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1月上海乳制品進口情況分析
2015/1/7 15:28: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上海海關統計,2014年前11個月,上海海關關區進口乳制品58.8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6.1%,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27.5個百分點;價值人民幣13據上海海關統計,2014年前11個月,上海海關關區進口乳制品58.8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6.1%,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27.5個百分點;價值人民幣137億元,增長14.2%;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2.3萬元,下跌1.6%。
一、2014年前11個月上海海關關區乳制品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單月進口量連續2個月同比減少,進口均價連續5個月同比2位數下跌。2014年11月份,上海海關關區進口乳制品3.7萬噸,為去年9月份以來單月進口量新低,環比基本持平,同比減少41%,連續第2個月呈現同比減少態勢;當月進口均價為每噸2萬元,下跌25.1%,已連續5個月出現同比下跌。
(二)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個位數增加,以特殊區域物流貨物方式和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方式進口大幅增加。2014年前11個月,上海海關關區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乳制品45.8萬噸,增加9.7%,占同期關區乳制品進口總量的77.8%。同期,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方式和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方式分別進口8萬噸和4.6萬噸,分別增加53.2%和43.3%。
(三)國有企業進口比重提高,民營企業進口增速明顯放緩。2014年前11個月,國有企業通過上海海關關區進口乳制品25.6萬噸,增加45.7%,占同期關區乳制品進口總量的43.6%,比重提高8.9個百分點。同期,民營企業進口18.9萬噸,增加15.5%,增速放緩57.9個百分點,占32.2%;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4.2萬噸,減少14.6%,占24.2%。
(四)自新西蘭和歐盟進口量位居前2位,自美國進口減少。2014年前11個月,上海海關關區自新西蘭進口乳制品23.5萬噸,增加17.6%,占同期關區乳制品進口總量的39.9%;自歐盟進口21.2萬噸,增加51.3%,占36.1%。同期,自美國進口7.5萬噸,減少11.6%,占12.7%。此外,自澳大利亞進口4.3萬噸,增加3.2%,占7.4%。
(五)11月當月奶粉進口量大幅減少,乳清累計進口量減少。2014年前11個月,上海海關關區進口奶粉25萬噸,增加7.3%,占同期關區乳制品進口總量的42.5%;其中,11月當月進口奶粉1.1萬噸,大幅減少70.8%。同期,累計進口未濃縮未加糖的乳及奶油18.3萬噸,增加65.7%;進口乳清8萬噸,減少15.6%;進口黃油2.2萬噸,增加65.4%。
二、2014年前11個月上海海關關區乳制品進口量減價跌的主要原因
(一)國內奶粉庫存積壓過多,導致乳制品進口需求減弱。受去年下半年國內奶荒影響,年初國內乳企紛紛超量進口,導致國內進口乳制品庫存積壓嚴重,僅保守估算目前高價原料奶粉庫存10-20萬噸,預計到明年一季度庫存才能消化至正常水平。乳企處于消耗庫存階段,進口意愿不強,乳制品進口量相應減少。
(二)全球市場供大于求,推動奶價進入下行態勢。隨著2014年歐洲、新西蘭等地牛奶豐產,使得全球市場都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另外,加之受俄羅斯進口禁令的影響,歐盟大部分乳品開始尋找新的市場,乳品價格被進一步壓低。自2月以來,全球奶價一路下挫,最新公布的全球乳制品交易價格指數再次下跌了3.1%,至5年以來最低值。受此影響,我國乳品進口均價出現連續下跌。
(三)奶價下行階段,國內企業觀望情緒較重。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奶粉絕大部分是在去年下半年高位買入的。2014年以來國際奶粉價格從1月份的每噸4.2萬元下跌到10月份的每噸2.1萬元。在進口價格連續下跌階段,烘焙、飲料、糖果等乳制品相關行業采購均處觀望狀態,進口需求明顯放緩。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乳價持續下行或將進一步加劇我國乳業的生存困境,進口液態奶借機加緊搶占國內市場。目前中國的奶牛養殖目前60%是小規模牧場和散養,飼養成本偏重,實際利潤偏低,中國收奶價格已大大高出全球平均價格。數據顯示,目前進口奶粉價格為每噸2.4萬元,國產奶粉價格接近每噸4萬元。隨著全球奶價進入下行通道,進口產品優勢進一步顯現,開始通過降價促銷等加緊進入過去國內產品主導的液態奶市場。目前國產中檔液態奶一升在15元左右,而進口液態奶一升也就在15元左右,甚至還低于15元,遇上促銷價格更為實惠。據統計,至少有20多個進口液態奶品牌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超市銷售,線上電商更是進口液態奶的天下,其銷量增速每年都在60%以上。國內外原奶價格的倒掛,乳企為了利潤最大化選擇進口奶源,導致國內奶牛養殖業受壓。一旦奶農倒奶殺牛退出市場,將加劇國內原奶的供應量不足,隨后又將刺激進口乳品的增長,從而進一步蠶食國產乳品的生存空間,繼而形成惡性循環。
(二)中澳自貿協定帶來“零關稅奶”,或對國內乳制品行業產生雙重影響。11月17日,中國與澳大利亞共同確認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澳大利亞對華乳制品將在4年時間內關稅降為零。澳大利亞的乳制品資源豐富、品質更高,若關稅降為零勢必會激發生產商對華的出口以及國內企業對澳大利亞原材料的青睞,如此國內乳制品行業的原料受限問題有望得到緩解。從終端產品而言,未來更多嬰幼兒奶粉、高溫滅菌乳等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是必然趨勢。但中澳關稅協定在給國內乳制品行業帶來利好的同時,也可能會對國內乳制品行業和企業帶來沖擊。在國家政策以及企業自身所需的情況下,國內各路資本已經形成一股建設奶源基地浪潮,而中澳關稅協定或將轉移投資者的投資選擇,那么國內乳制品上游原料基地建設會受到沖擊,關于國內乳制品行業原料本土供應、進口輔助的理想狀態或難實現。世界銀行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的乳制品自給率為86%,但2030年,這一比例將下降到76%。若整個產業的原材料都嚴重依賴進口,也會產生話語權喪失等嚴重后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