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一號文件支持農產品電商 企業搶灘農產品電商
2015/3/8 8:32: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隨著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政府明確了支持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政策,農產品電商的關注度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目前,無論是電商,還是傳統企業,都在積極進行農隨著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政府明確了支持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政策,農產品電商的關注度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目前,無論是電商,還是傳統企業,都在積極進行農產品電商布局。
自中糧成立我買網后,雨潤也在今年1月末宣布進軍農產品電商,建設雨潤果蔬網B2B平臺;同期,本來生活網也迎來了它姍姍來遲的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進入3月,國內電商系統及服務提供商千米網推出了以二維碼為核心的農產品電商解決方案,借此殺入農產品電商市場。
雖然農產品電商行業欣欣向榮,政策向好,但是發展速度卻非常緩慢。公開資料顯示,雖然目前涉農平臺超3萬家,但是其中近3000多家農產品電商幾乎沒有盈利。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曉星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需要產品標準化、物流規�;然A問題建設的完善,“就像幾年前沒人做移動互聯一樣,目前農產品電商領域的開發時間有點偏早�!蓖鯐孕穷A測,在規模化種植以及冷鏈物流日益發展的未來,農產品平臺的銷量規模才會乘著春風成倍增長。
多家企業強勢布局農產品電商
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問題。而經歷了2014年下半年的“預熱”后,農村電商預計將在今年進入實質性的“攻城略地”階段。而雨潤、千米網等企業,均在今年年初開始進軍農產品電商。
據介紹,南京市一家有機蔬菜供貨商已經開始試用千米網的解決方案。對于品牌供貨商而言,其在產地批量采購農產品時,可按等級分揀,給產品定價,生成二維碼包裝;分銷商、零售商在農產品入庫時掃描二維碼,可進行庫存和銷量的實時管理;消費者掃碼即可實現逆向直達產地的信息查詢,包括核對產品產地、產品檢驗信息、產品等級、生產時間和流通路徑。
繼中糧集團在我買網布局農產品電商后,雨潤也于1月份布局電商。除此以外,去年11月份,光明也曾向媒體表示,公司已經試水推出基于移動端的微商城作為電商平臺基礎,希望從傳統線下渠道強勢逆襲線上生鮮電商。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農村電商的發展呈現出蓬勃之勢,各電商企業經歷了此前的“下鄉刷墻”造勢后,開始深入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巴巴去年提出了為農村電商投入100億元的宏大計劃,并大力度布局供應鏈物流體系;京東從自身倉儲物流優勢切入,助力農產品進城和生活品下鄉;而蘇寧通過改造、新建鄉鎮服務點,將電商觸角伸向干線物流覆蓋的農村地區。
業內人士分析,農村電商的發展不僅能解決工業品下鄉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成為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和農業現代化,幫助農產品進城,服務三農的重要支撐。
蘇寧2014年在江蘇省盱眙縣投產的食用菌生態農業培訓示范基地,在硬件設施和養殖技術上進行投入,并利用自身的電商平臺幫當地農產品輸出。類似的農業示范基地將是一個全國范圍的布局,將企業社會價值實現與農村戰略布局相結合。
農產品電商處于基礎建設發展期
王曉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政策的引導,當前涉農電商發展迅速、市場空間巨大但滲透率較低,在一號文件等政策扶持下,作為電商領域“最后一片”藍海,農產品電商也站在了投資的“風口”之中。
據了解,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過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2013年,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500億元。
但是,雖然涉農電商行業欣欣向榮,政策向好,但是發展速度緩慢。王曉星指出,目前涉農電商的問題在于,雖然有巨大的需求缺口以及廣闊的市場空間,但依然受困于農產品種植、生產、供應鏈管理復雜性的桎梏,導致農產品難于標準化,從而真正變成快消品。
此外,農產品以產品創新打市場還是以營銷牽頭提高銷售額打市場也是涉農電商面臨的難題。
資料顯示,龐大的潛在市場需求背后,是涉農電商極低的滲透率:以生鮮電商為例,目前國內滲透率僅1%左右,遠低于電子產品、服飾、化妝品等品類。
涉農電商的多數不盈利的現狀主要在于基礎建設不夠。多利農莊執行總裁、本來生活網前總裁助理楊學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農產品電商形勢復雜,其產品鏈條長、毛利率低、冷鏈運輸不完善、損耗相對較高。而在此背景下,農產品電商的價格戰卻早已開打,這讓利潤空間本就低的農產品垂直電商根本無法支撐,“目前整個行業依舊處于起步階段”。
楊學濤透露,日常消費的農產品能有5%的毛利就很高了,不少商品在平臺上銷售都是在虧本經營。作為農產品垂直電商,盈利點最高的產品只是有特色的產品,如果能夠掌握上下游供應鏈,毛利率就能達到60%到70%。
“目前農產品電商的核心問題在于基礎建設,說發展還為時過早。”王曉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些基礎建設中不僅包括冷鏈物流的鋪設,還包括規模化農業的發展。但是,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的付出以及大量資金的投入。
小案例:如何玩轉農產品電商?
重慶有一家農產品電商,他們對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別值得借鑒。
他們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用集團型采購帶動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來做B2C的服務和O2O的體驗,這樣一來具有絕對的采購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來,快速打通與基地的供求信息,實現了相對高效的協同。
目前正在推進O2O的新的購物體驗。這樣的玩法值得農產品電商借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