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推出全球首套30米分辨率地表覆蓋數據產品
2015/3/20 8:34: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除夕前夜,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技術人員們仍在為地表覆蓋圖相關內容進行細化分析。宋永剛 攝郎冰 制近日,由我國兩院院士評出的“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除夕前夜,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技術人員們仍在為地表覆蓋圖相關內容進行細化分析。宋永剛 攝
郎冰 制
近日,由我國兩院院士評出的“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世界“首套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蓋遙感制圖數據集成功研制并捐贈聯合國”因入選而備受關注。
早在去年9月22日聯合國氣候峰會啟幕前,我國政府向聯合國捐贈該數據圖集時,這一數據成果就已轟動業界,并開始在全球范圍得到應用。全世界的網友都可登錄網站www.globallandcover.com點擊欣賞或免費下載圖片,讓這些“美圖”帶你“逛”世界。
那么,這套地表覆蓋數據“牛”在哪里?到底有什么用?
暢游“美圖”
大片地表層被綠色覆蓋,藍色河流掙脫主干道如手指伸張般向外盡情延展,好似彩超下人體內賁張的血脈……這不是抽象派大師筆下的藝術作品,而是世界首套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蓋遙感制圖數據集上的地理圖景。大千世界的妖嬈和美麗,都聚集于近2萬幅圖景當中。
進入全球地表覆蓋網站,在濕地、人造地表、苔原、冰川、永久積雪、草地、裸地、耕地、灌木地、森林這10大類地表信息欄目下,不僅美圖美景任瀏覽,通過前后兩期時間比對,還能了解地表覆蓋10年來的變化。
全球地表覆蓋數據是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全球地表覆蓋遙感制圖與關鍵技術研究”歷時4年的科研成果,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牽頭、科技部等多個部委的18家單位共同完成。
天降大任于“數據”。這套填補世界空白的數據成果已經服務于世界地學研究,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服務。“全球地表覆蓋數據”項目的主要倡導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遙感專家徐冠華如此評價,“它是我國地學科學研究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標志性事件。”
截至目前,共有80多個國家、1200多個用戶下載了51000多幅圖,全球地表覆蓋網站的“粉絲”活躍。
揭秘“圖譜”
何為“30米分辨率地表覆蓋數據”?
地表覆蓋是指地球表面各種物質類型及其自然屬性與特征的綜合體,能反映大多數人類土地利用活動形成的景觀格局。30米分辨率和照片像素原理差不多,分辨率越高看得就越清楚,“看圖說話”就越準確。
地表覆蓋數據非常重要,全球變化研究、生態環境研究都離不開它。細數一下,聯合國及成員國相繼開展的氣候變化研究、土地利用與變化研究、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研究、地表覆蓋變化及分類研究,還有我國正在進行的地理國情的摸家底式普查,都是以地表覆蓋數據為基本底圖,且不可或缺。將來,國土利用、城鎮化建設、城市管理,包括“一帶一路”建設都要用到它。這套圖集耀眼之處還在于,可以進行近10年來的兩個時間節點的數據比對,從而為全球地表覆蓋變化分析提供有力支撐,為聯合國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規劃、監測和決策提供科學的工具,也有力推動了全球對地觀測與地學領域的數據共享。
30米分辨率的地表圖與谷歌地圖有什么不同?
“谷歌地圖只是一個可以查看的影像圖;而30米地表覆蓋圖,直接可以在上面進行地表覆蓋類型信息的量測和分析。”在中國測繪創新基地的一間會議室里,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主席、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總工程師、“全球30米分辨率地表覆蓋遙感制圖”項目首席科學家陳軍指著面前的電腦屏幕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打個比方,用手機為你拍張大頭照,我只能給別人描述你的五官端正,眼睛很大,但眼睛具體多大、鼻子所占面積、整體比例是否達到美女標準都無法測定。但地表覆蓋圖可以計算出十大地表覆蓋種類的精確數據,告訴哪個地區水資源最豐富,哪個地方的森林覆蓋率更高,哪里的耕地最多等。而世界每個角落這10年的變遷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做到心中有“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