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豆將翻身成為中國第四大主糧 為何要讓小土豆主糧化?
2015/1/7 15:28: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昨天,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研討會”上表示,今后要通過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力爭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使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單產水平、總產量和主糧化產昨天,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研討會”上表示,今后要通過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力爭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使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單產水平、總產量和主糧化產品在馬鈴薯總消費量中的比重均有顯著提升,讓馬鈴薯逐漸成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
會議認為,馬鈴薯主糧化已成為必然的選擇,預計到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余欣榮表示,將因地制宜擴大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在不擠占三大主糧的前提下,把馬鈴薯的種植面積由目前的8000多萬畝擴大到1.5億畝,把馬鈴薯畝產量提高到2噸以上,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目前馬鈴薯生產配套栽培技術日趨成熟,集成了以農機為載體的雙壟、覆膜、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并成功開發了馬鈴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和面包等休閑食品。此外,馬鈴薯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品質高,熱量比小麥、水稻低,符合當前我國居民膳食多元、飲食健康的追求。這些因素都將為馬鈴薯成為我國主糧產品奠定物質和社會基礎�!眹沂澄锱c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萬寶瑞說。
推進馬鈴薯成為我國主糧產品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到2020年我國糧食需求增量將達到1000億斤以上,但受耕地資源的約束和種植效益的影響,小麥、水稻等口糧品種繼續增產的空間變小、難度加大。而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種植起來更為容易,屬于“省水、省肥、省藥、省勁兒”的“四省”作物。
馬鈴薯,俗稱土豆,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其在我國種植歷史已有400多年,面積達到8000多萬畝,但受消費習慣和市場需求等影響,我國馬鈴薯生產消費總體呈現增長速度不快、生產水平不高、發展參差不齊等特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