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藥企內憂外患 醫藥市場格局分配將重構
2015/2/9 8:32: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月28日,湖南藥品招標,對范圍內的26440個品規進行了少則10%,多則50%的價格下壓,大幅度的下壓使外資藥企紛紛棄標。同時就在湖南藥品招標進行中時,浙江外資藥企在2014年的裁員潮,將在2015年來的更加猛烈。
1月28日,湖南藥品招標,對范圍內的26440個品規進行了少則10%,多則50%的價格下壓,大幅度的下壓使外資藥企紛紛棄標。同時就在湖南藥品招標進行中時,浙江紹興三甲醫院也作出價格調整,將14款價格較高的外資藥品列入停用和限用范圍內。
此外專利藥到期、單獨定價政策的即將取消等等因素也都將導致外資藥企的利潤大幅下滑。在多重壓力下,除了裁員外,外資藥企的業務重心也將重新調整。
而與此同時,就在外企大勢裁員時,國內本土的藥企卻開始大勢吸納人才。一直以來,中國三甲及以上醫院藥品供應的70%都被外資企業占據,而隨著現階段人才和市場占有率的重新調整,外資藥企和本土藥企間的格局分配也將迎來一次重構。
內憂外患
1月28日,湖南省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結果揭曉,整體采購價格大幅下降。在兩輪報價之后,11935個議價品種中,最低的降幅為10%左右,最大的降幅低至50%。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藥品招標價格就已經有了下降的趨勢。2014年,各地衛生部門在招標中,普遍對范圍內藥品進行了25%左右的價格下壓。當時多數藥企分析,或許此次大幅普降之后,藥價在一段時期內可以穩定運行。但僅僅一年后,價格再度大幅下行。
面對如此降幅,外資藥企紛紛棄標,諾和諾德議價棄標的有15個品種,施貴寶棄標13個品種,輝瑞棄標34個品種等等。
據記者了解,此次湖南省藥品招標中,拜耳36個品規中僅僅有9個成交,成交價格最大降幅為11%,棄標率75%;勃林格殷格翰21個品規中僅有7個成交,成交價格最大降幅為15%,棄標率67%;阿斯利康24個品規中,只有13個品規成交,成交價格最大降幅為14%,棄標率46%。
而在那些中標的藥品中,價格也較往年有了大幅的下滑。其中,禮來議價的20個品種中,最大降幅為32%;默沙東34個議價品種中,最大降幅為39.8%;輝瑞34個議價品種中,最大降幅已經達到了55%。“我們之前也預想到今年價格或許還會繼續下調,但沒想到來的這么快,力度這么大。”一位參與競標的外資藥企中層對經濟觀察報稱。“沒辦法供貨,只能棄標。”其它多位參與競標的外資藥企人士也紛紛表示。
湖南一位藥品商業公司高層分析,如此嚴厲的議價多年未見,湖南幾乎率先拉開了新一輪藥品招標的血腥戰場的帷幕。而除湖南外,浙江和遼寧省也都相繼傳出了招標價格下調的風聲。
而讓外資藥企難受的還遠不止于此。
2015年,針對原研藥將取消單獨定價的政策或許會出臺,這對外資藥企來說將更是致命的打擊。
所謂原研藥即過了專利期的進口藥。由于一直享受單獨定價政策,這部分藥品與國產仿制藥的價格相差少則數倍,多則數十倍。由于原研藥概念的存在,占據市場三分之一的該類藥品享受著高價格和高利潤。
多年來,中國對原研藥一直設置單獨定價規則,而在2015年,這一定價規則將取消,并改為市場定價機制,這會讓一向以原研藥為盈利重心的外資藥企利潤遭遇巨幅下滑。
而為了降低成本、保證利潤,許多外資藥企就此實行了大幅度的裁員,同時還合并或取消了一些產品線。
裁員與招聘
1月29日,合資公司先聲默沙東的年會上,高官透出消息,合作將終結。
先聲默沙東是中國先聲藥業與美國默沙東公司在2011年成立的合資企業。成立三年多來,利潤率一直不高。
先聲藥業一位人士證實,先聲將收回北方一些區域的舒夫坦和欣他藥品的銷售權,由于其科素亞和海捷亞的藥品銷量也一直不好,北方片區的醫藥銷售代表就只剩下舒降之可以賣,他們之前就覺得這段姻緣要終結了。
隨著公司即將解散,先聲和默沙東各自做出部分員工的崗位安排,但未來的300個崗位無法裝下700多人,其中包括中層和一線銷售人員,因此接近400多人將面臨失業。
而另一家外資藥企百時美施貴寶,更是在2014年12月就宣布了裁員近千人的決定。關于原因,百時美施貴寶當時給出的理由是企業戰略調整,由以往的糖尿病業務轉向腫瘤領域,所以隨著產品線的變化,需要員工的數量也隨之縮減。
隨后,禮來、拜耳等也紛紛傳出了裁員的消息,兩家企業也都表示是由于業務調整所帶來的人員縮減。
不過,外資藥企的這股裁員潮,卻為國內藥企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醫藥代表,本是國內藥企從外資藥企處獲得的“舶來品”。實際上,醫藥代表并不僅僅是推銷藥品這么簡單,它需要從業人員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對藥品市場的行業敏感以及優秀的分銷能力等等。這一領域的工作內涵,國內藥企一路走一路學,但仍然與外資藥企的水平差距很大。由于以往外資藥企在薪酬、福利、環境、學習氛圍等等條件上都優于國內企業,所以即使國內企業使出渾身解數,也很難挖到優秀的外企人才。
“事實上,一個企業的高效發展,一定要講科學、規則和程序。這其實也是國內企業一直想從外資身上學習的東西。”百時美施貴寶的原銷售經理李輝稱。
所以,趁著眼下外資藥企大幅裁員時,國內藥企就此大勢吸納外企人才。遠大醫藥還借機開辟了直營事業部,希望通過吸納到的外資醫藥代表們,獲得外資藥企的銷售模式和經驗,復制外企模式,實現公司的進步創新。
除了遠大醫藥外,神威藥業也在大幅招聘人才,從銷售總監、醫藥代表到片區經理,招聘規模達200多人。據神威藥業的銷售副總稱,他們也對外資人才青睞有加,目前正在招聘中。
李輝曾是百時美施貴寶的銷售經理,在2014年12月裁員潮中離職,短暫調整后他希望找一家國內企業就職,目前已有三四家企業給他開出了高于百時美施貴寶兩倍的年薪,同時在職位上也有所提升。
實際上在2014年,外資藥企的人員流動就已經是暗潮洶涌,大約2000-3000人實現了發展方向的分流和改變。而進入到2015年,這一數字鐵定又會被大幅刷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