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個互聯網專車服務標準近日出臺 改變專車無人監管
2015/3/19 8:33: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互聯網專車,最尷尬的就是其身份問題。交通部認為,當前各類專車軟件是新時代跨越出租汽車和汽車租賃傳統界限的創新服務模式。同時,又強調禁止私家車接入專車平臺。除了互聯網專車,最尷尬的就是其身份問題。交通部認為,當前各類專車軟件是新時代跨越出租汽車和汽車租賃傳統界限的創新服務模式。同時,又強調禁止私家車接入專車平臺。
除了私家車做專車,在目前法規中有“黑車”的嫌疑外,安全問題也是公眾最關心的。據相關調查發現,73.5%的受訪者最關心專車的安全性,53.3%的受訪者關注車費,36.0%的受訪者關心“專車”是否合法,31.3%的受訪者關注便捷性,26.9%的受訪者在意舒適度,16.4%的受訪者在意司機的服務態度。
那么,記者開著自己的車在體驗當“專車司機”過程中,又有何發現呢?對于這些問題,經過輾轉聯系,記者找到了Uber公司杭州的負責人黃雪。對于記者的問題,她表示需要郵件回復。作為平臺方,她又是作何解釋?讓我們繼續聚焦杭城專車服務市場。
問題1
“專車”司機入職門檻低,無人監管
昨天《私家車主是怎么變成專車司機的?》報道中,記者提到Uber司機報名流程簡單,培訓只是看兩小時視頻資料。此外,在資料審核上,工作人員也是過目即可,根本沒有進行有效的核實。比如,在培訓現場,一名報名參加Uber司機培訓的男子忘記帶保險單,現場工作人中就告知沒有關系,讓其先參加培訓考試。
同樣,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很多人雖然被各家打車軟件補貼、優惠券吸引,打專車打得樂此不疲,但對專車司機監管問題也是比較關心的。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方先生比較認可專車的出現,他認為其緩解了高峰期打車難的問題,“其實有點像搭個便車,基本上專車司機都是順路帶客的。同時,他說,“廚師呢有個健康證,那么專車司機又應該歸誰管,怎么管呢?現在都在爭論私家車能不能做專車,但據我所知,我搭過的專車,都是私家車居多。在出租車行業現有各種弊端下,專車的存在是一種很好的補充,但是專車司機的管理和入職把關還是應該早點明確。”
問題2
“專車”補貼催生惡意“刷單一族”
在采訪中,有不少Uber用戶表示,“大半夜我是不敢上專車的,寧愿選擇出租車。”
小白領張小姐最近上班都會用Uber約輛專車去單位,她說:“從我的個人體驗來說,有些問題是叫車之前必須要考慮的,比如你有急事要趕去下一個目的地,大部分Uber司機其實不是專業司機,他們對路況根本沒有出租車司機熟悉,很可能會繞路浪費了時間。同時,我也擔心安全問題,因為你上的畢竟是陌生人的車,萬一遇到一些糾紛、事故或不懷好意的人,就投訴無門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