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三大巨頭 whatsapp 微信 line之間的區別
2015/1/30 8:33: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美團創始人王興在《九敗一勝》里,提出過一個“四縱三橫”的理論:四縱即互聯網的四大熱門領域——資訊、交流(社交)、娛樂、商務。在這其中,社交領域一直是互聯網創業美團創始人王興在《九敗一勝》里,提出過一個“四縱三橫”的理論:四縱即互聯網的四大熱門領域——資訊、交流(社交)、娛樂、商務。在這其中,社交領域一直是互聯網創業的大熱門,從PC到移動端,從OICQ、MSN到QQ。等到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隨時網絡和終端的升級優化,社交領域應用徹底爆發,進入到黃金時期。
在國內外諸多社交產品中,中國的微信(wechat)、美國的whatsapp、日本的line就是典型代表,它們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移動端社交的三極。從表面看,社交產品大同小異,免費信息、語音、LBS社交、通訊錄關聯等等,但是在這表面的背后,卻存著產品思維、商業模式、社會文化方面的巨大的差異。
產品矩陣:
微信:大而全,巨無霸的平臺
2014年8月,騰訊發布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微信加上海外版WeChat的月活躍用戶數量目前已經達到4.38億,比上一季度增長11%,比去年同期增長57%,漸漸逼近目前號稱7億月活躍用戶的WhatsApp。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這款免費軟件在短短三年內從騰訊擁有1700多款產品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為一個社交巨頭,風頭甚至蓋過了騰訊的靈魂產品QQ。目前總用戶據稱已過7億(2013年底6億左右,但后期官方一直未公布總用戶數)。
微信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個集社交、電子商務、支付、O2O等多種產品于一體的巨無霸產品:及時通訊、朋友圈、通訊錄安全助手、QQ郵箱提醒、私信助手、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語音記事本、微信搖一搖、群發助手、微博閱讀、流量查詢、游戲中心、京東購物、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微信支付(包括支付、理財、大眾點評、彩票等)、智能硬件接口、JSSDK接口等等,按目前這個趨勢,微信后續還會接入更多業務。
微信已經成為了騰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旗艦和靈魂產品,“騰訊進入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張船票”,它甚至成為了遏制BAT中百度、阿里的要塞。電商在騰訊內部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是騰訊的一塊心病。于是用現金和微信的流量優勢換取京東的股份。騰訊巨額投資的團購業務高朋網錯過了團購黃金期,在o2o風口期更是奄奄一息,于是騰訊再次用現金加微信流量入股大眾點評。在騰訊戰略級的部署上,微信充當了重量級的先鋒隊和排頭兵,為騰訊在互聯網多個重要領域贏得了合作和一席之地,可見其在互聯網業內的分量。
Whatsapp:小而精,專注于通訊社交產品
WhatsApp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簡·庫姆2015年1月表示,WhatsApp的月活躍訪問用戶已突破7億人。WhatsApp從誕生之初起的定位是手機短信的替代品,只要手機通訊錄中有對方的手機號碼,就可以直接通過whatsapp給對方留言。簡潔至上是WhatsApp的最明顯的特征:沒有繁雜的注冊流程,用戶永久性在線。同時whatsapp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迄今為止也沒有加入表情符號功能等受年輕人喜歡的功能,并且承諾永久性沒有廣告。產品功能上也僅僅限于群組或私人聊天,包括語音、文字、照片、視頻、地理位置等。正如他們的企業文化所提倡的那樣:“NoAds,NoGames,NoGimmicks”(沒有廣告、沒有游戲、沒有花招)。
由于共同的拉丁語系文化的背景,WhatsApp在拉丁美洲和歐洲iOS用戶覆蓋率高達90%。盡管微信(海外版wechat)、Line和KakaoTalk都已經啟動了海外的拓展,但是要成為這些市場中主流應用,面臨的挑戰不小。
共同的文化背景讓WhatsApp在歐美發展時有天然的優勢。同時在一些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市場,比如香港、印度等,WhatsApp是用戶使用的主要IM工具之一。但是在中國臺灣地區,起初發展順利的WhatsApp遭遇到免費的line,市場份額大減。聯合創始人Brian在談到臺灣市場時說,“我們改變了在臺灣的商業模式,施行免費,但是已經失去了機會。”
WhatsApp和其它兩款軟件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一款收費軟件。用戶注冊后免費試用一年,以后每年收費0.99美元。這在沒有付費習慣的中國用戶來說是個極大的門檻。盡管宣稱的付費期到了后,又再次延期,但這也導致了中國用戶偏低的原因之一。在微信(wechat)、line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時,對于whatsapp也造成了有影響。
Facebook2014年2月19日宣布以大約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atsApp。一時間輿論嘩然,且不說是否劃算,但這充分說明了WhatsApp在全球移動互聯網中的重要位置,收購目的除了整合雙方在即時通訊領域的優勢,發展更多用戶群,更是極大的降低了Facebook在搶占移動互聯網市場份額的時間成本和潛在風險。
Line:個性鮮明,集群戰術
Line2011年6月上線,它是由韓國NHN在日本子公司NHNJapan推出。截至2014年10月9日,LINE的注冊用戶達到5.6億。LINE的全球月活達到了1.7億。除了大本營日本的5400萬用戶外,泰國、印度尼西亞、西班牙和臺灣都是LINE的重要據點。Line的快速發展和日本的手機和網絡環境有很大關系。日本是全球4G和移動互聯網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日本第三大通訊運營商軟銀大力發展免費WiFi、推出優惠的包月套餐,允許用戶將當月未消費完的數據流量轉入下月。這一系列的舉措為用戶便捷的使用手機上網奠定了基礎,使移動互聯網產業在日本爆發,。
Line最大的產品特色是聊天表情貼圖。娛樂化和游戲化的元素成為風靡年輕人的關鍵元素之一。各種呆萌賤、總數超過250種的表情貼圖成為表達心情和交流的最佳工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饅頭人、可妮兔、布朗熊,這已經成為Line區別其它通訊社交軟件重要性的標識。Line已經進入中國和其它海外市場,不過中國現在已經無法訪問,原因眾所周知。
Line的產品采用的是矩陣式的集群戰術,既不同于whatsapp的單一簡潔,又與微信龐大混雜的平臺式風格迥異。Line迅速發展的同時,周邊衍生產品也快速蔓延,但并沒有像微信那樣摻雜在一個平臺,而是獨立運行的產品。
目前Line包括免費通話、免費短信、全天候在線、豐富的的貼圖和表情、更換背景、群聊。周邊應用包括LINECard賀卡、LINECamera相機和圖片美化應用、LINE游戲LINEBirzzle、LINEChannel開放平臺、LINEBrush繪畫應用、LINEPOP、LINETools、LINEPLAY、地理位置和興趣的群組社交應用LINEcafé、LINEBubble、LINEIceQpick、LINEZOOKEEPER三款社交游戲、防病毒應用LINEAntivirus、私密社交圈應用LINEBAND、LINE天氣發布、漫畫閱讀應用LINEManga等數十款應用。
目前包括LINECamera在內多款應用已經超過千萬級用戶。正如Line大中華區事業部部長李仁植說的那樣:“Line希望把選擇權交給了用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4移動互聯網數據報告(完整版)
- 下一篇:盤點:2014年度電商行業10大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