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國物流業發展展望
2015/1/16 21:31: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何黎明:2015年我國物流業發展展望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就物流業面臨的形勢來看,正處于產業地位的提升期何黎明:2015年我國物流業發展展望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就物流業面臨的形勢來看,正處于產業地位的提升期、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強國的建設期。
《中長期規劃》明確了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極大地提升了產業地位,也對物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物流業只有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通過調整市場結構、轉換經營模式,加快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才能取得應有的產業地位。
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是《中長期規劃》提出的戰略目標。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需要物流需求的專業化、社會化,物流企業的規模化、集約化,也需要物流基礎設施的一體化、網絡化以及法制化的營商環境。
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國是物流大國但不是物流強國,成本高、效率低、集約化水平不高、產業支撐度不足,誠信、標準、人才、安全、環保等“軟實力”不強,尚不能滿足現代物流國際競爭的需要。
我們要充分認識物流業發展“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新的趨勢。
從物流需求看,隨著消費對經濟貢獻增大,消費需求將成為主要推動力。以終端消費者為對象,個性化、多樣化的物流體驗成為電子商務條件下消費者的核心訴求。企業物流需求加快向供應鏈延伸,專業化、一體化的物流服務成為增長點。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農村物流和社區物流潛力巨大。
從發展方式看,隨著增長速度放緩,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成為市場衡量標準。物流企業更加注重服務體驗和解決方案,穩步提高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企業聯盟合作成為常態,產業融合加快發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圈正在形成。
從內生動力看,隨著市場競爭層次的提升,整合與創新助推轉型升級。企業流程再造、兼并重組、聯盟合作更加普遍,功能整合、組織整合、信息整合和平臺整合充分發揮資源利用效率。技術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成為發展新引擎,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培育核心競爭力,才能引領企業搶占競爭制高點。
從外部拉力看,隨著市場開放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資本和技術驅動力度加強。更多的外部企業將攜資本優勢跨界進入物流市場,依托互聯網經濟的新模式改變原有的游戲規則,物流市場格局將加快調整,加速洗牌。
從資源要素看,隨著各類資源要素全面緊缺,物流業已經進入高成本時代。物流用地落實難,倉庫租金仍將延續持續上漲態勢。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企業“員工荒”現象加劇,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企業加大設施設備和信息系統投入,資金壓力加大。對存量資源的調整和增量資源的優化大有文章可做。
從基礎設施看,隨著國家基礎設施投資進入新階段,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初步成型。鐵路運能進入集中釋放期,原有運輸格局加快調整。“五縱七橫”公路網和“八縱八橫”鐵路網已經形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物流節點初具規模,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絡后發優勢明顯,對行業發展的“硬約束”逐步消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