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黑色產業鏈”調查:環環相扣的數據泄露
2015/1/20 8:33: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時代,互聯網正在重構整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運行體系,買方和賣方的對接越來越依賴于大數據,而不是實體的店面、中介。數據庫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安全在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時代,互聯網正在重構整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運行體系,買方和賣方的對接越來越依賴于大數據,而不是實體的店面、中介。數據庫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安全卻難有保障。本專題中的調查試圖呈現互聯網數據泄露中環環相扣的鏈條,而對案例的分析則試圖呈現公民個人維權之難,這有賴于互聯網法治建設的推進。
天微微亮,大鳥(化名)結束了一晚上的任務,他用涼水洗了一把臉,起身,去公司上班。
在白天,他是某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晚上,他是互聯網論壇上活躍的“白帽子”。
“白帽子”是業內的俗稱,即正面黑客,他們通過識別計算機系統或網絡系統中的安全漏洞,發出漏洞警告,從而提醒企業或其他單位在被黑客侵入前修補漏洞。
由于白天工作時間不允許,大鳥只能用晚上的時間做“白帽子”的工作。這讓他很疲憊,如果進入到了活動狀態,大鳥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中度過。
除了在論壇中得到被同行贊許的快感,很多時候,他們面對的是一群對漏洞不屑的人。因為每次被曝出漏洞之后,許多企業的第一反應是“辟謠”,而不是直面問題。
在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時代,互聯網正在重構整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運行體系,買方和賣方的對接越來越依賴于大數據,而不是實體的店面、中介。數據庫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安全卻難有保障。
或許因為企業對漏洞不屑的態度,一些技術人員會警告企業——既然你不屑,我就干一單給你看。一些技術人員拿著漏洞去要挾企業,換取報酬,涉及利益巨大,一些人甚至很短時間就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白帽子是以其行為來判斷,但也有可能在某些時間里,變成真正的黑客。
在國內,目前逐漸形成了一些漏洞舉報的平臺,如烏云網、360都建立了舉報漏洞的機制,方法各不相同。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也建立了漏洞共享平臺,每周發布信息安全漏洞周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