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仍處于二次擴張時期
2015/3/6 8:33: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野村綜研咨詢有限公司聯合在北京發布了《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完整版。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零售業繼續遭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百貨店整體增速為9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野村綜研咨詢有限公司聯合在北京發布了《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完整版。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零售業繼續遭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百貨店整體增速為9.6%,大型綜超和超市增速為7.8%,而便利店逆勢增長,15家主要代表性企業銷售額增速為18.2%,遠高出其他業態。同時,新進業者以二、三線城市為中心開始加速布局。綜合分析各項數據顯示,中國便利店行業仍處于二次擴張時期。
行業體量空間大門店類型多樣化
2013年中國零售業繼續經受經濟增速放緩和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零售百強企業中百貨業態的銷售額整體增長9.6%,有83家大賣場?超市企業的毛利率呈現負增長的趨勢。
而便利店逆勢增長,主要代表企業的銷售額增長比率為18.2%,其增幅在傳統零售業中位居榜首。特別是以二、三線城市為中心的新進業者加速布局便利店的趨勢非常明顯。2014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定點觀測的15家代表性便利店企業在2013年新增門店總數達到4484家。主要便利店企業的門店數都有增長,增幅達到3.4%。
以每百萬人擁有便利店店鋪數量統計,日本是388家,臺灣地區是425家,中國城市平均為54家,而且中國城市便利店單店平均銷售水平也遠落后于日本和臺灣地區。這些數據不難看出,中國便利店的發展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其發展潛力也是巨大的。反映出,無論是門店數量的擴張還是行業整體的提升,仍處于二次擴張時期。
目前,門店類型呈兩極分化趨勢:一些從超市業態轉型而來的便利店普遍存在門店面積過大的趨勢,這類店在平效和人效方面的提升空間很大;而一些以加盟方式發展的便利店,門店平均面積都比較小。小型門店在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的壓力下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是普遍存在商品種類單一,客單價低的問題。
在網絡零售方面,2014年受訪的十幾家便利店代表性企業均已開展與電商的業務對接,其中50%的企業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年平均網絡銷售額為622萬元,占總銷售額的0.14%;也另有部分便利店選擇網站自營的形式,而大部分便利店利用自身實體店的規模優勢,與電商的流量資源有效對接,選擇攜手平臺電商進行O2O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數據對比尋找差距海外經驗引領發展
報告從單店銷售額、平均賣場面積、賣場效率、毛利、日均來客數和客單價等經營指標對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日本進行了對比。
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便利店的平均單店銷售額為42032元,約是中國大陸便利店的7.3倍;平效為14萬元/平方米/年,是大陸的5.4倍;日均來客數919人/日,是大陸的2倍。臺灣地區便利店在門店面積、客單價方面與大陸地區差距不大,但其日均來客數接近大陸的2倍,故而單店銷售額和賣場效率均大幅高于大陸地區。
日本和臺灣地區便利店業態在高速成長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速,其中店鋪服務功能的拓展和強化,對于提升客單價、增加來客數和來店頻率,起到了難以取代的作用。
報告顯示,日本便利店的服務種類在90年代末期已達百余種。21世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與網絡相關的各類服務被不斷開發、創新出來,如電商業務的開展、電子錢包及手機支付的推出、網絡優惠券服務等。并且針對老齡化人群和女性白領開發了針對性服務業務。另外,便利店的服務逐漸延伸至相鄰業態,比如餐飲服務跨業態發展,開發炸雞和咖啡等產品,分割了星巴克、麥當勞這些餐飲連鎖企業主打經營的部分業務,也都取得很大的成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4年中國大型連鎖百貨閉店26家
- 下一篇:中國零售業發展三大癥結分析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