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LED芯片并購新思路分析
2015/3/7 8:35:0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2月18日,確利達國際發布公告稱,將擬4.2億港元收購MistlerInvestmentsLimited目標集團,其中該集團控股97%上海博恩世通光2015年2月18日,確利達國際發布公告稱,將擬4.2億港元收購MistlerInvestmentsLimited目標集團,其中該集團控股97%上海博恩世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本次的LED芯片業并購,尚屬于2015年以來的首次,或將引爆國內LED芯片業期待已久的并購整合潮。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周春林認為,從并購雙方的特點可以看到LED芯片并購的新思路,上市企業跨界并購芯片商或將是未來貫穿LED芯片并購的主線。
2009年末,來自溫州的民營企業“龍飛集團”在上海投資成立了上海博恩世通股份有限公司。博恩世通,注冊資金1億元,總投資4.8億元,專注于生產LED的外延材料和芯片產品,2011年1月開始正式量產,龍飛集團占股90%。2012年1月,博恩世通被評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當年7月,其新建的外延片芯片生產線項目又被認定為上海市戰略新興重大項目。2013年,博恩世通已成為全國主要的LED外延片制造基地之一,有員工人數近400人,擁有全球單機產能最大的MOCVD生產設備超過15臺、藍光綠光芯片生產設備200余套,年產外延片50萬片、芯片65億顆,年產值6億元。
博恩世通從創立之初就是奔著上市而去,總投資達4.8億,如今創業6年后,經營卻不盡人意,僅作價約4.2億港元出售,可謂是令原投資方大失所望。熟悉LED國內市場的人都知道,從2011年中旬開始,我國的LED芯片生產就出現了產能過剩的預警。原來不具備資金實力的企業開始涉足LED芯片生產,原來資金只夠買2臺機器的企業一下子買了10臺甚至更多,加上國企、外資的搶灘,2011年,LED上游芯片產能過剩的情況就初露端倪,2012年,LED芯片平均價格比2010年下降六成;芯片生產領域的毛利下降30%以上,價格驟跌、利潤攤薄,令很多芯片廠商如遇寒冬。
在眾多芯片廠商苦熬寒冬期間,華燦光電趕上了資本市場的末班車,在2012年6月份成功在A股上市,獲得了一個寶貴的融資平臺。而之后在2012年11月,A股IPO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暫停,其他眾多芯片廠商錯失了上市機會。對于資本密集型的LED芯片行業來說,在寒冬期,資本實力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博恩世通由此發展開始停滯,眾多未上市芯片廠商的競爭力也江河日下。
2014年以來,隨著下游照明應用市場的起量,以及國內LED芯片性能的逐步提高,中游封裝企業對國產芯片的需求高漲,持續低迷近兩年的國內LED芯片行業產能利用率近乎飽滿,但仍滿足不了需求。芯片廠商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在LED照明需求快速提升的當下,擴產和并購無疑是芯片廠商快速提升產能的兩條通道,而并購由于其效率高,本應是最為便捷的通道,卻因國內LED芯片廠商每年可以獲取巨額政府補貼、技術專利能力不足等原因而導致并購成本高、并購效益不強。
目前存在的對芯片廠商購置MOCVD設備的高額補貼是芯片廠商維持生存盈利的重要基礎,從成本角度計算,芯片廠商自行購買設備擴產,獲得政府的各項補貼要比收購的綜合成本低得多。在愛思強和維易科兩大國際MOCVD設備巨頭的持續降價下,設備成本已經大幅降低,如果再加上政府的設備補貼以及隱性的其他應用合同,芯片廠商的擴產成本已經很小了。所以眾多有資金實力的已上市芯片廠商紛紛選擇擴產,而非并購國內同行之路,如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澳洋順昌等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