(二)互聯網食品交易市場興起。但監管能力尚未跟上,現實中出現了大量無生產許可證編碼、無產品標準號、無生產日期、廠名廠址不完全的自制食品,網售食品安全問題開始凸顯;
(三)食品源頭污染與末端安全問題交織并存。食品安全已不再僅僅是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的問題,土壤、水體、空氣等環境污染正在對源頭種養殖環節產生嚴峻威脅。
針對以上趨勢:要引入社會共治和市場機制的大監管體系意識。探索建立多層次監管體系,包括消費者自我保護、企業自律、社會監督、行政監管和法律制裁在內的循序漸進的社會共治體系。同時,運用“紅黑名單”制度、強制責任保險、產業政策等,讓市場機制在食品安全保障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